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教学

2015-10-14张曙光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交流老师

张曙光

课堂讨论是指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辩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讨论谈谈几点看法:

1 课堂讨论的问题提出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上,我总觉得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或是在公开课上,向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容易就是过于深奥复杂。简单的问题,学生还没有讨论大部分学生就已经思考出来了;大深奥的,讨论时间已经花费了很多还只是极少数人想得出。这对整个课堂教学来说无疑是给教师一种难于把握的、甚至会造成不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内容首先要精心选择,内容要深浅适中,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以及教材的内容来选择问题。问题一般是针对难以突破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来确定。讨论题目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设计,讨论的题目不宜过多,主要是设计一些关于探究性的问题。否则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我发现有些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太繁琐,反而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始终不能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学习起来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于简单的问题,只需提问即可,反之就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虽然讨论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要以为讨论是万能的,一但讨论题目确定好之后,就可以为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作好铺垫。因此,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独自就能解答或稍微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安排到讨论环节中;其次,对学生可能出现一时难以理解,但通过讨论、仔细思考、加以分析,或只需旁人启发引导一下就能举一反三,使学生在讨论中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更深入去思考而得出结论的问题;再者就是学生对同一个重点问题产生了分歧,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急待解决时,而且所讨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有一定的课堂价值。只有这样才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对于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也没必要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总之,问题一定是经过教师精心预设的,或经过教师深思熟虑后而采用的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而不能随随便便就拿一个问题来讨论。因为课堂讨论所选择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和目标达成的效益。所以课堂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意见分歧且急待解决的问题,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的问题,且做到难易适度的。

2 课堂讨论要注重实效

见到好多老师上课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根本不注重讨论的实际效果,更有甚者却不管问题的简单与否,也不考虑问题的价值大小,一出示思考题就马上让学生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只管让学生嗡嗡嗡地讨论一翻。而老师却不论学生讨论得怎样,自己也不怎么去引导学生,不是真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只是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马上喊停,急匆匆地小结一下,接着便进入下一个环节。似乎“讨论”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做只是为了保证课堂环节的完整而已。

我觉得这种做法不但有悖思维的认知规律,而且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试想,当你兴致勃勃地干着一件事的时候,别人粗鲁地打断你的所作所为你会怎样?甚至有的老师看时间还不到,即使好多学生讨论结束已正襟危坐,教师也依然故我的“耐心”等待,全然不顾学生的讨论情况和感受如何,只是在班上巡视啊,转悠转悠的拖延时间。讨论完全成了走过场,给人看的摆设。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实在没有多大价值,因为喊停太早,学生讨论不完,半途而废;喊停太晚,早讨论完的学生又坐在那儿无事可做,白白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课堂讨论一定要注重实效,要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讨论进度,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掐着表按分秒来定夺学生的讨论。其次还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明确讨论内容后要展开讨论,与谁讨论呢?这是关系到讨论的效果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不能随便安排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好是遵循学生自主选择讨论伙伴的原则,因为这样学生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讨论会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能为学生讨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就能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也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相反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 课堂讨论要把握好节奏

当然,我们强调讨论的实效性,但也不是没有限度,一味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讨论需求,学生想什么时侯结束讨论就什么时侯结束。而是以大多数学生为主体,只要多数学生完成了讨论,在小组内已达成了共识,便可以结束讨论,进行汇报交流。我认为课堂讨论要把握好节奏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独立思考阶段。即老师提出问题,不要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先让其独立思考片刻,或自主阅读探索,待学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认识之后再进行讨论。不要忽视这片刻的宁静和自主空间,可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或奇思妙想。(2)讨论阶段。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之后,可能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时让他们去交流、讨论,一定会各抒己见、议论纷纷。(3)小组总结阶段。小组同学对问题讨论交流之后,要在小组长带领下将本组对讨论问题的意见进行梳理,统一意见,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4)全班汇报阶段。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要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形成对问题最准确的意见和见解,全班达成共识。老师对这几个阶段要有效调控,才能把握好课堂讨论的节奏。

总之,课堂讨论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也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要想使课堂讨论这一学习形式真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精心选择讨论内容以外,还要注重讨论实效,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和节奏,真正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交流老师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