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2015-10-14叶欣

新课程·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融入

叶欣

摘 要:当前高等教育的诸多特质导致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这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执行领域国防教育提出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弘扬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现实挑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国防教育;融入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价值文化的相互激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可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也可纳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全过程,使高校学生保持昂扬的精神气质。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服务党和人民,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普通高校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负有重要的建设使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国防教育亦应该担当重任。

一、自觉与阐释:高等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诉求

高校现处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也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攻坚阶段。目前,大学生面临的以下现实问题,形势迫切。

1.大学教育的普及化

大学教育的普及化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伴随而至的是,在利益目标驱动下大学精神流失的伴随而行。大学精神是理性的科学态度、平等的多元意识、自由的个体发展和非功利性超现实的价值追求。大学应该表现出与社会“有所不同”的特质。

2.学科内容的实用化

学科内容的实用化与当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阶段性要求密切相关,其结果导致科学技术偏颇化。科学主义教育把自然科学所展示的自然界演化过程不断上升到本位的高度,作为终极现实的愿景,人被归化为置于过程之中的一个物种,成为偶然派生出的、不足为重的微角色。所以,学校的课程建构过于自然科学化,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整体不见了,主格微化了,人的情感、道德和精神气质开始衰落。大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的实用化愈发严重。

3.学生本质的异化

人所以成为人,是由于劳动将之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本质的区别。但是,伴随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劳动愈发被异化,导致人的本质和价值也相应地进行异化,人被自己的劳动及其产物束缚住,不再享受“自由”。劳动的过程中,人为了获得相应的产品而存在,不再体现为纯粹的“人”。传统意义上的“人”逐渐消失,体现出强烈的功利色彩。

4.价值认同的困境化

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意识上,当代大学生出现自我的利益观念有所增强,消费观念呈现粗放态势,择业观多变等普遍特质;在文化行为取向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冷落,对实用主义文化相对热衷,呈现出新生代大学生文化和政治认同评价出现不稳定性和反复性。这些均造成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出现偏差,陷入困境。

综上,当前大学生面临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学习内容的实用化、个人价值的异化、价值认同的困境化等现实状况,给高校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实践领域——高校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尝试和反思:高校国防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国防教育,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如何融入?怎样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只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实践体系,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全过程,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遵从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要求,探寻并找到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和践行模式。

1.唱响时代旋律,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和行为导向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论述道:“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目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也存在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趋利性特征导致相关社会成员出现亚文化特征,亚文化特可借助各类介质进入大学校园,对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成冲击。所以,高校国防教育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通过不同形式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要求,达到主旋律与多样性的有效结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好文化语境。

2.巩固坚实阵地,在高校国防教育中着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精髓和核心,是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一种意识和心理状态,是动员和鼓舞社会成员为祖国的生存与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止的一面旗帜。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革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国防教育意义,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针对高校国防教育环境、目标和内容等变化,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载体,深刻认识并灵活应用国防教育規律,及时地补充和改进,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利促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

3.渗透文化意识,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实践立德树人

在高校国防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引领和激励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地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中应遵循人的思想受“渐次发展”和“综合影响”的规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和活动育人的综合功能。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需明确高校国防教育的主题、任务和目标,教育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相应职责,有意识地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课堂施教、课后交流、校园文化建设和相关实践中,通过精彩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把握适时、适度和适情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有机结合高校国防教育的终极目标具体环节的教育内容,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者和教育平台与载体的共同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造优质的高校国防教育力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成效,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喜亭.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3(3):20-24.

[2]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09(7):3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防教育课堂中‘教学相长的有效性教学研究”(C-c/2013/01/047)成果之一,江苏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重点课题“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国防教育研究”(13SQB-102)成果之一。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