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反思和完善

2015-10-14高俊涛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目标经济

高俊涛

摘 要:我国国民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我国的国民经济目标管理包含的内容丰富,包括民生建设等基础事业,国民经济目标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指导,对国民经济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对国民经济目标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为开端,对我国现行国民经济目标进行反思,最后对提出管理国民经济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反思完善

1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

(一)国民经济管理目标概要

国民经济管理的内涵是一社会宏观经济为视角进行全局性的统一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制定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政策、立法、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生产关系各要素之间的平衡,改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高效率组织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管理通过多样性多领域目标的实现,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20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第五年,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了七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管理目标:经济评委呢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从十二五规划的全文中能够概括出我国国民经济的管理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物价水平、统筹进出口增长。

(二)保持经济增长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2008年国民经济增长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由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冲击,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有所回落,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国民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首要就是保持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重在稳定,在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各领域的经济发展,不要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率,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好经济的基本措施,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持经济上涨的总体趋势,在金融危机中进行资源整合与基础经济制度的建设工作。

(三)协调区域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差异性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一第三产业为主,中部地区集中了资源大省,以煤炭、冶金等重工业为主要经济发展,经济水平发展较好,西部绵延高大的山脉,以原始畜牧业农业经济为主,经济水平发展一般。国民经济的立足点是全国的宏观经济,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平衡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部地区以东部地区为目标,积极改革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见经济发展差异。

(四)稳定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与民生息息相关,在经历了“蒜你狠”、“姜你军”、“豆高帽”等事件,基础物价的稳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短时间内,国民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的价格大幅上涨,物价水平是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对稳定物价十分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从生产资源与资料等多方面进行手段调整,稳定物价水平对国民生计有重要意义。

(五)统筹进出口增长

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出口经济迎来高速增长,在近几年来,进出口贸易差有所回落,我国也正在由出口到内需的转变发展策略,倒逼经济转型发展。进口和出口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两个方面,平衡进出口之间的贸易差额,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调节进出口税收政策,继而影响进出口贸易额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统筹进出口发展,将进出口差额水平放置在一个合理水平范围内,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2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反思

(一)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优势

1、取得瞩目的经济增长

在国民经济目标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在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民生经济总值增长。经过调查,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27元,增长速度为7.91%,高于同期GDP增速,跑赢CPI物价涨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缩小差距,物价水平整体温和上涨,基础民生生活必需品价格保持低位运行。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社会就业岗位,2015年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就业人口工作稳定。当前我国经济稳步运行,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化,这些都表明在国民经济目标的引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瞩目成绩。

2、指导思想明确

制定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二)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不足

1、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单一

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内涵较为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经济运行日益平稳,应当更加细化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内容,丰富其内涵,不仅仅要涉及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也要注重新兴经济模式的发展,扩大国民经济的范围和深度,将国民经济统筹管理,共同发展。

2、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与目标实践之间存在隔阂

国民经济目标管理建设在科学完善的理论之上,但是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实践中,部分目标内容无法完全和实践向适应,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管理目标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的特殊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完善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随着时代变迁,时刻在发生变化,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市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及时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国民经济目标实现的有利保障,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建设市场经济基础设施,重点关注市场准入制度与市场诚信制度的完善,只有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领导下,才能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目标,并对国民经济目标进行有效管理。

(二)加强行政监督能力

监督是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规范制度,我国行政机关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利,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但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多样,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复杂,国家需要加强行政机关的执行能力,指导规范国民经济目标的实现,不能为了完成经济目标而与我国立国理念和根本发生冲突和矛盾,行政机关对国民经济目标的管理重点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监督方面,国民经济管理目标要统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兼顾保护环境资源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双重职能。

(三)提高经济立法水平

立法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需要符合我国的立法理念,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提高国民经济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对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具体内涵与法制相结合,制定一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单行法律。经济法律的建设能够直接管理国民经济目标,并在执法实践的过程中管理国民经济目标。

(四)健全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政策具有导向作用,能够通过国家政策对对国民经济目标的管理。国家经济政策包括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与税收政策,国民经济目标的运行在不同时期有新的要求,税收政策等调控措施要与国民经济目标相适应,并在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下,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的目标与经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 总结

通过对当前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内容的反思与总结,笔者认为,应当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目标的管理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拓展目标的内涵和深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目标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经济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