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联一军在辽宁的英勇斗争

2015-10-16

共产党员·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西征桓仁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东北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东北抗联不畏艰苦,顽强斗争,牵制和消灭了大批日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在辽宁开展抗日斗争的主要是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

建立反日统一战线

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4年进入辽宁地区时,一军是以南满游击队为基础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制,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整个部队只有300余人。

进入辽宁后,一军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团结一切抗日武装力量,收编了抗日山林队、义勇军等抗日武装团体。杨靖宇多次召开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山林队头领会议等,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号召抗日武装团结一致、共商抗日大计。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抗联一军整编了左子元、于万利的武装,改编了“金山好”“苏子余”“四海山”等部的山林队,抚顺境内的“老黑风”“日落好”“大南洋”“上山好”“小白龙”等山林队也纷纷投奔到杨靖宇领导的人民革命军中。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抗日,杨靖宇还派出许多政工人员到土匪队伍中进行工作,经过努力,在本溪碱厂附近活动的“北国军”和在兴京(今新宾)、桓仁交界地区活动的赵文喜部也被一军一师收编。

在落实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过程中,一军自身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主力军。到1935年末,队伍发展到1600余人,以兴京为起点,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抗日游击战线。1936年5月,一军在教导第二团和第五团两个团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游击队员,于兴京县倒木沟建立了第三师。1936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全军有3000余人,建制为3个师,接受指挥的其他抗日武装部队有8000余人。其中,集结在辽宁的一师、三师有1500余人,接受其指挥的抗日武装有5000余人。一军成为辽宁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力量。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是一军在辽宁期间的主要斗争形式。从1934年杨靖宇率一军一师进入辽东山区开始,就置身于强大的敌人包围之中,敌我力量悬殊,处境极其艰难。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杨靖宇认真贯彻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游击战争方针,以不断消耗、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积小胜为大胜,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灵活实用的游击战术,带领一军转战辽宁东部的清原、新宾、桓仁、本溪、凤城、宽甸、西丰、岫岩等地。在方圆几百里的山区,采取埋伏、夜袭、阻击、突袭、避强攻弱、乘隙向虚等战略战术,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敌军周旋,历经无数激烈战斗,消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攻取兴京县城、火烧东昌台警察署、激战歪脖子望山、痛歼伪军邵本良、夜袭崔家大院等战斗,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1934年夏,杨靖宇率部与义勇军苏子余部联合南下辽吉边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6月24日,袭击了兴京县红庙子,将驻扎在该地的伪警察逼到汪清县境。此后,率领部队继续向兴京县城方向奔袭。7月2日,攻陷兴京县城。7月23日,在桓仁八里甸子攻袭了伪警察署,围歼了日军守备队,俘虏了日军守备队小队长长秀向等30余人,缴枪15支。不久,在四道岭子、大青沟与敌人再次展开激战。1935年8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及教导团和第五团,在清原县的黑石头沟公路两侧,选择有利地势设下埋伏,成功伏击了伪军1个团。击毙日、伪军40余人,击伤40余人,俘虏3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长短枪60余支、炮弹10多箱及其他物资。9月,一军一师师长李敏焕率领160余人,智取桓仁县窟窿榆树伪警察署,不费一枪一弹,缴获40多支枪和其他物资……如此战役不胜枚举。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到1938年,仅抗联一军一师在辽宁本溪地区与日、伪军作战就达310余次,歼灭敌军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500余支,军服300余套,还有其他大量军用物资。西方媒体对杨靖宇的游击战术赞许有加:1935年6月30日出版的巴黎《救国时报》赞扬杨靖宇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抗联一军两次西征

在抗联一军的斗争史上,有两次著名的西征。一次是1936年6月一军一师从本溪出发向辽西的远征,一次是1936年11月一军三师从兴京出发向热河一带的远征。两次西征,均是杨靖宇等抗联领导人试图打通与党中央及红军关内抗日先锋军的联系,直接取得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改变东北抗日联军孤军作战的局面,扩大和开辟新的游击区域的一项具有重大军事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1936年6月下旬,由抗联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率领一师主力从本溪、凤城交界处的和尚帽子山出发,越过安奉路,向辽西、热河方向挺进,但因敌人很快就发觉了抗联西征的意图,调集重兵堵截追击。西征部队不得不回师东返,于7月15日在本溪县摩天岭大榆树沟伏击尾追之敌,重创日军,取得了摩天岭大捷。同年11月间,由一军三师组成的骑兵部队再次西征。部队从兴京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和英勇战斗,终于到达辽河岸边。不料,此时辽河尚未封冻,又无渡船,部队被阻于辽河东岸,而敌之追击部队又尾随逼近,西征部队只好绕道回师。这两次西征扩大了抗日影响,给敌以很大杀伤,但都没有达到目的,部队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全力配合全国抗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配合全国抗战。7月16日,杨靖宇亲率军部直属部队,从桓仁出发,向兴京、清原挺进。途中屡遭敌军的阻截和追击,遂在桓仁、宽甸、兴京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同年秋,日伪又集结兵力,出动飞机,对东南满地区实行重点“讨伐”,企图消灭抗联一军。杨靖宇决定暂时改变西进计划,回师辑安,然后转战蒙江、辉南、桦甸、清原、开原、东丰、西丰等地,采取伏击、夜袭等战术,相机打击敌人。9月间,第三师的手枪队曾潜入到沈阳东郊,在东陵附近擒获奉天省公署高级官员、日本人村上博,之后又潜入到抚顺城内活动,使敌惊恐不安。据粗略统计,从七七事变到年底的几个月时间里,一军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33次,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俘敌120余人,使敌人的重点“讨伐”宣告破产。

1937年以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不断向东北增兵。到1938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已达8个师团,并有伪军和警察大队数万人。日伪当局以此强化它在城乡的法西斯统治。在城镇,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摧毁抗日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在农村,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至它控制的“部落”中,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日游击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使南满游击区遭到严重破坏。抗联部队不得不离开本溪、宽甸、桓仁游击区,向辑安山区转移。各部指战员不畏艰难,主动出击,以巧妙的战术打击敌人,取得了多次胜利。据不完全统计,仅杨靖宇直接指挥的警卫旅和第一方面军的一部分部队,1939年下半年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战斗就达23次,歼灭日伪军676人,俘敌341人。

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7.5万人的兵力,对东南满地区实行重点“讨伐”。抗联一军各部指战员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作战。进入冬季后,指战员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人搏斗,有时一日数战。许多优秀指战员相继牺牲,部队减员严重。杨靖宇、魏拯民等领导人决定将各部编成小股部队分散活动,以冲破敌人的围攻。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伪军层层包围。面对凶恶的敌人,杨靖宇毫无惧色。他背靠参天大树向敌群猛烈射击,最后在敌人密集的射击下壮烈牺牲,时年35岁。郭沫若曾作《咏杨靖宇将军》表示哀悼,其中两句为:“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这是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最生动的写照,也是对抗联一军丰功伟绩的最准确概括。如今,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杨靖宇将军与抗联一军的未竟事业正由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继承并努力完成,近百年来华夏儿女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

猜你喜欢

西征桓仁杨靖宇
孙喻奇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好山好水出好米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假 寐
青春激扬 为梦想西征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