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2015-10-14吴昌福

科教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

吴昌福

摘 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存在多元性、模糊性及功利性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市场经济社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挑战,探索有效的渗透途径就成为必然。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8.036

Analysis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me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WU Changfu

(Qiannan Norm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stream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ood, healthy, optimistic, positive, upward;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 mainly in the diversity, ambiguity and utilitaria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n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 penetr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allenged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penetration becomes inevitable.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在大学思想教育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需要。

1 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高尚与低俗等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和碰撞,文化的多元性进一步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不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消极悲观等不健康价值取向。总体而言,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现状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多元性、模糊性以及功利性。

1.1 多元性

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是由其价值取向决定的,对其如何完成自我实现,追求何样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变迁,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由单一化的价值观念逐渐发展为兼容并蓄的多元性价值观念。由于一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致使普遍价值认同趋于弱化,各种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多元性特征明显。

1.2 模糊性

高校大学生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文化侵略”的重要目标,西方国家利用其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不断将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向我国高校大学生渗透,影响了大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特别是长久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力度不够,更加深了广大学生价值取向选择的矛盾性,导致主流价值观的缺失,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了混乱和模糊。

1.3 功利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一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征,把追求个人财富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陷入到金钱的泥沼中难以自拔。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出现了功利性特征,与人交往不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敬互爱的基础上,而带有很强的虚荣心和功利性,有的甚至成为金钱的奴隶和经挡不住诱惑的牺牲品。

2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

2.1 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人们价值目标的确立都是建立在对利益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合理的价值目标的选择都是人们通过反复多次的思想斗争,然后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从价值目标的确立到实现,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不能对学生进行突击式教育,必须开拓思维,创新方式,对他们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

2.2 培养有效的价值认同

当前,虽然我国高校大学生大多能够正确理解、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将其认定为自身的理想价值观,但依然存在少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也常出现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不良行为。因此,高校要必须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有效认同。

2.3 弘扬崇高的价值诉求

崇高的价值诉求体现于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人们实践的动力又来源于崇高的价值诉求。高校要培育大学生崇高的价值诉求,必须通过宣传道德模范的典型行为,弘扬榜样的精神力量,将道德模范的高尚价值诉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他们看清楚未来的人生方向。

3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而进行的,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可能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日益开放,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逐步增强,这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机制带来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仅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而且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状态。社会利益结构和价值结构的变化对传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在社会中的蔓延,影响着大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联系现实情况,教育方式不与时俱进,而继续采取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教育就会与现实脱节,就会陷入理论说教,就很难让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3.2 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冲击着传统单向的沟通方式

随着移动终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海量网络信息给当今大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的载体和机会。同时,色情、暴力、金钱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也会给大学生渗透消极腐朽的价值观。特别是,一些西方媒体利用网络向全世界宣传其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当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会与各种错误思潮的传播者发生即时性、共时性的互动交流,如果缺乏引导和明辩是非能力,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抵消其课堂上接受的正面教育。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灌输式的、单向交流的教育模式,进行互动交流,引导网络舆情,向学生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

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4.1 改革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

高校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价值认同需经由知、情、意、信、行多个环节,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一过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思维碰撞和思想交流。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模式,把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事件引入到教育中来,开展广泛讨论,引发大家思考,使他们对“假、恶、丑”与“真、善、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2 拓展思政课教育主渠道,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

高校思政课是宣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拓展思政课主渠道,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有效渗透到课堂中来,才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作用。拓展思政课教育主渠道,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平台。不仅要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让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且要采用理论教育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原则,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用鲜活事例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认为理论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思想武器,从而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产生强大的教育作用。

4.3 重点宣讲和日常引导相结合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强,喜欢独立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采取单向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是难以让他们产生价值认同的,有时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反感的抵触情绪。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根据受教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既要组织专题讲演,又要进行日常引导。把政治式教育变为文化式教育、把填鸭式教育变为疏导式教育、把单向式教育变为互动式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民主、交流、讨论、合作的生机和氛围,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切忌空洞说教。

4.4 分层分类培养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男女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分层分类的教育方法。针对大一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融入于具体案例中进行教育,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必须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针对大四学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其职业规划教育中去。唯有如此,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5 利用新的信息平台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期,他们理想信仰呈现出不稳定、容易改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塑造性。此外,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特别明显,极易受网络、QQ、微信等信息平台中的不良言论和群体思维的影响。高校必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抢占新阵地,把控舆论主动权,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消除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本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研究——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2] 桑国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刘慧婷.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困惑及特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4] 孟艳.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