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下“长丰鲢”夏花苗种的生长效果及成活率
2015-10-15高宏伟王博涵陈晓霞宋佳白海锋张
高宏伟 王博涵 陈晓霞 宋佳 白海锋 张星朗 袁永锋 贾秋红
摘要:进行了不同密度培育长丰鲢夏花苗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较低培育密度(195万尾/hm2)的试验池塘和中等培育密度(300万尾/hm2)的试验池塘苗种的生长效果(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3.31%/d和1326%/d)和成活率(分别为83.5%和84.2%)差异不大,均大于较高培育密度(405万尾/hm2)的试验池塘(特定生长率为13.01%/d,成活率为77.8%)。此外,讨论分析了影响长丰鲢苗种培育效果的其他可控因素及生产建议,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长丰鲢;苗种培育;生长效果;成活率
长丰鲢(Changfeng silver carp)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987年从长江野生鲢性成熟个体中选择个体大、体质健壮的雌性鱼为母本,用遗传灭活的鲤精子做激活源,采用极体雌核发育方法,经连续2代异源雌核发育和2代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的群体选育后获得的新品种[1]。该品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体型较高且整齐、遗传纯度高以及脊间剌少、容易烹饪等特点。据报道[2],2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13.3%~17.9%,3龄鱼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20.5%,适宜在全国淡水水域中养殖。为了探讨陕西地区“长丰鲢”夏花苗种培育的最适密度,2014年5月在陕西临潼进行对比培育试验,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准备
试验池塘3口,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底平坦,四周水泥护坡,面积均为3 335 m2,池深2.0 m,进排水方便,水源取自深井水。池塘四周用50 cm高的PVC筛绢网做防护网,防止青蛙、龙虾、蛇、鼠等敌害进入。放苗前10 d采用生石灰湿法清塘,用生石灰为1 200 kg/hm2。清塘后8 d,开始陆续进水,最终加水深度保持在60~70 cm。同时用沤过的猪粪做基肥培养生物饵料,基肥用量4 200 kg/hm2。池塘内配备一台1 kw叶轮式增氧机。
1.2 苗种来源
试验苗种是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综合实验站从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引进的水花苗种,苗种规格为平均全长0.83 cm,平均体重33 mg,数量300万尾,运输成活率98.8%。
1.3 试验方法
1.3.1 苗种放养 待培育池塘水色达到“肥、活、嫩、爽”,基本水质指标达到渔业用水标准范围之内时,开始投放水花苗种。投放水花苗种时,将装苗袋放在池水中,待适应20 min左右,使苗袋里的水温接近池塘水温,投放动作要慢而轻。苗种以不同密度放于三个池塘,其中Ⅰ号池放苗种65万尾(195万尾/hm2),Ⅱ号池塘放苗100万尾(300万尾/kg),Ⅲ号池塘放苗135万尾(405万尾/kg)。投放地点设置于池塘四角,进行多点投放。
1.3.2 饵料投喂 鱼苗下塘后培育前期不用投饵,中期视水色进行适当投喂,投喂的饵料以豆浆为主,豆浆沿池塘四周均匀向池中央泼洒。使用黄豆15~30 kg/hm2。每天8:00-9:00、 14:00-15:00泼洒2次。同时适当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
1.3.3 培肥水质 沼液宜用作追肥。一般每10 d追肥1次,每次用量不超过2 250 kg/hm2。追肥的时间、用量,要根据气候变化和鱼池水质灵活安排,其主要指标是水色及透明度,若透明度大于35 cm进行适当追施,小于25 cm停止追施。每次追施选择在晴天早上8:00-10:00,阴天、闷热天气、雷雨来临之前不施。有风天气顺风泼洒,无风天气施肥地点选择在池塘四角,用网将鱼苗赶往池子中央,以防瞬间高pH对鱼苗造成损害。
1.3.4 日常管理 投喂3~4 d后,根据池塘水色开始添加新水,每3~4 d新注水一次。每次注水深度为5~6 cm。最后将水深加到1.5 m左右。每天早晚各测定一次水温和溶解氧,定期检测pH、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苗的吃食、生长和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保持池塘的清洁,及时捞出漂浮污物和蛙卵等,定期检查防护网,严防水蛇、老鼠及龙虾等敌害进入。
1.4 数据处理
鱼苗体重的测量方法是把鱼苗轻轻放在干滤纸上于30 s后快速用1×10-4电子天平称重,鱼苗全长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为了减少操作误差,全长和体重的测量均固定由同一人完成。鱼苗的特定生长率(SGR)[3]和成活率(SR)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SGR(%/d)= 100%×(lnWt - lnW0)/t;SR(%)= 100%×(Nt /N0)
其中,W0、Wt分别为培育开始和结束时鱼苗的体重;N0、Nt分别为培育开始和结束时的放苗量;t为培育时间。
2 结果
2.1 水质检测
水花苗种培育期间,三个池塘水温范围22.7~31.0 ℃;pH值范围7.6~8.8;溶解氧变化范围6.3~11.4 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071~0.226 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39~0046 mg/L;透明度变化范围38~54 cm(见表1);井水盐度为2‰。在试验期间由于追肥使用了沼液,因此各试验组的氨氮和亚硝酸含量相对比较高。
2.2 苗种培育生长效果
经过30 d的培育,长丰鲢水花苗种从入塘时的平均全长0.83 cm长到了出塘时Ⅰ号池塘平均全长2.84 cm,Ⅱ号池塘平均全长2.78 cm,Ⅲ号池塘平均全长2.55 cm的夏花苗种,全长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01 cm、1.95 cm、1.72 cm(如图1)。三个池塘苗种的体重从入塘时的平均3.2 mg增长到出塘时Ⅰ号池塘平均体重173.6 mg,Ⅱ号池塘平均体重170.8 mg,Ⅲ号池塘平均体重158.6 mg。特定生长率呈现出Ⅰ号池塘13.31%/d,Ⅱ号池塘13.26%/d,Ⅲ号池塘13.01%/d(如图2)。从生长效果来看,适时进行分塘培育对促进苗种的快速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2.3 苗种培育成活率
经过两次拉网锻炼后夏花苗种共出塘243.5万尾,其中Ⅰ号池塘出苗54.3万尾,成活率835%,Ⅱ号池塘出苗84.2万尾,成活率842%,Ⅲ号池塘出苗105万尾,成活率77.8%。从图3看,Ⅰ号池塘和Ⅱ号池塘的苗种培育成活率差异不大,但与Ⅲ号池塘相比差异较大。这说明培育密度对苗种成活率影响较大。
3 分析与讨论
3.1 适时分塘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在培育过程中,随着育苗的增长,池塘水质出现老化,溶解氧降低,饵料生物的生长速度跟不上鱼苗摄食的增加,使得鱼苗的生长受到限制,此时应及时进行分塘培育。本次试验中Ⅲ号池塘成活率相对较低,为77.8%,主要是因为水花苗种的放养密度比较大,限制了培育后期的鱼苗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导致了苗种之间的饵料竞争,影响了苗种正常生长。建议放养密度控制范围应该根据当地培育技术水平和地理环境而定,一般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密度适宜范围控制在225万~300万尾/hm2[4],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3.2 池塘冰冻与暴晒对苗种培育成活的影响
对于底泥沉积较多的池塘,尤其是老旧池塘,在苗种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淤消毒,因为池底沉积的淤泥大多是鱼的粪便和饲料等沉积下来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并聚生着大量的致病菌。秋末冬初待成鱼出池后,将池水完全抽干,铲除多余污泥,进行暴晒、冰冻。对池塘进行冰冻暴晒不仅能起到消毒池塘的作用,还可以让池底的有机物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其彻底氧化分解,同时也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底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和致病菌,提高培育期间苗种成活率。
3.3 沼液追肥对苗种生长效果的影响
沼液是沼气生产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添加剂。利用沼液养鱼,可提高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沼液进入鱼塘后可增加鱼塘浮游生物量,加强光合作用,增加产氧量,减少鱼病、节约化肥、饵料等。但沼液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果直接施用会使池水严重缺氧及pH升高,因此沼液从沼气池取出后放置3 h以上,待沼液含固体物的浓度大于1%时,即可直接向鱼池中泼洒。发酵的沼液和沼渣不但可以肥水而且也是鱼苗的优质饵料,对促苗种的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3.4 气泡病防治及成本控制
在苗种培育生产中,鲢鱼苗种培育期间易发生气泡病[5],主要是由于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不断增高,原来水中溶解的气体就会以气泡的形式溢出,池底由于还原反应分解产生的甲烷及硫化氢等有毒气泡,也会从水中溢出,鱼苗误食后会引起气泡病而长时间游动于水体表层,如果鱼苗长时间不下潜会导致死亡。采取每天加注新水,控制水温的升高速度,同时培养生物饵料,降低水体透明度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在本次试验中,沼液作为追肥的使用,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减少了豆浆等人工饵料的费用投入,以及人员管理等开支,培育结果相比不用沼液的培育方式,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据统计,本次试验累积节省电费、饵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等生产成本15.5%,在确保成活率和生长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生产效益。因此,在北方地区进行沼液肥水养鱼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丽琼,钟维锋.长丰鲢亲本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7):10-11
[2] 杨青春.池塘套养长丰鲢成鱼养殖实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3(22):28-30
[3] 白海锋,于丽娜,刘铁刚,等.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越冬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2(1):5-8
[4] 袁永锋,贺玉良,张星朗,等.长丰鲢苗种培育试验[J].科学养鱼,2012(10):80-81
[5] 张星朗.长丰鲢夏花高效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12(11):10-11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