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其对策
2015-10-15莫燚
莫燚
【摘 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和总结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全科教师 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27-02
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指从广西实际出发,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教育能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两年的时间内让接受培养的教师全面掌握小学各学科的学科知识,快速提升他们各学科的教学技能以适应农村小学教学的需要。河池学院自2013年实施这一培养模式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具体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对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专业培养目标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
根据广西教育厅制定的《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小学数学学科要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二是掌握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的确切含义,掌握运算、结构及空间与图形等小学数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三是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以及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并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和学具。三个教学目标分别由“高等数学选讲”、“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三门课程具体实施。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文化素养,又要突出教学技能,还要考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注重实践环节,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二、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没能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进行有效授课。根据“指导意见”,高等数学选讲课程要结合数学学科发展历史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结合小学数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及相关运算的基本技能,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确切含义及体系结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要具体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熟练运用教具、学具并结合农村小学的教学特点设计和制作教具、学具。
我們在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授课教师只是按照课程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没能针对性地对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剖析和掌握,学生对小学数学阶段出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及数量关系等最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
(二)受课时限制难以使用传统的章节式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根据“指导意见”制订的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学科三门课程共计135课时(课堂讲授96课时,实践39课时)。要让学生在135个课时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形成教学技能,课时显然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如果沿用传统的章节式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将很难实现“指导意见”中的既定目标。
(三)教育见习组织形式不够灵活,教育见习实践环节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教育见习是快速提升该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按课程计划,教育见习环节应有150学时。目前,教育见习的组织形式为市区小学集中见习,时间为两周。如果按照这样的组织形式进行教育见习,很难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对数学等每个学科进行教学见习实践,一线教师也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见习指导,教育见习实践环节就不能发挥快速提升学生教学技能的作用。
(四)学生对小学数学学科目标不够明确,不能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知识拓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学科目标是形成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学生要深入学习学科知识,有效拓展学科相关知识,首先要对小学数学学科目标进行分析和了解,在领会学科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知识拓展才能快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在目前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对数学学科目标的指向不够明确,没能系统地结合学科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快速地领会所学知识与学科目标之间的联系,学习只是“为学而学”而不是“为用而学”。
三、对策
(一)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教学切入点实施教学。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小学阶段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学段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为主要切入点,结合所任课程的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快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科知识,形成教学技能。“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必须针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出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运算算理、代数结构、空间形式、图形特点等具体内容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讲解剖析,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快速掌握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有效地形成学科知识体系。“高等数学选讲”课程应该以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为教学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应以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课堂教学技能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快速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以“专题+实践”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来有效实施教学。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涉及的内容多,但教学计划配置的课时相对较少。任课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章节式授课方式很难完成预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对小学数学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分解。其次,教師要结合培养目标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细化、量化,分解整合形成专题。最后,教师根据实践课程的目标要求把实践课程有效地融入到专题课程之中,以“专题+实践”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实施。这种课程组织形式灵活有效,针对性强,更能适应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教学要求,学生能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快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形成教学技能。
(三)充分依托教育实习基地,以双导师制具体指导见习,快速提升学科教学技能。教育见习是学生提升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见习时应充分依托学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充分调动和利用教育实习基地一线教师的师资力量,建立“学校课程任课教师+实习基地学科教师”双导师制具体指导学生完成教育见习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有快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等学科教学技能。
(四)明确学科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知识拓展。学科目标对教学实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学科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目的明确的学习才能快速掌握学科知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知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是综合的,学生应该结合学科目标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拓展,特别应结合本地农村的地域、文化等特点进行学科知识拓展。
教学组织者应根据培养计划结合小学数学等学科教学内容及农村小学的教学特点对学科目标进行“三化”(细化、量化、文字化),制定完整的学科目标体系,以学科目标为导向,指导学生学习和拓展知识。
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能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因此,作为培养院校的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总结和制定出一套适合农村全科教师特点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Z].2013
[3]河池学院.河池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Z].2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2014JGZ139)
【作者简介】莫 燚(1978- ),男,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