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互动

2015-10-14侯亦珠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

侯亦珠

摘 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互动,将有助于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找到一条“通向文化整合的道路”,为其共同繁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并开拓出一片肥沃的土壤。

关键词:文化;文化社会学;多元文化互动

1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的文化

文化社会学是综合运用了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及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作用的一门新学科。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而且还是人类用以提升自身生存能力、营造良好生存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与自然现象不同,文化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所以,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当然,在文化社会学中,说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离开了人和社会,文化将不可能生存发展,其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2、文化是社会群体或民族分野的标志。作为社会群体或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是我们在社会属性上区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所谓文化具有超个人性,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只有通过群体的社会互动才能实现,文化冲突的发生从根本上看则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的激化,文化冲突的解决往往也意味着不同社会群体在相互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实现了和平共处。

3、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与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因为文化反映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因为文化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而不同社会群体或民族的特有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又决定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并进而影响到其生存状态。

2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多元文化互动

多元文化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广泛使用的,它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承认文化的多元性,认为各种文化形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活动的空间,主张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毫无疑问,不论是在哪一个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都必然会导致多元文化的互动。值得指出的是,多元文化的互动有三种状态:一是良性互动或者叫和谐互动,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二是中性互动,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既有不少令人满意的地方,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三是恶性互动,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敌意、对抗和冲突,还包括全盘拒绝、全盘吸纳、全盘同化等不利于人类各种不同类型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倾向。

3 早期多元文化互动

在中国,“丝绸之路”既是中国早期对外贸易的重要渠道,也是多元文化互动的典范。仅就中原经由北方的古“丝绸之路”而言,由此通过贸易而流传至西亚及欧洲的有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造纸法、印刷术、火药和冶铁、水利灌溉技术等。而西方的音乐歌舞、天文历法、宗教文化等也经由此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可见,这条国际商旅大道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贸易范围。在这条国际商旅大道通过的地区,不仅出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而且诞生并传播着至今仍影响着亿万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孕育了多姿多彩至今仍令人惊叹不已的民族文化,这些都是多元文化互动的结果。与早期人类社会的贸易相比,早期人类社会宗教传播所引起的多元文化互动似乎更为深刻,其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更为直接。

4 21世纪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互动

人类跨入21世纪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由于多元文化不可化约的差异以及不同主体对自身利益诉求日益强烈,不同文化的对立和冲突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日趋显现化,与此同时,文化形态的多元分立以及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也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多种价值尺度,很难形成对一定文化的归宿感而陷入价值选择迷茫的困境,处于信仰失重的状态,于是只好专注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和感性的享受,淡化了理想追求、民族认同和社会责任。此外,在多元文化全球性互动时代,文化霸权主义也并没有因为人们已经对它有所认识而退出历史舞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尤其是在媒体领域,西方仍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先进发达的科技力量和媒体体系,把持着“话语”的垄断权,冲破民族国家与主权概念,传播他们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想、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控制。

参考文献

[1]欧文.拉兹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专家研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57-158.

[3]郑恒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