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实践育人的探讨

2015-10-14何嘉李杰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大学生

何嘉 李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要求广大青年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一讲话充分强调了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我们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对整个教育界振聋发聩的提问,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高校教育系统的深思,对在校大学生培养与实践相结合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1 实践育人体系

1、“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

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这里总书记阐明了知识、实践与本领的逻辑关系,明确指出成长成才(能力、素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育人”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简单说就是人的亲身体验。我国古代哲学家就非常重“行”,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荀子也说,“知之不若行之”,“明确以行高于知”;《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实践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统计学专家、哈佛大学查德·莱特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得出,在学生求学经历中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事情大都发生在课堂以为的实践活动中, 发生在课堂内的只有五分之一。北京某知名大学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时间越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培根有一句非常著名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是否等于力量,答案是否定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 “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知识只有在得到运用并解决了实际问题,才能显示其力量,这才是“能力””。因此他再三强调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能力,他曾多次公开呼吁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多角度的“实践育人”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实践育人,这一创新举措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角度看,是理论知识得于验证和升华的过程;从纯粹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实践育人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与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相互脱节。

我们在认识和意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滞后,虽然有的学校将有些学生课外文化科技项目列入了培养计划,但实施到位的不多。高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相互脱节,不仅严重影响“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果,也大大削弱“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更严重的是很多部门、高校、教育工作者已经大学生自身根本未曾认识到“第二课堂”也就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对社会实践的拓展和创新了。

2、实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突破和创新。

社会丰富多彩,学生千差万别。现在很多高校实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够完善,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领域都有相当的局限性,传统和陈旧的内容重复出现,有待创新和突破。实践教育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该符合新的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应着眼于人才成长规律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规律。

3、实践育人的受众范围有待拓宽。

实践活动虽然在一定范围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得到参与社会锻炼机会。一方面表现为实践活动本身内容单一和数量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重复出现,而没有经历的同学却一直得不到锻炼机会。选择少部分或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参加实践教育虽有较大的实践收益,但其影响力还是不够的,但这应该成为一项广泛参与大面受益的活动。

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实践育人”的有关对策和措施

1、要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突出活动的实效性。

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实习与学校统一安排结合起来,将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知行合一,又坚持了求真务实,切实帮助大学生真正贴近实际,认识社会,受锻炼,长才干。参与社会实践学到的大学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难以体会得到的。所以,社会实践有时候被称为"第二课堂",它是着眼于大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收获。[2]。

2、创新和突破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形式鲜活,突出实践活动的感召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应该具有明显的创新特点。一是活动主办方要明确了活动的主题,使得活动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将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融入到实践教育的建设中去,应尽可能发掘有意义、具参与性、具影响力主题而成本相对不高的实践方式和内容;二是要丰富实践内容和方式,如与企业联系建立实践基地,构建以工厂实习和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项目,举办社会公益和志愿活动,参加各种专业赛事;三是要加强实践活动的交流总结,社会实践活动结束,要组织参与实践的学生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演讲、座谈、辩论、撰写体会等主题活动、出版论文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扩展实践活动的效应,突出实践活动的感召力。

3、拓展实践育人的受众面,育人为本,突出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实践育人”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因此,高校乃至全社会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科学谋划、周密部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立足国情、市情和校情,打造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把实践育人的理念固化在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中,内化在学生实践思想观念里,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上,显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实践育人体系。力争形成政府主导,高校、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8(1)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4-05-04(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3卷,第530页

[4]黄阿火《新时期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再思考》[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