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2015-10-14王静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王静

摘 要:“四个全面”是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词、关键词、核心词。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面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这样“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就清晰的展现出来。它是当前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

关键词:小康社会;全面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针对目前中国发展态势提出的发展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 为了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笔者试图从“四个全面”的由来、内涵及如何统筹协调“四个全面”三个方面对“四个全面”进行解读。

1 “四个全面”的由来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及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是引领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随之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同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清晰展现出来。

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2015年2月25日至3月1日,人民日报连发五篇系列评论员文章阐述“四个全面”,五篇文章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全国及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成为接下来“两会”热议的一个词。“四个全面”体现了问题导向、科学思维、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它是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2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内涵

“四个全面”是重大战略思想、战略部署、战略布局,它即包括了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的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因此,“四个全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

“小康”这个词是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他说“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词语。接下来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意味着经济水平是基础。小康社会反映在生活水平上指的是介于温饱和富裕的一种状态。

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上它应该是全面的,体现在涉及的领域也应该是全面的,一个不能少,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决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特别是老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这是我们全面小康的重点,也是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要解决的便是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让全体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出口总值世界第一,200多种制造业产量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值得肯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在加剧。比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社会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腐败问题严重损坏群众利益,权力的运行和监督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才能将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仍然是全面。回顾历届三中全会,研究改革是惯例,而且历届三中全会研究的都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中国发展到今天只研究经济方面的改革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不仅研究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还研究了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方面的改革,并且第一次将军队改革列入其中。

全面深化改革的另一个关键词便是深化。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出现新常态,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只靠摸着石头过河难以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宏观方面的改革措施的谋划,找到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根本方法。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

1947,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经过长期执政实践,新一代共产党人认识到,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需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让法治为民主政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保障。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用质朴的语言道出深刻的道理:“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习近平同志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说: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人治还是法治是所有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陷入各种陷阱。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造,过去我们重视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会,现在则强调以法律手段管理社会,这是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转变。司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强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强调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私法、全民守法,要求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治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文化。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之后,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态度,从转变作风入手,高压反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八大以来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既然作规定,就要朝着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 但八项规定只是开始,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紧接着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路线的理念变成党员干部的行为、意识、原则,变成政党的长期要求与常态行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三严三实”的提出再一次表明,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具有长期性,必须常抓不懈。

在从严治党特别是反腐败方面我们有一些新的提法、新的举措,比如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比如说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比如说讲规矩、守纪律,比如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敢腐的高压态势,下面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使他不能腐,最后,还要使他的思想自觉、道德自律,不想腐,向这个方向努力。

3 统筹协调“四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同时又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而全面从严治党,则可以使我们党始终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显然,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统筹协调推进,才能把“四个全面”贯彻得更加自觉、落实得更加到位。

首先,“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前提下展开来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问题,任何战略不能偏离这个方向;其次,“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相联系。“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二字便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概括,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建设要涉及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方方面面。再次,“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全局观,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协调、全面推进。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总之,“四个全面”是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的战略思想、战略部署和战略布局,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来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网,2012-11-1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2013-11-15.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新华社,2014-10-28.

[4]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J].求是,2015(13)

[5]罗志军.深刻认识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2-17.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