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当代青年心理状况
2015-10-14刘洪利
刘洪利
一、绪论
(一)互联网的发展史
互联网的发展最初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尝试着将独立发展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为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做好技术储备。进入冷战时期,ARPANET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里程碑,也是Internet出现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TCP/IP协议得到认可,真正意义上的Internet诞生了。1991年,Internet开始用于商业,随之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大陆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互联网,1995年5月开始向社会开放并提供全面服务。到如今,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了商业、金融、政府、医疗、科研、教育等各领域,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通过传统媒体无法接收到的信息都可通过网络获取。网络凭借无与伦比的媒介特性,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形式,也使得当代青年的思想有了新的变化。
(二)青年特点概述
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精力最为充沛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的逻辑思维、求知欲望、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处于较高水平,最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均较强,有利于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优势。若引导得当,青年时期也是贡献社会的黄金时期。在对上述青年的生理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重点研究青年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显著。随着心智的发育成熟,青年能够不断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关心自己才能和品德的发展,并且已经学会借助外物的折光来深入认识自我。
2.独立意向较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积累,青年逐步学会依靠自己日益成长的体力和智力进行社会活动。同时,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往往以自我独断的感知和标准来判断及评价事物,并且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辩、叛逆。
3.自尊、自信心强烈。随着独立意识的建立,青年的自尊和自信心随之而生,其表现为好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华,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和肯定,心理学上把这一阶段的表现称为“自我报复和自我评价的扩张期”。青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优秀品质的心理基础,正面引导可培育出青年珍视荣誉、争当先进的革命英雄主义,但是相反处理不好,则易产生脱离集体、追求虚荣的个人英雄主义。
4.观察力敏锐。青年时期,青年对事物的认识不仅限于感受或者表象,而是能够认识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明显增强。此时,青年的观察已经高于单纯的知觉。
5.情绪多变化。青年人情感丰富,情绪也易受周围事物的变化而波动。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或暴怒发狂,焦虑、失眠等现象。他们承受外界风雨的能力太差,以致逐渐形成某些性格缺陷。
二、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各种信息和文化的集散地和放大器,不仅是信息交换、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和国家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現代科技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使得青年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形式日益多样化,青年的日常生活、心理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青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更加凸显了利用互联网这一利器开展青年心理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互联网的形式和特点
互联网是借助国际互联网信息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作为终端设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媒介。目前最受欢迎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BBS论坛
BBS,全称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称“电子公告版”。在这样的电子空间中,人们通过发布帖子和对帖子进行回复建立社会关系。BBS互动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即网络人际关系。它不同于传统社会中基于血缘、地域形成的网络式结构,而是通过网络互动产生和扩展出来的网缘性社会关系。这样的人际关系结构会随着发布者、回复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动态、弹性的特点。当前最典型的BBS如天涯、猫扑,通过长期以来大家信息的积累和观察,论坛又分类为不同的版块。各自版块里再发布内容,从而将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了一起。
(二)博客
博客,英文称BLOG,是Web Log的缩写,意思是“网络日志”,是一种专有的、特别的个人网络内容发布形式,常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由所有者更新维护。它具有个人性和公共性相结合的特点,其精髓之处在于不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记录个人生活的平台,更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精彩内容,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三)播客
播客Podcast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与广大网友分享,主要用于发布音频文件。播客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四)微博
微博客(micro-bloggin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是最近新兴起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微博客具备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发布消息。消息内容具有“微”特征,即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其魅力主要集中在多样的上传渠道、群聊与“跟随”功能以及跨平台数据交互与互动三个方面。
四、互联网对青年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加速了思想认知的多元化
青年每天都在经受着互联网丰富信息的冲击,感受着来自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认同基础价值观的同时,其思想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多数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尚处在未定型时期,所以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内往往可以兼容多种观念,取其有用者,为我所有,并不强烈排斥其他思想,这成为了当前青年思想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中,新与旧、保守与开放、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在一起,增加了他们选择的机会。同时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压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价值模式都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呈现,表现为价值的多元化。
2.增强了对社会的立体化感知
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既存在着大量反映国情贴近民生的正面报道,也充斥着众多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现实的负面报道,更有大量欠客观、欠公正的劣质信息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调查显示: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的不公正、不客观的信息。82.8%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信息不客观。91.1%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信息不公正。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给与了青年更加真实的感知当代社会的多种素材。
(二) 负面影响
1.增大了受不良信息污染的可能性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突破7亿,而其中青年所占比例最高,网民低龄化的态势非常明显。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多,青年在享受互联网新兴应用带来的诸多便利之时,其暴露于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海洋中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自觉的得到延展。在自由、开放、信息繁杂的网络中,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充满好奇感的青年很容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2.降低了青年整体对他人的信任度
现今的青年基本上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他们关注自我,并且往往崇尚独立、自主的个性,这使得他们更多地在网络中寻找寄托。特别是少数青年由于性格内向自卑,惯于自己承受心理负荷,心思敏锐,不愿意或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往。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同时它又是虚拟的世界。许多现实社会中的规范、规则、道德在虚拟的世界中冻结。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他给青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