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与辽宁的路径选择
2015-10-14毛泽朱军曾兆勇耿殿贺
毛泽+朱军+曾兆勇+耿殿贺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仅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的物质载体,作为一条经济潜力巨大的国际经济通道,它又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分析,广义上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更是覆盖东北亚的战略,必将对未来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能否实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携手共建,完成国家的战略使命,是新常态下对东北三省一区的一次新考验。
一、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实现国家战略的最优选择
目前,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仍处于一种“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态。这一方式虽然调动了各省的积极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经贸格局,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会影响我国在东北亚合作中的战略纵深。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整体意识,抱团携手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不仅顺应了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再造东北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必然选择,特别是有助于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一)东北区域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目前,东北地区尚未形成一盘棋、有协商、有合作、协同推进的局面。未来,三省一区应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遵照国家“协同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总体方针,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三省一区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省一区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破除障碍,推动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深入推进东北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
构建共谋、协商的组织架构,以合作机制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在东北振兴办和东北四城市定期会议制度两大协商机制基础上,抓紧建立政府联席会制度和城际联席会制度等,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沟通情况,协商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协调政府间的利益,统一行使跨界职能。
落实同布、共建的空间格局,建立布局合理的空间关系。未来东北地区在空间上要形成“四核驱动、一轴两翼五带带动、多点辐射”的空间格局,即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为四核,哈大(哈大高铁、高速)为支撑轴,漠河—大庆—白城—通辽—锦州、佳木斯—绥芬河—通化—丹东为两翼,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江、丹东—沈阳—通辽、大连—营口—锦州—赤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五条传动带,各市、各园区为多点辐射。将沈阳打造为国家中心城市,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将大连打造为东北亚航运中心,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前沿;将长春、哈尔滨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将满洲里、漠河、黑河、绥芬河、延吉、丹东、锡林浩特等沿边城市打造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窗口。加大哈大高铁沿线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构建哈大城市群,将其打造为世界级城市群。
制定同审、同编的规划体系,以规划联袂指导协同发展。目前,各省正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近期应加强四地的规划对接,共同研究区域性重大问题,修改完善四地相关规划。未来,四地应共同研究东北地区的城镇空间布局、生态廊道划定和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并达成规划共识。积极探索建立四地交界地区城乡规划共同审查机制。同时,适时启动四地共同编制东北地区协同发展规划。
建设联通、联运的交通体系,力争实现高效便捷的运输体系。协同发展,交通为先。要着力统筹四地交通发展规划,共同有序建设区域轨道网、公路网和客货运枢纽,同时建立沟通衔接机制,构建安全、快速、便捷、大运量、低成本、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路系统,为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提供交通先决条件。
狠抓联防、联治的环境保护,协同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建立生态保护规划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共同治理重点污染源。统筹东北地区水源保护和风沙治理,并实施严格保护。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议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合作,将长白山山脉建设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搭建联盟、共享的创新体系,共同打造发展高地。整合东北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建立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创立东北地区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沟通与协调机制,携手开展对俄技术合作。建立四地高新技术园区协商沟通机制。引导大型企业牵头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技术联盟。
推进共建、共管的口岸管理,促进港口、口岸城市与腹地的深度融合。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实现了海关通关一体化。大连、营口等港口要梳理对内陆服务若干事项,强化为内陆服务功能;同时,鼓励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与内陆城市合作,共同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并向关联城市延伸设立保税仓库。大胆探索港口城市与内陆城市合作共建港口的机制。鼓励口岸城市与内陆城市合作以“园外园”、“飞地经济”等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区;探索以行业或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模式,促进园区建设管理的市场化、企业化。
谋划联合、互通的政策体系,推动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区域政策统筹,推动优惠政策叠加、区域互认和延伸。建立四地政策创新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小组,探索推进区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创新试验。同时,四地还要联合向国家争取政策、联合争取境外承包项目、联合争取合作资金、基金支持。
二、辽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主动与其他省区建立联动机制
建议国家层面组织东北三省一区与蒙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机制。尽早启动中蒙双边谈判,就新出海通道建设涉及的相关工作内容、标准、时机进行统筹谋划。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制订中蒙俄区域合作规划,早日签署中蒙俄三边合作鼓励和保护相互投资协定以及中蒙俄过境费率优惠协议,在国家级设计资质相互认可、开通国际货物专列、开设开关绿色通道、放宽劳动配额限制等领域实现实质性进展。
(二)创新经济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合作顺利高效开展
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的行业协会及蒙俄驻华机构、组织、企业的联系,及时获取合作信息。承接中蒙俄高层经贸会议及官产学研交流会,创办经贸合作论坛,举办各类产品博览会,推动辽宁逐步成为中蒙俄多层次、多领域经贸合作交流活动的重要举办地。探索建立与蒙古、俄罗斯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放宽对蒙古、俄罗斯投资领域限制,对蒙古、俄罗斯建立“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领域,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合同章程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积极探索并与蒙俄两国签署《政府采购协议》,在合作成立的工业园区内,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
(三)加强理论研究和准备工作,筹划共建智库联盟
中蒙俄经济走廊涉及三个国家及我国“三省一区”,合作内容广泛,且形势变化较快。建议辽宁主动与其他两省一区建立智库联盟,以省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和研究室等部门为主体,对三省一区如何抱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
(四)加强陆海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欧亚大通道
以沿海港口地区为支点,加快“辽满欧”、“辽蒙欧”和“辽海欧”国际通道建设,提高承南启北、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一是加快建设以大连港等为海上起点,过南海经印尼、辐射南太平洋区域和经白令海峡到欧洲北极东北航道(辽海欧)的海上大通道。二是重点建设以大连港、营口港为起点,连接辽鲁陆海甩挂运输航线,经满洲里、俄罗斯到欧洲(辽满欧)的物流大通道。三是积极争取建设以锦州港、丹东港为起点,至蒙古国乔巴山的铁路出海通道,并最终到达欧洲(辽蒙欧)的蒙古国出海大通道。
(五)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辽宁优势企业,积极承揽国际工程设计和施工项目,提升对外工程承包质量和水平。当前,俄罗斯基础设施有待升级,尤其是在俄远东等边远地区,道路、住房和输电网都相对陈旧老化,辽宁可利用自身技术和地理优势,承揽俄远东地区油气输送管道、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电力等工程总承包项目,扩大与俄的互利合作。抓住西方资金从俄罗斯流失的时机,加大对俄投资力度。利用自身技术和地理优势,参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改造、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高铁项目建设,带动辽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六)推进能源和矿业领域合作,鼓励辽宁优势产业走出去
充分发挥辽宁在能源和矿业领域的技术、装备和工程优势,积极参与蒙古和俄罗斯的管道建设、勘探开采和资源深加工,深化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合作。积极参与建设俄罗斯石油输入管道东线、西线工程,努力争取参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油气合作带、扎舒兰煤田综合一体化、俄远东金铁成矿区开发合作。参与蒙古煤制天然气、铀矿合作开发等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就地建立矿产开发及深加工生产基地,形成勘探、开采、深加工产业链。
(七)建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中蒙俄经济走廊信息网络
建立多点、多语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商务综合网络,推进辽宁产品出口,收集贸易信息,发挥产业新优势,开创贸易新方式。引导各类型企业用第三方贸易平台开展与蒙俄的商品交易,实现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优化中蒙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涉及的通关、结汇和退税流程。
(八)推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搭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合作载体
借鉴国内其他合作园区的模式,依托各市经济开发区,设立“中俄产业园”、“中蒙产业园”,形成中蒙俄经济走廊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积极吸引企业参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以推进境外产业园区为突破,引导企业走出去。依托辽宁石化、轻工、建材、机电等行业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推进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石化工业园和中俄尼古拉商贸物流保税园区的建设。加快推进辽宁在蒙古苏赫巴托省建立霍特工业园区项目。
(九)推进人文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
推进中俄职业技术学校、俄罗斯产品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多元化、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中俄两国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在教育、科技、人文领域合作,促进青少年交流。创新旅游发展的合作模式,加强旅游合作,在政府层面,利用友好城市等合作平台,率先进行全方位旅游合作;在民间层面,利用节庆、会展、文体活动等多种载体,加强民间交流;在技术层面,简化出入境手续,加快建立国际化旅游标准,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化平台。
(作者单位: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