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研究

2015-10-15禤福英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

【摘 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转变观念,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24-02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称《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纲要》要求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课程和教材体系。根据《纲要》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为重要的课程的理念。现实中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类似“国学”等专门课程的任务,与自己无关,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课程,因为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就是“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强”(社会责任感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两者教育目的的高度一致性,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命力所在的理念。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理论时学生不爱听,讲故事放视频时就感兴趣”。为什么?因为故事、视频中蕴含有深刻的哲理、倫理内容,这些是中华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品质、道德情感、民族精神,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充分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内容充实、精神支撑、行为导向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及美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其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

二、重构教学体系

从观念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接下来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做到内容上的对接,只有做到内容上的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明确在课程教学中所要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根据《纲要》精神,对学生进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二)善于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可以说,上述《纲要》规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都属于高校思想政理论课中的教育内容,特别与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度吻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下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专题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表1

专题名称 对应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专题一 适应与提高:做奋发向上的大学生 绪论 惜时、迎难而上、坚韧豁达、奋发向上

专题二 理想与信念:做理想远大的大学生 第一章 立大志、做大事,躬行实践

专题三 国格与人格:做忠诚爱国的大学生 第二章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定的民族自信心、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专题四 人生与航向:做追求高尚的大学生 第三章第一节 立己正身,不随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

专题五 人生与价值:做奉献社会的大学生 第三章第二节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讲奉献

专题六 人生与环境:做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第三章第三节 讲仁爱、尚和合、求大同;讲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专题七 立德与立信:做崇德弘信的大学生 第四章第一、二、三节 人民、集体利益至上,诚信为本

专题八 公德与荣辱:做守公德知荣辱的大学生 第四章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知荣知耻

专题九 恋爱与人生:做理性恋爱的大学生 第七章第三节 含蓄文明;注重内在品质

專题十 家庭与孝道:做恪守家庭美德的大学生 第七章第三节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专题十一 知法与守法:做敬仰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大学生 第五、六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专题十二 择业与创业:做锐意进取的建设者 第七章第二节 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敢为天下先

专题十三 敬业与奉献:做恪守职业道德的建设者 第七章第二节 勤业、精业、乐业、讲质量、重信誉

专题十四 规则与权利:做正确维权的建设者 第七章第二节 守纪律、讲规则

(三)学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应该说,脱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名人名言、人物故事、诗歌典故等。而这些教育资源就需要老师们平时用心去收集、积累,然后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小学、初中的品德课不一样,后者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说是显性的、具体的、直接的,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传统文化内容是隐性的、抽象的,间接的。根据《纲要》精神,在大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方面(教材对传统文化的呈现特点和阶段任务)的不同决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有别于中小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重参与、重实践。因而需采取“讲、读(看)、辩、行、写”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方法。

第一,讲。包括师讲、生讲。结合教材内容讲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人物、名文、名句等。通过一句句话、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生动呈现先人的光辉思想,让大家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与魅力所在,产生要热爱它、传承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读(看)。结合教材内容,布置学生去阅读经典、观看优秀影片、纪录片等,让学生在重温经典、重温历史中爱上国家、爱上这个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并把它当作前行的力量。

第三,辩。即辩论、讨论。俗话说“事不辩不清、理不论不明”。在课堂上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背叛传统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组织学生辩论、讨论。如让学生对以下辩题进行辩论、讨论:“老实人吃亏/老实人不吃亏”、“义应重于利/利应重于义”、“中国应高举和平大旗/中国不应高举和平大旗”。通过辩论、讨论,让学生在深入思考、思想碰撞中明是非,更好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行。即课外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等。让学生通过“行”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实现“薪火相传”的教育作用

第五,写。即写评论、写体会等。既可是要求学生针对所阅读的经典、所观看的影片写体会,也可是要求学生对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写评论,让学生通过谈古论今、颂古评今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更清楚“传统可贵、传统不能丢”。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双重意义。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努力通过教学改革促进两者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7)

[2]李玉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2015-B17)

【作者简介】禤福英(1971-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