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2015-10-15常耀军
常耀军
漯河市精神病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常耀军
漯河市精神病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18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18例,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中西医组20例,采用西药组加中药组的治疗。疗程1月。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
广泛性焦虑症;丁螺环酮;中医辨证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临床主要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焦虑障碍现患病率为1%,远高于我国1982年0.001%、1993年0.1%的流调结果,其中广泛性焦虑症患病率0.6%,明显居多。笔者采用丁螺环酮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1年4月—2013年6本院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3组。中西医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2±13.2)岁;平均病程(30.2±7.9)周。西药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6±11.3)岁;平均病程(33.2±10.6)周。中药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4.3±12.5)岁;平均病程(31.3± 10.1)周。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2]评分。临床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且符合下述3项:常有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或持续紧张;有自主神经的障碍或运动不安性症状,症状必须持续6个月。HAMA评分≥14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3]分为痰热内扰型、心虚胆怯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肝郁脾虚型常见证型。
1.3排除标准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不纳入观察。①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致焦虑症状;②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焦虑;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④年龄<18岁及>65岁者。
2 治疗方法
2.1西药组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苏新,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每天3次。治疗1月。
2.2中药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痰热内扰型:情绪抑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善太息,夜寐易惊,痰多而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胆化痰、泻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远志、枳实、竹茹、焦栀子、半夏、龙胆草、龙骨、胆南星、茯神等。②心虚胆怯型:心悸胆怯,善惊易恐,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多愁善虑,苔薄白,脉虚弦。治宜镇惊定志、宁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茯神、远志、石菖蒲、党参、生龙齿、磁石、琥珀、黄芪、五味子、大枣等。③心脾两虚型:心悸头晕,善恐多怯,失眠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茯神、党参、当归、远志、炒枣仁、木香、大枣、柏子仁、炙甘草等。④心肾不交型:心悸不宁,心烦不寐,情绪易怒,颤抖不安,头晕,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茯苓、远志、柏子仁、五味子、天冬、麦冬、当归、丹参、酸枣仁、黄连等。⑤肝郁脾虚型:心悸不安,烦闷易哭,两胁胀痛,善叹息,兴趣丧失,易疲劳,早醒,舌淡,脉缓弱。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木香、夜交藤等。中药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治疗1月。
2.3中西医组西药组加中药组。用药剂量、方法、疗程均相同。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3组临床临床疗效,3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
3.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痊愈:焦虑完全或基本不再发作,社会适应良好,HAMA评分<14分;显著进步:感觉明显改善,偶尔可有焦虑发作,但其发作频度明显减少,HAMA较前减少5分以上;进步:病情较前改善,HAMA评分减少3分以下;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恶化,HAMA评分无变化或增加。
4.2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3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HAM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2 3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②P<0.05
组别中西医组西药组中药组n 20 18 18治疗前26.4±3.1 27.1±2.7 27.6±2.5治疗后6.9±0.6①②11.0±2.1①10.8±2.8①
4.43组副反应发生情况西药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口干1例,中西医组出现头晕1例,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
5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4],而广泛性焦虑症因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的发生,与遗传、生理、生化、心理因素以及神经解剖部位的病变有关。对于本病的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因起效迅速,应用仍较普遍,但因其依赖、镇静作用及对认知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丁螺环酮为芳香族哌嗪类特异性抗焦虑药,作用强且安全,不抑制呼吸,无镇静催眠及药物依赖,对于老年体质差者尤为适应,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
中医学中并无“焦虑症”之名,从临床症状看,属于情志病、心病范畴,与郁证、心悸、怔忡、惊恐、不寐、脏躁等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惊恐、忧虑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其病位涉及肝胆、心、脾胃,病机以气郁、痰浊居多,治疗上有疏肝解郁、镇惊安神、理气化痰、养心健脾等法。本研究立足中医疾病临床特征分型论治,针对不同病因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治疗中选择以丁螺环酮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为观察对象,同时分别与单用丁螺环酮及单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量表评分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4.
[3]赵金铎,张铳人,张震.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32-136.
[4]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5.
(责任编辑:马力)
R749.7+2
A
0256-7415(2015)09-0032-02
10.13457/j.cnki.jncm.2015.09.017
2015-03-22
常耀军(1971-),男,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运用中药(经验方)治疗各种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