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15-10-14谢露
谢露
摘 要:“移动学习”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热门课题。这种以新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学习方式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亦带来了很多积极且正面的效果。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学习模式也引发了很多的弊端。高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移动学习”的几个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课堂教学,新媒体下的“移动学习”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体验。探索“移动学习”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移动学习”的观点是美国A leksander D ye 教授提出的,具体内容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计算机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步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得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渠道和途径也在不断优化中。2009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所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建设依托于“移动学习”模式将带来良好的教学结果。
一、“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对比
移动学习的目标是突破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局限,满足学习者碎片式学习需求,真正开展“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移动学习的开展要依托于终端设备和一定的网络支持。对比“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不难看出其明显的优势。
1.提高传播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仍然采取以教师宣讲为主,学生对于时事和新动态的信息接受面单一,老师的知识灌输为思想政治内容的主要传播方式,导致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低。
新式学习媒体的介入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依托各种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快速更新时事新闻和社会动态,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大大增强。而不是单纯地依赖课堂和老师,从而也加大了知识面的吸收。
2.扩展渠道的多样性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施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谈话等都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进行,如,学校的广播、电视等也需迎合节目播出的时间,受教育者在这种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有时就会产生从心理上的抵触和延误,因而影响其受教育的程度。
移动媒体迅速发展,大学生对于信息的传输和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和纸质书籍的限制。尤其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为高校提供了一个新的网络平台。4G网络和无线WIFI的广泛应用,更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便捷。大学生主要的移动学习终端有:电脑、智能手机、各种PAD、电子书阅读器、MP4,甚至是移动硬盘。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网络软件为腾讯QQ、微博、微信和各种APP。在这种模式下真正做到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任何形式(Anystyle)的自主学习。
二、“移动学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式的学习方式带来一些创新理念,在利用“移动学习”这种新模式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网络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些碎片化、段子化的信息有可能造成信息的不完整,甚至是失真。比如,网络上传播的某些新闻通过微博的方式极其简略地播报出来,很多大学生不一定完全了解该新闻发生的整个过程,仅仅从微博的简短话语中便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并通过日常生活的口头传播或者再一次用移动媒体传播不完整甚至失真的消息。
其次,由于网络信息量巨大,在没有教师或者学校把關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行对相关知识和消息的筛选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再次,发布者和评论者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个别居心叵测者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或煽动性信息,主导大学生的思想导向,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大学时期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还不是很完全,这就极大地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影响高校的德育。
三、对于合理利用“移动学习”的方法建议
1.学校加大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
对于上述挑战中提到的网络弊端困扰,高校应加大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共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可创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网站、论坛、微信微博公众号,甚至是APP软件等学习移动平台。从根源上把握住学生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并在这些平台上开创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如,“教师在线”,每天安排一位老师做在线咨询,一方面在这些移动平台上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另外,还可以开展在线讨论、作业批改、教学资料共享等。
2.注重课堂体验和课后沟通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将图文并茂的思想政治学习课件与学生分享,积极营造双向交互学习氛围,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课程,让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
课后的自主学习、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是移动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而且移动终端能够准确地记载这个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借此机会,打破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弊端,总结记录每位学生在课后利用移动终端自助学习的情况,客观而全面地为学生做出评价。如,是否积极地应用移动资源、在自主学习中是否有自我的思考、是否对学习中的困难做出积极的反应等,均可作为总成绩的评定参考标准。
3.从“以师为主”到“以生为主”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梦”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通过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三观”的统一。另一方面,高校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模式。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年学生成长的规律,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教学。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学期的授课任务中不能以形而上学的观点去对待学生,要随时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有助于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改变教师完全为主导、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由“以师为主”到“以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媒体和移动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先进性,克服其中存在的弊端和劣势。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坚持“以生为本”,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校同时加大建设移动学习平台,让师生同时受益,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与国际社会接轨、多元化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傅钢善,李婷.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