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2015-10-15徐华宝

新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肌

徐华宝

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0

◆临床研究论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徐华宝

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 诸暨 3118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气活血清热方治疗。4周为1疗程,2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中医症状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每分钟心排血量(CO)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7%,对照组7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EF、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F、CO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病毒性心肌炎;活血化瘀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心功能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病毒性心肌炎[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取得较好的成绩。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收到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42.6±3.1)岁;病程4天~3月,平均(2.1±1.1)月;伴房性早搏25例,室性早搏1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2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21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5~61岁,平均(42.6±4.1)岁;病程5天~4月,平均(3.1±1.2)月;伴房性早搏24例,室性早搏19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26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7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参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2]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乏力、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心肌供血不足等。排除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排除过敏患者。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肌苷400 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5.0 g同时加入到5%葡萄糖液3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嘱咐患者多休息,给予患者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气活血清热方治疗。处方:黄芪30 g,党参、苦参各20 g,益母草、麦冬、生地黄、白芍、板蓝根各15 g,连翘、丹参、五味子各10 g,甘草8 g。若有失眠、心悸症状,加酸枣仁、夜交藤;若舌黯且有舌斑、心前区疼痛者,加丹参、甘松。水煎,分早晚服用,每天1剂。

2组以4周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在治疗结束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每分钟心排血量(CO)的变化情况,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4]。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肌损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大于6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心肌损伤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30%~6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心电图等各项指标没有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小于30%。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97.7%,对照组7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中医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43 43治疗前24.68±3.02 23.94±4.36 0.91 0.3629治疗后12.32±2.85①②19.58±2.74①12.04 0.0000

4.42组治疗前后EF、CO变化比较见表3。2组治疗前后EF、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F、CO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EF、CO变化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EF、CO变化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EF(%) CO(L/mim)43 43治疗前58.61±5.62 58.52±6.51 0.06 0.9455治疗后70.43±5.63①②61.58±4.76①7.87 0.0000治疗前4.21±1.05 4.25±0.78 0.20 0.8415治疗后6.08±1.21①②4.51±1.10①6.29 0.0000

5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压力的增加、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由于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其病毒对患者的心肌与相关小血管造成侵犯,从而导致心肌的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其中以病毒急性感染与持续感染对心肌的损伤最为严重[5],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病情会逐渐演变为心肌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西药主要采取对症处理、控制症状等治疗措施,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有时并不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由外感六淫、温邪病毒入侵心肌所致,肺系或胃肠被急性期热邪或湿热之邪所侵袭,深入营血,内舍心肺,灼津耗气,气阴两伤,以虚实夹杂为其主要的病理改变[6]。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清热方为主。方中黄芪益气活血,补气固表,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能补充元气;党参可以益气健脾;白芍养血止痛;麦冬、生地黄补阴益气;丹参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连翘、板蓝根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抗炎抗病毒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达到补气活血清热作用。本观察表明,总有效率观察组97.7%,对照组7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EF、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F、CO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补气活血清方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光明,刘晓东.参芪益心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56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4,19(6):47.

[2]田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285-288.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7-1655.

[5]王晓臣,曲宝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4,33(1):32.

[6]才向军.黄芪解毒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J].陕西中医,2005,26(2):111-112.

(责任编辑:马力)

R542.2+1

A

0256-7415(2015)09-0022-02

10.13457/j.cnki.jncm.2015.09.012

2015-03-02

徐华宝(1974-),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病。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