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

2015-10-14王琴张昌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王琴++张昌兵

摘 要: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提出来的,其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和研究结合。本研究对南京非研究型本科高校的研究型教学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学生对研究型教学实践的评价及其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本科研究型教学的推广及应用将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非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04703

研究型教学强调教师应将教学和研究结合,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毕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应用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把平时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动态与学生分享,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式学习。研究型教学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逐步推广,但作为非研究型大学,它们在研究型教学实践中与研究型高校具有较大的差别。本文拟以非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研究型大学研究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德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洪堡在19世纪提出:“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可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都不能脱离研究,并且要把研究作为教学的手段与最终目的。1998 年,博耶委员会出台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报告,提出“研究型大学应对其课程和主流教学形式进行重大反思,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对研究型教学进行了探讨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一些研究者主要从研究型教学的本质、特点、必要性和积极意义阐述,如郑贵华(2005),张晓宏(2006),林海等(2012),姜志兵、樊树海(2013)等。实证研究方面,陈侃等(2012)对复旦大学本科学生的59门课程以及不同类型教师(名师与非名师)的研究型教学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学科的研究型教学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名师与非名师都没能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表达与创作教学活动,只是名师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动机。上述这些研究尚缺乏针对非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教学研究。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以南京非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涵盖研究型教学课堂的基本情况、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研究型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和反映出的问题。本调查试图发现目前非研究型大学研究型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待改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1份。针对南京非研究型大学二三年级的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涉及到的学科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会计、金融学等。

(二)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问卷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指导情况以及评分标准;三是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授课方式;四是学生对采用研究型教学的教师评价以及对研究型教学的看法[1]。以下将结合图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1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和讨论机会)的满意度相对不高,其他几个问题都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对研究型教学的课堂表示很满意。C选项所占的人数非常少,极少数学生对研究型教学的课堂感到非常不满意。

2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指导情况及评价

从表2看出,研究型教学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情况,学生的满意度总体上比较高,但是与课堂教学相比,满意度较低。课外学习指导情况与课内教学相比,学生选择B满意度的人数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关注程度以及教师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但非常满意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不到1/3的学生很满意老师对他们撰写论文进行指导,而53%的学生基本满意老师对他们调查撰写论文的指导,还有15%的学生对此并不满意。另外,“以某一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探讨活动”方面,40%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5%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5%的同学表示不满意。“讨论讲述前发放讨论讲述提纲,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及“教师重视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此满意较高。

3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授课方式

研究型教学中,案例式教学运用得最为广泛,64%的学生都选择了A满意度,说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案例式教学的频率较高,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视频教学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52%的学生选择了A满意度;紧随其后的是讨论式教学,46%的A满意度。案例式教学、视频教学以及探讨式教学三者的调查结果差异并不是特别大,而研究性活动的调查结果则与前面三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A满意度,50%的学生选择了B满意度,23%的学生选择了C满意度。可以看出,学生对研究性活动的评价整体较差,选择B满意度的最多,也就是认为研究性活动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效果一般。学生中对此教学方式感到不满意的也占到了23%,而前三种教学方式的不满意度都低于5%。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研究性活动的教学方式亟待改进[2]。

4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教师的认可程度以及对研究型教学的看法

(1)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教师的认可程度

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借助外力而不是自身来提高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任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于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灵活,教学富有启发性,并且能和学生及时交流沟通。

(2)学生对研究型教学的看法

图1中,A代表教学内容陈旧;B代表进度太快;C代表老师讲课内容太多;D代表课程知识太深;E代表教师照本宣科;F代表填鸭式教学,师生缺少互动;G代表课外作业太多;H代表教学缺少启发性和课外学习指导;I代表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J代表课程知识不能满足实际运用。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反映最集中的属课程知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就是说一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以备用;另一方面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转化也不是很顺畅,对于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3]。其次,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没有转变过来,而教师采取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调查结果反映出研究型教学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创新的指导以及最终的考核方式,这都将成为今后高校改进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参考意见。

三、影响非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非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研究型教学实践表示满意。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对教师课外指导的认同度低于对课内教学的认同度。这是因为,大二、大三的学生从高中接受填鸭式教育方式向研究型开放式高等教育方式的转变有一个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有创新地撰写论文,其感到束手无策,因而相应的反应是教师指导不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平常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已经繁重,对于大二、大三要求写论文的新手而言他们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教师指导起来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一要求与老师能给予的时间来说太少了,因此学生对此评价较低。此外,课外实践课时量毕竟有限,督导对教学计划的考核压力,面对一个班级多达几十号的学生,单个教师也无法分配过多的时间用于某一具体问题为中心的探讨。

二是,授课方式中,讨论式、案例式、引入视频教程和研究性活动这几种方式中,研究性活动的评价满意度最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前三种方式的教学只需要在教室内进行就可以,操作也较为简单;而对于研究型活动实践,教师一方面由于资金使用受限,另一方面操作也较为困难,所以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财经类等实务操作型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缺乏足够的能力在研究型活动实践中胜任这一工作,因而评价较低。

三是,问题意识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借助教师这一外力而不是自身来提高科研水平[4]。因此教师在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任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依然保留有中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灌输式思维,等着教师教会如何形成问题意识以及形成创新能力。

四是,学生认为研究型教学需要做进一步改进。学生反映问题最集中的是研究型教学所学课程知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视野太过狭窄,他们不知道到这些理论将来会在工作中应用到哪些地方,因此觉得很迷茫;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不顺畅;三是教科书比较陈旧[5]。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学生认为研究型教学教师授课内容过多,知识太深,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归根结底,我们中学基础教育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锻炼太少了。

五是,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以及表现,因此不合理。这是因为,首先大多数学生还在期待教师布置好限定范围的作业,最后以封闭的有限知识点来决定成绩。第二,研究型教学相比普通教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相关教材或者是和课题相关的任何资料,并且在课上要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第三,学生的主动性差,不愿意花时间在研究性学习上,很多人抱着就业的目的考取各种证书,或是参加实习,在他们看来把时间花在课堂上还不如做些实在的事情。

四、提升非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笔者认为提升非研究型大学本科研究型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

(一)教育部门

改革教材内容。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推进“研究性教材”的编写,即在教材中能够涉及学术前沿的重要科研成果,既可以侧重方法的介绍,也可以是科研中新发现的重要结论。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科研成果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钻研科研的能力。

(二)学校方面

一是给予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减免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的硬性指标,让他们能专心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科研,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此外,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应该更新观念,制定适应研究型教学的评价指标,不能以陈旧的教学大纲计划作为衡量的标准,给教师宽松的教学环境[6]。

(三)教师方面

对于可以进行研究型教学的课程,教师要从自身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胜任新的研究型教学的要求,专心于课程设计,组织协调以及深入研究等方面,做到将该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研究型教学需要比普通课程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作为一线教师要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给予相应的时间准备。

(四)学生方面

研究型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在这里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确保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7]。在大学阶段自我学习能力比单纯的分数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侃,丁妍,王颖.研究型教学的行为分析——基于复旦大学的课堂教学观察[J].复旦教育论坛,2012,(4).

[2]蒋侃,邓柯,韦兆文.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3]林海,李虹,袁建美,何勇.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1).

[4]马京林.关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几个问题的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5]张晓宏.高等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讨——启发式教学[J].教育探索,2007,(3).

[6]张颖.本科研究型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基于A大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7]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传统教学到研究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