APP下载

浅谈相辅相成的数学知识与解题能力

2015-10-17刘会宾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错题审题题目

刘会宾

高考复习已进入冲刺阶段,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扭转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呢?我认为还是应该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根据“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复习中始终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通盘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什么要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通盘考虑呢?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它们的关系。

首先,数学知识与解题能力是“手心手背”的关系。解题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与质量;数学知识则为解题能力奠定基础,“无知者无能”,没有数学知识就不可能有解题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概念形成的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要在数学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正是由于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个体才能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形成解题能力。

反观高三数学复习,问题首先在基础不落实上,由此也导致了数学能力和素质的低水平徘徊。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的复习中,除了反复强调“一正二定三相等”外,主要精力集中于变形技巧训练。但学生面临新问题时,不仅仍然不顾“正”“定”“相等”的要求,有的甚至根本想不到用基本不等式。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抓住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征这一核心进行教学。实际上,基本不等式表明了正数a,b的和与积的大小关系,有固定的形式结构。变形的技巧无穷,但都是为了转化为这一形式结构;而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时,首先应看是否具有“和”或“积”为常数的条件(“和”或“积”为常数是使用基本不等式的信号)。

我想,抓住这一根本,再精选若干典型问题训练学生的思考习惯,就可实现举一反三。

其次,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是数学素质的基本要素。数学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解题能力,离开解题能力,数学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在数学活动中体现的数学素质对数学知识有极大的依赖关系,数学知识在人的整体素质中也居于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个体数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他占有的数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正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中,学生才建构了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及“数学地”思考和行为的习惯。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数学就意味着解题,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题海”茫茫。要使学生身临题海而得心应手,身居考室而处之泰然,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任教以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方面,我经常进行如下一些做法,收效很好。

一、教会学生审题

审题是成功的完成一道数学题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范围,明确解题的方法,从而正确的解出题目。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如下审题方法。

“一审”,也就是第一遍审题。作为第一遍审题因题而论,对于题目自身比较简单的题目,完全可以找到题目的解决方法。而对于比较难的题目我们就要静下心来仔细审题了。有很多学生一看到难题就担心害怕。害怕的原因有这几个:

1.这部分知识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体系难度较大。

2.这种题目比较长,读起来像读作文一样,读完一遍还不知什么意思。

3.这部分题目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基础差的同学无从下手。

遇到这样的题目先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不怕不会,不怕麻烦,静下心认真阅读,步步攻克。

二、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回头看”的习惯

提高解题能力取决于提高解题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解题的质量呢?我认为一种极其有效的途径就是养成解题后“回头看”的习惯。看看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严密完善;看看本题有无其他解法,多种解法中哪种最简捷;再看看原题的解法和结论能否进一步推广,并探索出一般规律,如此等等,这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是,不少同学未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因而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升华。

因此,在平时讲解题目时,我都有意识地进行“回头看”, 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题与题间的联系,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题还有无其他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准确、解题方法不正确,还是审题不清、计算错误。

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关看”,將知识横向、纵向联系,使知识网络化。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结论立体化,这样有助于理解、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深化基础,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三、运用变式训练,拓展习题外延

在复习过程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的思维表现较为狭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因此,反复进行拓展、变式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习题要创新、要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的新问题,产生一个个既相似又有区别的问题。在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探索问题的本质属性。

通过变式训练,将知识一环套一环,使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本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实现“以少胜多”的目标。

四、学生编写“错题集”

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每天将做错的习题记录下来,一要记录错误的地方,二要写出错误原因,三要写出正确答案。对错误的、没弄清楚的题目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经常在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编写“错题集”的目的是诱导学生暴露他们原有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利用它来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日积月累的一本“错题集”就是学生学习的“兵法”,在后续的学习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且编写“错题集”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教学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过程,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一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错题审题题目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