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复仇因素看希斯克里夫人性的迷失与回归

2015-10-14李晓玲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复仇回归仇恨

李晓玲

摘 要: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异军突起,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写作风格,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传世之作《呼啸山庄》,是一部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湮没的杰出作品,被喻为"最奇特的小说”,它的魅力来源于男女主角刻骨铭心的爱情,向人们展示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而造成的各种悲剧,其中小说里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由爱到恨、由复仇陷入对凯瑟琳无限的思念当中等心理变化,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人从善良到迷失人性,最后人性得以回归的过程。

关键词:爱情;仇恨;复仇 ;回归

1 复仇的因素

爱,是希望的种子,也是仇恨的根源,爱是人类心灵深处最美的追求,是人类内心意识的体现。在《呼啸山庄》这个故事中,却埋着仇恨的种子。希斯克里夫就是这种仇恨的代言人。他是一个在社会的歧视下艰难长大的孤儿,周遭的环境完全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始终生活在一个没有同情,没有责任的世界中。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幸运的是他与凯瑟琳的相知相爱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凯瑟琳在他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关注他,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安抚他、宽慰他,使他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更加坚强的生存下去。没有人生来是残忍的,没有未来是痛苦的。所以希思克里夫的人性变化有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在这场失败的爱情中,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成了二人不可调和的矛盾。凯瑟琳曾对耐莉说过:“在灵魂存在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在我的心里,我清楚地知道我错了。”直接揭示出了凯瑟琳心中最大的困扰,尽管她爱帅气多金的林顿先生,却无法不忠于于她灵魂相通的希斯克里夫,这与希斯克里夫远离世俗社会的爱情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他不需要这自私的爱,不需要世俗的种种条规来约束他们。在他看来, 曾经的与他相知的凯瑟琳走向了他所敌视的人生观,此时他的恨,远远超过了爱,他满是绝望,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因为这个的仇恨而变得如此沉沦、颓废。艾米莉·勃朗特委托读者预见了这种选择的结局,选择林顿,就是选择物质世界,满足自己对身份地位的追求,却失去了独立的自我和纯净的精神世界,放弃希斯克里夫,如同放弃另一个自己. 认定这是希斯克里夫选择复仇的重要原因,凯瑟琳的无知直接造成了希斯克里夫命运的改变。

其次,资本主义上层社会所谓的贵族集团对他的蔑视与欺侮,也成为他复仇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斯克里夫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处于动荡不稳定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上层社会严重的剥削下层人民,贫穷的人是可耻的,金钱地位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精神也受到压制,人性完全被扭曲,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同样改变了希斯克里夫,除了老恩肖和凯瑟琳对他的关注外,他长期生长在一个缺少人情味的环境中,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自身性格的诸多缺陷,如敏感、多疑、不服输。老恩肖把本该属于辛德利的爱给了他,这自然引起了辛德利对他的反感。在与辛德利的对抗中,希斯克里夫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是不言而喻的,辛德利可以因为一些日常小事对他实施暴力,虽然希斯克里夫从不抱怨,但仇恨的种子已然在他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老恩肖过世后,辛德利更加暴虐的对待他,把他贬为仆役,“不许他跟大家在一起,赶到佣人中间去,不许他从副牧师那受教导”,“他挨辛德利的打的时候,一滴眼泪不掉,连眼睛都不眨。”辛德利禁止这对相爱的人在一起,鼓励凯瑟琳与林顿结婚,希刺克厉夫他默默忍受着这些,心中的愤怒慢慢的衍生为极端的仇恨,身体上受到苦可以忍受,辛德利对他情感世界的摧残不断的打击他,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使一个淳朴善良的孩子,逐步体会到了生存的冷酷无情,希斯克利夫走向孤寒,走向复仇。

林顿和伊莎贝拉的造访,进一步让希斯克利夫认识到自己与上层社会的不兼容。林顿一家把他当作外面的野孩子一样看待,加深了他的自卑心理。林顿与希斯克利夫是完全不同的人,林顿性格温和,待人温柔,尤其是对凯瑟琳,希斯克利夫没有林顿的英俊多金,没有林顿显赫的家世和社会地位,凭借诸多优势林顿吸引了凯瑟琳的目光。伊莎贝拉教会了凯瑟琳各种礼仪.逐渐令她变成一个充满魅力的优雅女士,凯瑟琳对林顿一家的热情让他感觉尊严尽失。因为林顿一家,凯瑟琳拒绝与他离开山庄,远走高飞,他们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凯瑟琳被狗咬伤后,在画眉山庄养伤,几个月后,他们俩的距离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文化水平上,都已相差甚远,另一边,希斯克利夫对林顿夺走爱人的满腔怒火无法渲泄,只能将仇恨深埋心中,生活的不公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一个人在他最困难时帮他,塑造他,他愤而出走,归来后对林顿家族的报复便可以解释了。

最后是性格的因素使得希斯克里夫最终选择归来后复仇。从小经历的磨难令他的性格始终一成不变,自尊又自卑,伤害过他的人,要静待时机,伺机报复,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自卑敏感,艾米莉勃朗特把这一因素看得十分清楚。对他的性格刻画也是独特用心,有同情也有愤怒,也是对人性最透彻深刻而不留情面的剖析,把自己对社会的不公和愤怒全部寄托在这个形象上,溶入到希斯克里夫的性格中,使他选择彻底的反抗,他野蛮的天性已显现出来,所以他的复仇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对凯瑟琳的爱也压倒不了这种天性。

艾米莉勃郎特作为一位英国女士,虽然遵循上层社会的传统,遵守道德规范却如此独特,她以敏锐的视觉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艾米丽自身所表现出的爱恨与情仇是她内心最自然的表达,善与恶的抉择是她对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满的宣泄,是人性的释放,她要借助希斯克里夫的复仇故事来呐喊,来抗争,她需要自由,需要人性自我的解放。希斯克里夫的复仇是自我一种病态的心理,他需要在自然中找到自己最终所追求的,最终她选择走向荒原,她认为这里可以找到答案,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就像文中所说“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在这平静的土地下长眠者竟不得安宁”,像我们暗示,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无不是一个充满隐喻色彩的集合,是一番令你魂牵梦萦的梦境, ,爱与恨最重要的是自由和释放,呼啸山庄得所有人像大自然一样释放自己的野性,用近乎疯狂的形式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和极至的恨,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也许,在经历了一系列狂风骤雨般的复仇之后,终究会回归平静,回归自然,一个人的仇恨能盖过亲情,一个人的爱能够走向死亡,复仇和怨恨在死亡中得到终结,但爱比恨更有力量,人性的善的一面终究会显现。

参考文献

[1]梁素文.《呼啸山庄》[M](中的情节复仇情节).延边人民出版社,2011,11.

[2]郭竟.《呼啸山庄》[J](象征解读人物悲剧).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3).p4

[3]郭竟.浅谈《呼啸山庄》中象征解读人物悲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3).p4

[4]王渭刚.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形象“永葆青春”的秘诀.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7.p2

猜你喜欢

复仇回归仇恨
记住这张仇恨的脸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