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5-10-14张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

张璇

摘 要: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缺少为青年教师建立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保障机制,这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于此,提出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一是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生涯,促进个人专业化发展;二是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900340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强调:“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策略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战略。”由此可见,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成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得很快,其中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实验区,利用地缘、人缘支持的优势,率先进行改革,发展迅速。1977年广州师范学院复办;1978年华南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广东教育学院由省革委会批准复办。肇庆、佛山、惠阳、广州、深圳等师范专科学校相继成立或复办,珠江三角洲的教师教育开始得到恢复并蓬勃发展了起来。到1985年前后,珠江三角洲的教师教育规模超过“文革”前,培养师资配合了广东教育的迅速发展。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预算花费102.5亿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校预算占了80%以上,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珠江三角洲教师教育落后的局面,成为了重要支撑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这里主要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学校本科起点较晚,师资队伍的基础有限,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基本上处于适应或者满足教学型阶段,青年教师成为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这里指的青年教师,是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群体)。例如惠州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2.7%,肇庆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78%,佛山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0.2%。但是在他们身上,却体现出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表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较淡薄,他们在完成了学校的学分任务之后,就直接应聘到了学校,走上了讲坛。从学校到学校的简单经历导致了他们的教学基础技能、教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时间准备大大不足,有的青年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都不过关。其次还表现在他们对教育教学政策、学科教学理念领悟能力和教学科研、班级管理能力的缺乏。由于没有相应的训练和经验,他们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有时候甚至凭直觉处理,结果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三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甚至在招聘的时候,某些院校的关注点着重于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关注高学历多于关注实际的教学能力,造成青年教师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应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2],指的是所有在职青年教师都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经过不断地练习、提高,才能成长。青年教师在“动态”的专业化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目标与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并加以调整、修正、反省,从而进入下一阶段,得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日益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生涯,促进个人专业化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既是其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青年教师应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这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前提。他们应对自身的职业进行规划,即在个人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确定个人发展目标、专业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条件来规划通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高度。特别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评教等反馈方式审视、分析、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予不断地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并快速成长起来。

(二)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1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之间的软硬件差距都较大,聘请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各大综合性院校所毕业的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些甚至有留学经历。他们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专业训练,到岗后参加的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主要围绕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展开,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因此培训之后效果不明显,青年教师仍需要独自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

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地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可以组建教学督导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在职人员,进行随堂听课和参加各类教学检查、评估活动,同时将教风和师德等列为评估的重点。通过“督”来发现问题,经过“导”来完善改进,以肯定成绩为主,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以此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2实行“传、帮、带”的导师制。由于青年教师刚到岗时,对于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不能运用初学的教育学的知识和理论很好地解决,必须由有经验、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中老年教师担任他们的导师,进行“传、帮、带”,以加速他们的成长。导师应根据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和可操作性的个性化方案,使之不流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得到系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从而能在较短时间内成熟起来。这也有利于教师队伍形成健康的梯队,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

3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可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案评比、优秀教学奖评比等竞赛活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并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在活动中,引导青年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从而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专业化发展。

4培训模式多样化。高校内部对青年教师有较全面的培养计划,通过设计顶岗置换研修、远程培训、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国内高校访学、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教师继续考取更高学历等多种培训模式,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保证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都有合理的配置,才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以及专业化发展。

(三)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发展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1优化竞争激励机制,兼顾教学和科研。有人说,青年教师好比“工蜂”,勤勤恳恳地不断在教学科研上努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相称的收入。因此,应优化竞争激励机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公正的发展环境。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应充分发挥岗位聘用制度的杠杆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的原则和需要,特别是将其工资收入与实际收入有机结合,通过实行绩效工资以及奖励在教学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等手段,将青年教师的利益与校方的利益紧密相联,并保障教师的合理流动,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教师予以精神表彰与物质奖励。只有兼顾教学和科研,同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公正且畅通的上升通道,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才能促使青年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成长。

2建设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关注教师考核制度,在现有基础上制定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建设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有效手段。考核结果应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同时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注重由学生、同行、自身、校外专家四方面来评教,还要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及特色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等进行考核,并重视追踪评价后的反思,鼓励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期获得青年教师的进一步成长。

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事关广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所依托的地缘优势,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和加强培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促进他们集体向上流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晶,杨爱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01.

[2]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责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