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政策思考

2015-10-14陈红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共政策社会保障

陈红

摘 要: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城乡统筹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乡统筹;公共政策;社会保障

1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公共产品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共产品体现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水平,所以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时候,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福利是呈现出上升趋势的,而对应的私人产品社会边际福利下降,公共产品的需求被不断提升,对于我国当前的城乡公共产品而言,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乡发展对公共产品的要求不断加大,而国家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面并没有做到同步,所以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乡经济文化发展,这也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一直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建设方面就将城乡区分对待,这种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城乡二元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必须进行整改。我们必须注意到,公民依法是平等的,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依法享有同等的公共产品服务,这是公民的权利。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居民的公共产品服务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交通便利、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完善的医疗卫生条件等等,而农村的对应的公共产品建设并没有城市这么的方便和优惠,所以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对待。城市的公共产品建设一般是国家出资,而农村的公共产品建设往往是居民自身的筹资,国家的投入力度不足。从这样的现状来看,要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必须对于公共产品建设进行及时的调整,本文对当前的公共产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

1、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不但要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还要在财政上保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力度。国家要颁布相关的政策确保各级财政部门能够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提供保障,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增加公共产品建设的投入力度,一些社会团体、私营企业、企事业单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加农业的发展效率。当然,对于财政支出要用到实处,重点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财政的投入效率水平。

2、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投入力度

一方面,财政预算中的教育费用要投入进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一些社会上的办学经费也要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主要是建设农村基础公共卫生保健服务,对于当前农村紧缺的相关公共产品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健全完善农村社保体系

当前健全农村社保体系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建设最基础的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政策上向农村社保倾斜,资金上更多投入,建设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第三,对于失地农民进行良好安置,解决他们的社保问题。

2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村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农村的大发展不断的缩小了和城市的差距,农村社保制度全面开展,不断健全完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和城市社保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大大的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未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不断促进农村和城市社保制度的对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城乡居民,让大家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因为管理体系和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城乡社保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制度的对接并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完成的,必须按部就班,对于二者的共同点进行对接,逐渐实现双方的一致化。

1、建立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也是公民基本的权利。对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行,比如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可以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统一对接,而对于落后地区的农村而言,国家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总体来说,不管是发达不发达地区,救灾制度必须得到完善,当灾害发生时必须做到可以立刻执行救灾政策。

2、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当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保险,对于经济不同的地区要区别对待。如果农村经济较发达,那么可以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统一对接,而不发达地区的则要国家投入更多的财政支出,对于医疗卫生进行补贴,逐步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上,必须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区分开来,发达地区可以尝试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接,而不发达地区则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先进行基础的保障,一步步的进行城乡的对接。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也要区别对待,比如说农村工业的职工已经和城市职工一样,可以按照城市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而农民工如果变动了工作,那么就需要改变养老保险关系。养老保险分为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变动的是个人账户的资金,国家统筹账户不变。一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可以按照城市养老保险制度进行。

3 建立城乡一致的财税观

随着我国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各级财政部门对三农问题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当前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农村,促进了农村各领域的发展。但是因为国家以往几十年对于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三农问题仍然是老大难,农民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城市差异化现象严重。为了缩小城乡差异,国家必须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城市和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医疗等领域进行对接,建设统一的财政体系,对农村和城市一视同仁,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由于过去中国财政对“三农”投入欠账较多,使目前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公共财政资源使用中,仍然处于非常不利和非常不公平的地位。当前我国财政资金的管理比较混乱,效率比较低下,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得到良好的监督,这都对财政支出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国家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良好的管理,建设具有高效的公平的财政监督体系,让财政支出做到公开、公正。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中国经济和中国财政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下,逐步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在先公平的基础上再重点支持,使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耀到广大农村。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农村基础设施

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要在资金和政策上进行扶持,当前农村基础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工程;农村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农村电力使用的安全铺设;农村电视广播系统建设;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等。对这些项目进行建设可以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力度。

2、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劳动力培训

农村教育一直是发展较为缓慢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政策上进行扶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开展,加强农村教育的水平,对于农民也要开展一定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

3、农村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信息提供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乡镇各类技术站所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与应用;大力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广泛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培植农村经济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检验、重大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等公益性服务的支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甘灿业. 基于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视角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02:92-94.

[2]付宗平. 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J]. 农村经济,2014,06:113-116.

[3]曲江滨,刘伟. 均等化视域下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26-129.

[4]吴平. 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公共政策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城乡统筹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述评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