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元君将画图》略谈庄子对“真画者”的要求
2015-10-17蒋娟
摘 要:《宋元君将画图》是《庄子.外篇.田子方》中的一篇小寓言,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对绘画活动作出论断,但借助宋元君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真画者”所应该具有的状态,间接表述了庄子的绘画观点。文中描述了“真画者”的两种状态:其一“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其二“解衣般礴,裸袖握管”。从我理解,这两种状态其实也就是庄子针对绘画创作者提出的两点要求。
关键词:“高姿态”;精神自由;神遇
道家崇尚自然和自由,老庄的审美思想从古至今对于中国绘画的精神实质、创作方法、创作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文人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画家解放个性、抒发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来源。《宋元君将画图》是《庄子.外篇.田子方》中的一篇小寓言,虽然没有直接对绘画活动作出具体的论断,但借助寓言故事中宋元君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真画者”所应该具备的状态,间接表述了庄子的绘画观。文中描述了“真画者”的两种状态:其一“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其二“解衣般礴,裸袖握管”。从我理解,这两点其实也就是庄子针对绘画创作者提出的两点具体要求。
一、“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其实是指出绘画创作者进行创作活动时要保持一定的“高姿态”
所谓的“高姿态”也就是说要抛开功利之心的“骚扰”,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不能只是一味地迎合政治和市场,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坚持。张爱玲曾对艺术有这样一段论述,她说:艺术迎合大众,或许可以左右他们一时的爱憎,然而不能持久。我觉得讲的很有道理,绘画终归来说是一项小众活动,特别是中国画,它对于创作者和欣赏者自身的艺术素养或多或少是有着硬性要求的,一味的迎合大众市场而失去自我的艺术坚持,这样的作品过于被动,缺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恐怕不能长久的被流传,迟早是会被历史淘汰的。而篇中描述的“真画者”与其他“众史” 的“受揖而立,砥笔和墨”的小心翼翼的态度恰恰相反。面对宋元君也只是表现出“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的态度,没有刻意的不礼貌,也没有过分的放底自己的姿态去讨好宋元君君主的身份。画者此时怀着的只是一颗为艺术创作服务的心,并没有因为所面对的对象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他的眼里宋元君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并非能带给他利益的高高在上的君者,所以他不需要去刻意讨好。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为画而画”的绘者。这样的一颗超越世俗为艺术而艺术的“本心”我认为恰恰是作为进行绘画创作的人最应该具备的。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林泉之心”,他认为“看山水亦有整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在这里不难看出郭熙说的“林泉之心”也正是这样一种超越世俗利害得失的“高姿态”。
二、“解衣般礴,裸袖握管”其实是指出绘画创作者进行绘画创作时要有充分的精神自由
文中“解衣般礴,裸袖握管” 所描述的正是一种 放浪形骸,不拘小节,身心极度放松的状态下一个画者作画时的样子。
首先,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精神自由是创造力的内在生命本质 。如果拘泥于固定程式而不敢“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么就像被折断翅膀的鹰,失去了翱翔天空的机会。只有精神能够自由驰骋,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部分,如果想象被束缚,艺术创造活动也必然被束缚,因为想象力能促进创造力更好的发挥,而创造力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是否能创作出好作品,因此画家需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让精神遨游 。
其次,绘画活动具有特殊的偶然性,而精神自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这种偶然性。绘画不同于批量生产,随着画家心境,环境等等的各种不定性的主客观差异,在创作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偶然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让自我感觉任由一种无所谓的默许顺着外面偶然决定的方向漂流”。或许有人认为荣格这样的观点用在绘画创作中太显被动,但我觉得恰巧是这样一种身心放松的“漂流”才能最大程度并且有机会偶然的激发体内隐藏的潜能。只有去掉加诸在身体上以及精神上诸多的枷锁,才能腾出足够的空间让自己施展,产生超越自我的能量。这个说法似与我国宋代苏轼所说的“无意于佳乃佳”恰巧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次,绘画活动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以“神遇”不以目见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的精神自由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的胡涂乱抹,庄子在寓言《庄子.养生》庖丁解牛中提出了“神遇”说,所谓“神遇”其实是一种直觉感悟的思维方式。解牛与绘画活动一样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作用,以“神遇”不以目见,强调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感悟即:主体对客体的内在自然规律的把握。也就是主體超越客体现象总结发现客体本质规律的过程。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达到心物相契、官知止而神欲行的时候才能更有效的发挥精神自由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总之,绘画活动是强调主观思想表达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性不应过多的受外在功利心的驱使而失去自我的艺术坚持,其身心也应该摒弃过多的束缚,进行完全的解放。正如石涛所说“人与物弊,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劳心于刻画而自毁,弊尘于笔墨而自拘”人容易被外物所蒙蔽,被世俗利害得失所牵绊,如此就很难做到“齐以静心”地进行创作活动,其结果只能使心“受劳”。而画家如若过多的追求技术而“劳心于刻画”进而忽视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导致主体情思不能更好地自由抒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受到束缚那么会很容易将自己至于“自毁”的境地。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首先不能过于降低自己的艺术思维的高度而去过分的迎合外在的社会关系,要保持必要的“高姿态”和自主性;其次画家的精神活动对于艺术构思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构思直接影响后面的艺术传达活动,所以艺术家精神的解放对于艺术创作活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保持高度的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成为一个“真画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 俞剑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
[2]《我看苏青》 张爱玲 (原刊1945年4月《天地》月刊第19期).
[3]《林泉高致》 郭熙.
[4]《文赋 》晋 陆机.
[5]《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作者简介:蒋娟(1991-11-14), 女,汉族,湖南省,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