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业学校如何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与实践

2015-10-14胡效华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黑板学期爱心

胡效华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职业学校分层教学事件的描述,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落实赏识教育,重塑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逐步达到合格学生的标准。通过赏识教育,使老师重塑教育信念。

关键词:赏识;反思

1 缘起

有一个学期我承担了学校数学分层C2班的教学任务。这个班的学生是由第一学期总评不过关的学生组成,学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缺乏自信心等等。或者说他们是学生中的一群“弱势群体”,那么我怎么开展教学呢?我怎么和这样一群学生朝夕相处呢?为了不让这帮学生气坏,我要想办法。在开学的第一次课上,我提出三个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来到C2班?什么是C2班?在C2班怎么做?

我想到了知心姐姐卢勤的方法,带着学生喊出:“我能行!”

与此同时我也承担了营销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和C2班的教学形成对照。

真正教起书来,才体会到现如今的学生真难教。学期教学过程中偶然地我记了些教学日记,一个学期下来,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使我对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教学日记

3月7日

刚刚在C2班上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一节,发现学生中一些问题,很值得一记。

(1)有5人次在点名后1-2分钟内进来,3人次10分钟后或稍长时间进来;

(2)要求本课记笔记,教师查笔记,登作业分。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文具,在找纸和笔。人物:谢迪,赵宇,高俊峰。赵宇最先提出想借我的笔,我把笔借给了他。

(3)讲授例1:已知 ,求 .由教师详讲,求正切由陈小龙在黑板上完成。针对他的写法,教师分析指出:很勇敢,主动上黑板前做题;学习时听讲不专心,时而听一句,时而不听,粗心大意,带错数。

(4)讲授例4: 付建伟很快答上来。该生基本不听讲,在和赵爽、王欢等人聊天,时有旷课,教师巡查时指出以上三人的问题,同时把三人调开。有时付建伟能很快答出老师的问题。

(5)讲授例5,让穆启明回答 ?,他开口就是不会,

我说你到黑板前试一试,上来后,他嘴里念叨着不会,稍后写出了“ ”。“很好呀!”(又记3月9日,再上课时,无书的穆启明开始主动记笔记并坚持到期末。)

反思:区区两节课,学生的行为表现丝毫不差地落入数学学困生的行列。这是他们来到C2班的内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是为家长而不是为了自己),缺乏上进心。行为表现为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迟到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

意志不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行,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过去数学学习遭遇太多的失败,心理敏感,脆弱,有较强的挫折感。

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数学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思维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

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

5月8日

今天在C2班上课时,个别学生赵宇、邱泽宇、赵爽、付建伟等说话,下座位几乎无法控制,下第一节课后,我将课堂上不该做的事罗列八项记总分100,在第二节课开始施行,即每次课依据学生的具体课堂行为给出他的得分。此举起了一些作用。学生还是很在意分数的。课堂发现:讲例题已知 ,求 。陈元丰虽然迟到了,没听到前面讲的内容,但是他口中作答。穆启明到黑板前做题时,他没有说不会,而是先等别人做,自己在旁边观察,而后完成了他自己的题目,完全正确,很好。

下午在营销班上课,我也实行了C2班的记分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女生普遍得高分。个别从不到黑板前做题的学生也开始争先恐后地做,人物:崔艳乔。一次错了,再做第二次。

6月6日

今日在C2班上课,能听讲的学生也就杜洋洋,陈小龙,刘伟,王鑫几个人了。天热学生听不进课。但是登分时,有些学生还是能认真对待的,得到90多分,很高兴。

之后在营销班也是如此。第二节课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让他们猜数学谜语,他们很有兴趣,有些学生反应快,多数能答上来,可惜他们竟没有看过电影“音乐之声”,和此相关的谜语没能猜出来。

得到高分的学生或者得到比自己预料的好的成绩,他们是快乐的,没忘了说声“谢谢老师”。

C2班迟到学生开始喊报告了,个别人没喊。人物:高俊峰。

可悲吗?学生认为自己即使按照要求认真学习,数学也不可能及格。这是个别营销班的学生想法。及格对于他们是个不可实现的梦。我要圆了他们的梦!

9月8日

奇迹发生了!上个学期怎么说怎么不听的李振南竟然认真听课了,完全是一个好学生的模样。上个学期中他每节课必来,但从不听讲,从不做练习,只是和一两个学生聊天,分数对他不起任何作用,学期末总评未过。这是怎么了?一个假期回来,他完全变样了。对于老师的问题,他只是简单地说:想明白了,不想混了。

3 反思

回顾一个学期我在两个中职班的教学,感触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同寻常。而这个态度是通过赏识传递给学生的。

初期C2班的纪律明显好于营销班,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是有冲击力的。学生比较自卑。对于学生的纪律问题,在C2班一个学期中我做到了不直接批评任何一个人,而在营销班,我有时是压不住火的。我会冲学生发脾气,为什么呢?是因为分层教学任务的压力还是潜意识中我必须重塑C2班学生的自信心?我想只有我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与尊重,我的教学任务才得以完成。而正是这样的举动:时时鼓励,适时肯定,及时帮助,在C2班才能看到一个又一个进步的孩子。最典型的例子是穆启明,由张口就回答“我不会”,到观摩别的学生学习他们,再到认真记笔记直到学期末。而有些老师却说:这个学生上课你老师说多少遍,他就是什么也不做。

为什么呢?什么是C2班?是一群弱智者吗?我们决不能容忍别人这么鄙视自己。C2班学生智力不差分毫,只是长期养成了一些坏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改了这些毛病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来到C2班,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要常说“我能行!”而老师的赏识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我相信,一次赏识,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我相信,一两帮助,胜过一打教训。

一个教师能否“赏识”和“帮助”某个学生,自然与这个学生是否值得“赏识”和“帮助”相关,但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怀有“爱心”。

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意味着什么?

“爱心”不是技术,也不见得是责任感。教师的“爱心”其实很简单,它意味着教师“愿意与人打交道”。

教师就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果一个老师愿意与人打交道,他的工作状态就可能显示为喜欢学生、接纳学生、宽容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他的工作状态就可能显示为拒绝、冷漠或厌恶。

坏老师一不小心就折磨学生,而且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最刻毒的方式折磨学生。还有什么折磨比精神折磨更刻毒?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帮助”并不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技术或技巧,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认可与爱心。

教师啊,不要吝啬您的夸奖。学生是多么渴望得到您的赏识!在您的赏识下,他会重新成长,奇迹会慢慢发生。教育就是这样不可思议,一个夸奖可能改变一切。

参考文献

[1]刘良华 “在赏识与帮助的背后”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

猜你喜欢

黑板学期爱心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长在黑板上的诗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晓黑板
爱心树(下)
黑板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