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5-10-14祝诗晓

科教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展望影响因素

祝诗晓

摘 要 文章回顾了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过往研究,指出其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测量标准不明,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对干预机制的研究和效果追踪的问题,并预测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影响因素 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90

Review of College Students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

ZHU Shixiao

(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Philosoph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es of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t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es. Whats mor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 is predicted.

Key words Obsessive Cellphone Use Disorder; influence factors; predictions

近些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低头一族”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上课玩手机,睡前玩手机,走路玩手机,如厕玩手机,甚至同学聚会,也是“相顾无言,各自低头玩手机”。这样一种现象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 概念界定

手机依赖,在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同手机成瘾、问题性手机使用等概念一样,都是对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的描述。国外研究中,主要通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描述来定义手机依赖,如Walsh等就将技术成瘾如戒断症状、控制丧失等作为其判断指征。而国内研究中对其概念的界定则分为两种。一种将其视为正常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而并非心理问题。宫佳奇等赞同此观点,并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主要是对其通讯工具功能的依赖。但此种看法的研究者并不多。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行为成瘾”为基础来界定手机依赖。韩登亮、齐志斐结合精神病学标准,将手机依赖定义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师建国将其界定为个体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而导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郑毅则提出了3条标准:(1)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时也频繁使用:(2)手机过多的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3)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包括生理和心理。

综上,以行为成瘾为基础,以其临床表现为指征来定义手机依赖是当前国内外研究者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此种界定下,手机依赖和手机成瘾并没有进行一定的概念区分,两者是否具有程度上的差异,是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明晰的问题。

2 测量方式

在现有的概念界定下,对手机依赖的问卷编制也多基于成瘾行为的判定。国外较有代表性的量表有Bianchi 和Phillips 的《手机问题使用量表》(MPPUS),Billieux等制作的《手机问题使用问卷》(PMPUQ)等。国内研究者则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了量表的编制,其中徐华和吴玄娜根据DSM-IV中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等描述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从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断、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而屠斌斌和章俊龙等从“类型—成瘾倾向”出发,根据手机使用的功能,划分出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三个维度,又在这三个维度下进一步分出认知依赖、情感依赖和行为依赖三个子维度,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不难发现,由于手机依赖的概念界定尚不清晰,因此对其的测量也难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明确手机依赖的定义,制定科学有效的研究工具是日后研究努力的方向所在。

3 影响因素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根据以往研究,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部分。

3.1 环境因素

3.1.1 社会环境

在当今社会中,手机已成为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品牌,时尚靓丽的外形,层出不穷的功能更引起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追捧和攀比。杜立操和熊少清研究发现,城乡差异对青少年手机依赖有影响,来自城市、城镇的大学生更易形成手机依赖,这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与钟爱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大学生不无关系。由此可见,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一个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快,使用度高的环境中,更易形成手机依赖。

3.1.2 家庭环境

与其他成瘾行为一样,手机依赖与个体的家庭环境也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显示,青少年的手机依赖情况与父母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态度及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对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反而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甚至父母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过度依赖手机的典型的话,大学生自然也意识不到这样一种行为的不合理和危害性,从而越来越依赖手机。

3.2 个体因素

3.2.1 性别

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在接受新技术上有差异性。例如Takao和Takahashi等人认为女性更倾向于手机问题性使用,而这与文化或种族的背景可能影响了女性的成瘾行为有关。Jenaro和Flores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女性与过度手机使用有关。但通过一些访谈式研究发现,性别与大学生手机沉迷并没有明显关系,只影响大学生对手机内容和功能的使用。

3.2.2 人格特质

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对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展开过研究。Bianchi和Phillips的研究得出了两种结论,一是人格中的外向性和低自尊对手机依赖具有预测作用,他们认为外向性的人注重社会人际关系,因而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二是神经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却并不密切。前一点在其他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黄靖茵的研究也认为外向型或胆汁质的人与手机依赖有着密切的联系;陈少华的研究也发现大五人格中的外倾性与手机短信使用数量和作息时间显著正相关。后一点却具有争议。但很多研究结果却与之相反,认为神经质与手机依赖有密切联系,那些具有高紧张感和低坚持性的人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根据刘勇和杜立操等人的研究,外倾性和神经质对手机依赖都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3.2.3 使用动机

早在2003年,研究者就开始关注使用动机和手机依赖的关系。Woong Ki Park将使用动机分为习惯性使用和工具性使用,并认为习惯性使用动机比工具性使用动机更容易导致手机依赖。而2011年,刘红和王洪礼将其分为人际动机和网娱动机,并发现手机的网娱动机与依赖呈显著正相关。

3.2.4 其它成瘾史

国内学者发现手机依赖者与网络成瘾者可能有大致相同的人格基础。芬兰研究者则发现,芬兰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与抽烟、酗酒等有较强相关性,但是不同性别间有差异。

4 不足与展望

纵观现有文献,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概念界定不清,测量标准不明。正如前文所述的,对于手机依赖的定义还存在争议,对于其和手机成瘾是否存在程度上的区分也尚未有明确的说明。正因如此,目前对手机依赖还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往往“各自为政”,如此一来,研究结果上的差异就难以解释。第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很少有学者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对手机依赖的作用路径,是否存在调节作用,中介作用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更加细致的研究。第三,缺乏对干预机制的研究和效果追踪。目前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其人格特质、使用动机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上,而对于其干预机制只是进行理论层面的讨论,缺乏实证研究,更不用说长期追踪性的纵向研究了。但实际上这类研究有利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发展情况和干预方案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以上两点,未来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还是需要先明晰概念和标准,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形成机制,提出干预方案并进行效果的检验和追踪。

参考文献

[1] Billeux, Martial Van Der Linden, Lucien Rochat. (2008). The Role of Impulsivity in Actual and 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 Phone[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8(22):1195-1210.

[2]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1):26-27.

[3] 陈少华,陈少惠,胡兆云,刘倩.手机短信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新,2005.25(3):82-86.

[4] 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5] Bianchi A,Phillips JG.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5.8(1):39-51.

[6] Woong Ki Park.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Korean society Journalism&Communication Studies,2003.47:250-281.

[7] 杜立操,熊少青.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

[8] 宫佳奇,任玮.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新闻世界,2009(10):141-142.

[9]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10] 刘勇.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1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2):138-139.

[12]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10.29(4):48-50.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展望影响因素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