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练习”对话——在合作、交往、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5-10-15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翟亚南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 翟亚南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口语交际”更具有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它的目标指向是一种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交际能力,一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交往能力。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通过以下教学途径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用活课程资源,在合作中渗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课的拓展。我们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注意充分吸收以往的一些经验,注意知识间的渗透,根据“口语交际”的需要,将其进一步落实。老师不是囿限于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多元化,充分尊重学生所思、所想、所说。在教学中,着重从这些方面考虑:1.学生参与的状态。保持学生饱满的热情。2.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学中做到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二。4.学生参与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形式多样地参与课堂。5.学生参与的品质。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愿意表达。6.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训练要落实,老师指导要得法。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只靠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口语交际融合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口语交际点,有意识地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十课《冰花》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冰花还会像“( )的( )”,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二、让生活成源泉,在交往中随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并非是学生发展语言的唯一场所,社会生活环境,也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因此,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交往空间,向课外延伸,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国庆节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样子……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只要教师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随机地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以活动为载体,在探索中动态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融听说、应变、交往等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口语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通过活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以活动促发展,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去。通过设计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如组织一次“让我和你交朋友”的交友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会场,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课始先让学生说说想了解好朋友哪些情况,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的情况,接下来再进行全班性的活动: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她交朋友的,可以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她进行交谈,或共演一个节目。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找朋友,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气氛非常热烈。这种面对面的交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更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主题调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让口语训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心理学表明: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己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需要以多样的形式来协助。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如果是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教师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指挥者,而应该将自己视为一个协助者、引导者。最后,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研究,以便确定下一步的指导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