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研究

2015-10-17顾春先何文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媒介问卷大学生

顾春先 何文涛

1(.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成都610031)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研究

顾春先1何文涛2

1(.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成都61003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华北、华南、华东及西南地区1800名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新时期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主要来源是网络、电视、书籍等;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动机主要是了解体育赛事、增加体育新知见闻、丰富业余生活等;在选择接触体育信息的时间以每天1小时内居多;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活动意识有较大影响;对体育信息传播伦理失常如娱乐化、语言暴力、假球等持担忧态度。

大学生;体育信息;媒介接触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后的一大创举。党的十八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的日益深化。而体育、媒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因此,现阶段提出这样的议题既是理论所需,也是实践所迫。

该论文通过对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状况和大学生对当前体育信息传播伦理失常所持的态度作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动机和所持态度,为创建良好体育信息传播环境提供参照。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定

调查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利用“2014年全国体育院校德育年会”在天津体育学院召开之际,对与会者进行尝试性问卷调查。

第二步是选取华东、华南、华北及西南四个地区作为样本抽样地区。每个地区随机抽取三所高校进行问卷发放。即华东地区的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地区的深圳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北地区的首都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西南地区的四川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共计12所高校发放问卷,每所高校发放150份共计1800份问卷进行调查。

第三步是借“2014年南京青奥会青年记者选拔活动”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之机,通过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等方法对参加者进行补充调查。

2.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进行。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问卷1678份。问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过专家的有效性检验。为了进一步确切了解问卷的信度,对部分调查对象采用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西南地区样本),信度系数 r=0.96,p<0.05,问卷符合规范要求。

二、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的有效问卷的填写者中,男性932人,占问卷总量的55.5%;女性746人,占44.5%。在接受的访谈的18人中,男性10名,女性8名。文中在进行数据统计求百分比时,一律四舍五入之后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

1.大学生对大众传播体育信息的接触情况

(1)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频率。调查显示,是否每天通过各种传媒接触体育信息调查中,20.3%的学生每天接触体育信息;31.8%的学生经常接触;38.5%的有时接触;9.4%的偶尔接触。为更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体育信息接触的情况,该研究将上述制定的接触频率以四个等级即每天、经常、有时、偶尔分别取值4分、3分、2分、1分计算平均接触频率,结果值为2.764±0.81,高于理论均值2.5。因此,可以认为体育信息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2)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对媒介的选择顺序。表1显示,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对媒介的选择顺序依次是互联网、电视、书籍和广播。其中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当今大学生接收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占84.9%。

郭小平在《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中认为,新媒体实现了传播的革命,不仅在于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更在于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快捷、海量的优势,尤其是平等性和交互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等特点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全球化和最大化,成为当今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

表1 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媒介选择(%)

(3)大学生选择媒介获取体育信息的动机。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指出:“受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加以解释。也可以认为,一个人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的需要,怀有某种动机的,他主动使用媒介内容来实现自己的目的”[2]。那么,大学生选择媒介获取体育信息的动机是什么?调查发现,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动机依次为:了解体育赛事,占58.9%;增加体育新知见闻,占46.7%;丰富业余生活,占41.3%;感悟体育明星的人格魅力,占36.8%。因此,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动机是多样化的。

(4)大学生每天接触体育信息的时间。表2显示,在每天接触体育信息时间上,以0.5小时居多,占到了42.9%;接触时间在0.5-1小时的占26.2%;1-2小时占17.8%;2-3小时占8.8%;而3小时以上仅占4.3%。

表2 大学生每天接触体育信息的时间(%)

2.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1)体育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媒介具有舆论引导和教育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担当“故事的解说员”,而且成为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熔炉”,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3]。而作为体育传媒形态之一的体育广告在传播内容中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并以“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消费者,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现实观、价值观、消费观、行为观。2010年姚明刚做父亲,奥利奥选用姚明做广告代言正是向消费者传播温馨愉悦的家庭回忆,采用健康愉悦叙事模式传播家庭乐趣,最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可口可乐推出的“刘翔回家篇”,在广告叙事手法上采用过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进行,运用中国人的贴春联、放鞭炮、剪窗花等传统文化反映中国春节的文化情节,具有浓厚的中国乡土味。因此,在调查中发现,57.8%的大学生认为在体育消费过程中会受体育传媒(广告)的影响。

(2)体育传媒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为检验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与参加体育活动是否存在关系,笔者在问卷调查表中进行筛选并进行验证发现: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情况与参加体育活动呈较强的相关性。表明,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和参加体育活动是彼此影响的两个因素,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经常接触体育信息会提高体育兴趣和参与热情,使这一群体每周参加体育活动较为频繁;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参加者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更加关注体育信息,因此,会形成参加体育活动与接触体育信息之间的互动与循环。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或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在接触体育信息的频率为“经常接触”。

另外,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调查中,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居多,占41.4%;每周3次以上学生占31.3%;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15%;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12.3%(图1)。

图1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3.大学生对体育信息传播伦理失常的看法

(1)对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的看法。我国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体育稿件语言风格的异变和体育报道的“八卦”等现象。体育稿件语言追求短评或评论员文章,常以调侃方式取悦受众。“调侃”一定程度上看似乎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能进一步引起读者的兴趣,但过度的“有趣”语言会导致稿件质量的下降,甚至会有低俗化之嫌疑。在报道内容上,大部分体育报道呈现出重花边新闻而轻体育本身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媒介专门开辟娱乐版,大肆报道体育明星的绯闻,导致受众分不清是体育新闻还是娱乐新闻。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信息传播娱乐化的态度普遍是持“无奈”的态度,并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体育信息传播工作者的管理和约束。

(2)对体育信息传播中的语言暴力的态度。应该讲,在体育报道中使用“战争语言”,本身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借“战争语言”比喻体育比赛的激烈残酷,以此烘托气氛,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媒体用“战争语言”进行赛事报道,形象而生动,充满激情,更容易吸引读者[4]。然而,体育信息传播中通过大量的暴力报道造成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假象--暴力泛滥。无疑暴露出新型体育媒体伦理管理的弱化。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体育暴力报道”的看法持“忧虑和不安全”的占78.6%。体现了大学生对对于当前体育媒介生态的担忧。

(3)大学生对假球和黑哨报道情况的反应。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假球、黑哨报道情况”持“气愤”态度的占到81.3%,说明大部分学生面对媒体大事渲染的假球和黑哨,其体育价值观并未产生偏移。

总之,体育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水准不仅代表着传播主体的职业文明程度,也是人们了解体育精神走向的窗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常势必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体育信息传播应该遵循“善”的原则,将“善”的追求内化为一种自觉践行的目标而外显为社会主流道德,这对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增进人类的福祉和美德,健全大学生心境意义重大。

三、结论

1.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媒介选择上,互联网是第一位媒体选择,其次是以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体作为选择。因此,说明当前媒体产业正发生重要变革,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应用范围逐渐蚕食,并有扩大趋势。

2.从大学生接触不同媒介体育信息的频率来看,选择每天接触和经常接触占一半以上,说明体育信息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从接触体育信息的时间来看,大学生接触媒体多数在1h内居多,说明大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

3.当代大学生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力量, 其主要表现在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介入上,从动机上看主要是了解体育赛事、增加体育新知见闻、丰富业余生活以及感悟体育明星的人格魅力等。行为上看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活动影响较大。

4.大学生在接触体育信息过程中,对体育传播伦理失常如娱乐化、语言暴力、黑哨、假球等是持担忧态度。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提高体育信息传播伦理道德建设,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的良好媒介生态是当务之急。

[1]郭小平.论媒介的生态共生与信息互补[J].当代传播,2002(4):69-70.

[2]白全贵.信息传播——穿梭时空的无极之旅[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43.

[3]罗兰秋、顾春先.体育广告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2013:188.

[4]许正林.体育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2.

[5]孟威.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6]邓星华.我国体育信息网络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1).

[7]王庆军,杨万友.媒介全球化下我国媒体体育传播的自觉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8(1).

[8]谢建华.“迷墙”透视信息泡沫与快乐强制[J].南方电视学刊,2003(44).

[9]许正林.体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0]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1][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李西建.重塑人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谭达顺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Exposure to Sports Message in the New Era

GU Chun-xian HE Wen-tao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41,China;2.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1,China)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por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full use of modern mass media.A survey of 1,800 college students in South China,North China,East China and Southeast China revealed that in the new era,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college students get access to sports message include network,television and books,their attitude in obtaining sports message is positive and active,their motivation ranges from getting to know sports event,increasing knowledge about sports,to enriching spare time life,they spend about half an hour a day on sports message,the sports massage transmitted by mass media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ir consumption related to sports and their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ng sports activities,and they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abnormities in transmission of sports message by mass media such as being overly entertainment-oriented,language violence.

college students;sports message;media contact

1009—0673(2015)05—0113—04

G80-05

A

2015—08—15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SA013)。

顾春先(1973— ),女,贵州凯里人,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媒介问卷大学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问卷你做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