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你”师生新常态的例举及微评

2015-10-15朱秋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例谈新常态师生关系

朱秋红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常态;例谈

“教育要站在人的立场上,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笔者认为,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真心把学生当人看、当未成年人看,然后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建立“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让教育教学回归到“人”的原点。

一、垂范是一股正能量

【情境】今年四年级春游活动在大坝一带,小孩子最期盼的不是风景有多美,而是什么时候让他们坐下来吃带来的美食。终于八个班依次排开,这儿一堆,那儿一伙,说说笑笑吃吃,好不惬意。我每每经过他们这儿,塞你一颗糖,送你一个苹果,不一会儿功夫,两手都抓不过来。我就会借花献佛,转送给孩子们,他们也很乐意接受。走累了,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吃点水果,讲讲趣事。吃剩的水果皮,我总会小心地放到早备好的垃圾袋里。孩子们也无需我再教育,讲究卫生已深入人心,已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春游最美的一道景是孩子们坐过的地儿一样的干净,一样的美!

【微评】无论在何种场合,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心。笔者总觉得最有效的教育是榜样教育。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每天教师穿戴得体大方,精神饱满,那学生自然受感染。教师讲究卫生,讲台整洁,孩子也会照着样儿做。每天批改作业细致认真,孩子的作业也不会太差。每节课准备充分,上课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浓厚。总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状态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自己充满正能量的言行引领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二、微笑是一缕新阳光

【情境】星期一的早晨总是匆忙的,教室里孩子们在忙着交作业,忙着晨扫,一派忙碌的场面。我到校后照例先到教室,时间长了,孩子们心领神会,朱老师一定是来看看他们的早读情况。我一般停留时间不长,也总以一笑表示问候。升旗仪式后来到教室,我下意识地看看黑板,看见又有几个学号写在黑板的右下角,又是几个熟悉的学号。作为老师,看见有孩子没交作业,总会不悦,总会对其教育一番。不过,年过不惑的我或许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了,同样是有孩子不交作业,现在我不气不急不躁,总在想,几十个孩子,一两个孩子不交总是免不了的,以前每次批评也不见有多大效果。现在我索性定了详尽的奖惩制度,孩子们所有的表现都会得到相应的奖惩。而我呢,可以化身为他们贴心的大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今天,一向成绩不理想的敖××又没交作业,我示意他来到我的身边。由于对他的引导鼓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虽然没交作业,但他并没有以往那么无助。他跑到我身边,还没等我开口,就急于向我解释:昨天我把作业拿出来给我妈检查,晚上忘记放进书包里了。

“这样呀,这样扣分还真是可惜,那怎么办呢?想到办法了吗?”

“我以后要先放在外面,等妈妈检查好了再全部放进书包。”

“这办法好!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没有过多的语言,更没有厉声呵斥,有的只是微笑与建议,换来的却是孩子行为的改变和对教师的信赖。

【微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权利。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发展的可能性,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尊重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有些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一怒之下往往口不择言,还伴有侮辱性的举动,导致一些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反唇相讥,作出过激反应。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只有态度沉稳、言语文明,学生才会相信你是在真诚地教育他、帮助他解决问题。在学生面前,保持阳光的形象,微笑面对一切,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益友和心灵上的依靠。

三、关怀是一个暖心宝

【情境】上午第二节课后,走进教室,眼保健操音乐响起,可全班同学像排练过一样,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等着我开口:不要做眼保健操了,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孩子们有这样的诉求,还得从几周前说起。也是这样冷的天,刚刚上了一节数学课的孩子,由于天冷,手冻得红通通、冷冰冰,这时,眼保健操的音乐响起,我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个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保护眼睛,而是让身体热起来。果然,当我说“我们不做眼保健操了,一起来运动运动吧”的时候,全班同学一片欢呼。在我的口令下,大家一起搓手、原地跳、扭扭腰,孩子们可乖了,我说什么就立马做什么,他们尽情地蹦呀跳呀,微笑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当眼保健操音乐结束时,我问他们现在手热了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热了!此刻,我内心非常满足。

【微评】“爱是施教的原动力。”寒冬季节,看看孩子们那红通通的小手,像《将心比心》中的母亲一样,我总是心疼不已。也总想着,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呢?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我何尝不想做点孩子喜欢的事呢?利用做眼保健操的五分钟时间,我让孩子们动动手、动动脚、暖暖身。因为此刻,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温暖,那我们就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孩子们的心也是肉长的,你给他们一点关心,他们一定感受得到。做每件事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当孩子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后,他们会信任你、听从你,上课专心投入,作业积极认真。至此我真正领悟到教育就像一位学生的日记中写的那样——从暖心开始。

四、公平是一杆天平秤

【情境】一大早,语文课代表跑到办公室向我求助:今天忘记带摘记本了。“那怎么办?朱老师怎么帮帮你?”我一问,反倒让她犯难了。“爸爸还在家吗?”“上班了!”“那朱老师也没办法帮你呀!”我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我知道,作为课代表,忘带作业对她来说是很没有面子的事,她自己知道忘带作业的后果是不但摘记分没了,还要扣分,更让她难堪的是同学们要知道了,这多没面子呀!我也知道,她来向我求助,就是希望宽容她一次。endprint

【微评】“教者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一个班级。班有班规,如作业没按时交要扣10分,上课发言精彩奖励5分,教完一单元积分一次,对前20名和进步的学生颁发喜报,对落后的、退步明显的发提醒单。制定了这一奖罚细则,平时就要遵章办事。作为教师,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学生要一视同仁。优等生有时也会犯错,犯错就要惩罚;后进生也有进步的时候,进步了就极力表扬。有了这一细则,教师的角色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少了一份权威,多了一份亲和。

五、参与是一道粘合剂

【情境】中午阅读时间后,由于作业还没改完,孩子们下课玩耍去了,我得在下午第一节课前改好。终于,铃声响起,作业也改好了。待上课铃声结束,我故意问了一句:刚才你们都去玩了吗?“玩了。”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朱老师好羡慕你们,下课还能玩,朱老师可是刚刚改好你们的作业,还没来得及喘气,这铃声就响起了。”听我这么一抱怨,孩子们还真有点于心不忍,都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不过,朱老师还是要谢谢我的助手们,张依依在忙着登记作业本,俞迦琪在分发生字抄写本,张馨予和单烨蕾争分夺秒地算着第三单元的积分。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朱老师可得累趴啦!”一句玩笑话逗乐了孩子们。“这样好不好,让朱老师喘口气,你们花五分钟先预习新课。”

【微评】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其实,教师不应在学生面前遮蔽自己,更不要把自己当成是拼命三郎,让孩子们误以为教师是铁打的,一副打不垮、干活不累的高大形象。有时向孩子示弱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好办法。创造让孩子们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自愿地分担事务,这比把任务直接交给他们去完成,效果要好得多。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超越了师生关系,如朋友般亲密的时候,双方也就不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由听从、服从转变为信任、追随。

在后喻文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者,教师与其持“师生两立观”,不如持“师生一体观”,即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共生、共存、共命运的共同体;与其持“师生固滞观”,不如持“师生互换观”,即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因具体教育活动中创构性及知识占有关系的实际状况而异的“即时扮演”“相互界定”“随时更换”的两种角色。这才是新常态下教育教学要追寻与努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嵊州,3124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 曹朦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谈新常态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