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问”——关于数学教学之“问题教学法”

2015-10-14

海峡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法探究

陈 营



说“问”——关于数学教学之“问题教学法”

陈 营

福建省连江黄如论中学

“问题教学法”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激趣性提问——迁移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探究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为途径,分别阐述“创设问题”的技巧性。该文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教学理念出发,阐述问题教学法的必要性,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模式及方法,并以教学实例佐证。

问题教学法 创设问题 探究学习 中学数学

“问题教学法”是目前受广泛认可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问题教学法”,以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1 问题教学话问题

1.1 问题教学法的来源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按照问题的形式提出,经过细化、诱导、探究、创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问题教学法的理念是:让课堂充满问题,置学生于问题之中;以提出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活动,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达到减负的目的。

1.2 问题教学法的生成

俗话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贵有疑,教贵设疑。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问,问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索的动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创设情景,置疑而思,由思再问。然后沿教师设计的“问题串”式的认知阶梯去探索、交流、实践、操作、验证,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1.3 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如果没有问题,则人类就不会创造出数学这门学科。问题教学法也和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没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是没有生气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想问题的学生数学也一样学不好。人们总结这几句:“没有问题是问题;不会问题成问题;从小学会想问题;有了问题追问题;解决问题再问题。”以上对问题的看法很辨证。

1.4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① 提问: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串”。每一节课都进行问题系列化,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从中体会学生提问的过程和方法。

② 探究:学生可根据问题进行自学,探究问题系列的内容,从而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

③ 交流:学生可带着问题上课,或探究问题系列后,可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心得(包括班级发言、小组讨论等),也可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交流解决,教师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新提出的问题。

④ 再发现:老师要归纳学生的思路和创新的成果,进行筛选,拟出新问题,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让学生感到问题出现的必然性。经过“问题—探究—交流—解决—新问题—再探究—再交流—再解决”的反复循环上升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提问题中进入角色,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交流中开拓,在创新中提高。

⑤ 归纳:教师要善于总结问题教学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顺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与程序,也要要求学生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系统强化认识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然,我们要坚决反对为“问题”而问题,搞形式主义。

2 教师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问题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是上好课、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的问题设计质量要高,要有多层次,多方法、多角度地提出问题,也要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好奇,探索欲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常见的“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低劣的提问显然是不可取的。另外,目前教学教学中还存在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等问题。实践证明,差生进步的最初特征是他提的问题变多了;而好生往往又会觉得提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水平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2.1 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前提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问题教学。问题设计质量高,则能启发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起到示范作用,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反之,低质量的提问,如过于容易的问题,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出现不经思考就抢答的现象。一些中学老师在课堂上像小学低年级一样一问一答,看起来气氛热烈,实际上效果很差;而过难的问题又会使学生无从思考,出现“冷场”。所以教师设计的的提问,一定把握好“度”与对象。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关事物的分类情境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或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澄清不同概念可能产生的混淆;在有关数学规律(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思路探讨、解题技巧、条件和结论的拓广与延伸等方面设计提问。

2.2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良好的情境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兴趣,树立信心。在课堂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很多,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学生提问、学生答等。有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也可故布疑阵,引发学生争议;还可讲些数学典故。总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论:大象重量等于老鼠重量,学生大笑。问:此结论肯定是错的,但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为什么?这是个诡辩式数学典故,也故布了疑阵。此题关键在,而,学生在此辩论、找错,探究过程非常活跃。

2.3 师生心理零距离是树立学生提出问题的保证

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教学中出现学生不问的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存在害羞心理,他(她)们怕其他同学笑话,怕老师说笨,于是形成了“有问题不去问→问题积累→越积越多→越不敢问”的恶性循环。心病还得心医。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植根于爱,对每位学生是真诚而热情的、尊重并鼓励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心理产生零距离时,学生特别是差生才敢提问。比如:初学几何时,老师拿起笔盒问学生,笔盒有什么特征?有的说是长方体,有的说这笔盒很小,有的说笔盒从桌子上到老师的手中,但也有人说它是铁做的、很硬,甚至有的说笔盒不能吃,引起哄堂大笑。讲的人脸红,不敢抬头,但老师说他是对的,这些都是笔盒的特征,但几何只研究其形状、大小、位置而已。老师的话无疑鼓励了他,以后即使提错了也会提,同学们也不敢轻易去取笑问题提得不好的学生,久而久之,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形成了。

当然,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的解答应区别对待。对差生的问题,教师应耐心,不厌其烦地给予讲解,像“剥竹笋”那样层层分析,直到学生理解,弄懂为止;对于中等生的问题,教师可采用“化解”的办法,即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协助他们逐个击破;对于优等生的问题,则点到为止,把新的问题留给他们思考。有时需让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主动询问,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亲切,卸掉包袱,放下面子,主动靠近老师。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学生听课不专心,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的问题,教师在给予解答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批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才会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也会在变化中不断得以加强和提高。

3 问题教学法应讲究技巧

教学实践证明,即使你精心准备了课堂提问,也并不等于问题教学法会取得成功。因为影响问题教学法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师的学识功底、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及创造愉悦氛围,提问的技巧、时机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提问才能问出“题”来?

3.1 借助激趣性提问增强思维活动的愉悦氛围

数学课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讲直线性质时,提出:“把木条固定在墙上,为什么要钉两根铁钉?”讲无理数时,提出:“你们知道无理数是如何发现的?它的发现是付出生命与鲜血代价的!”在讲到圆内接三角形时,提出:“你们可不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用手在一个圆形纸上折出正三角形?”富有趣味的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

3.2 利用迁移性提问提供思维活动的导向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们都会以旧引新,即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疑问,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例如:在讲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时,问学生:“会解不等式和吗?”这能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对象迁移到未知对象上去。

3.3 利用铺垫性提问扫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

这种提问也是在以旧引新中为学生适当开便路、搭便桥,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目的。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②(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推导时,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引导: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①是如何证明的?这样提问就使学生紧紧围绕利用折叠法去证全等,利用平行线去证明相似来考虑,于是证明的主要难点——添设辅助线就很容易被突破。

3.4 利用探究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讲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再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发展。

3.5 利用发散性提问培养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认知水平,问题提出后能引发绝大多数学生思考,经积极思考后而能获得解决的问题;或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就如讲完一个例题后又启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提问,或题目引申性提问,或有综合知识的提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总之,提问的技巧在于暴露、激励、引导,实现数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教师要把握“说问”:①要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②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③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④要善于为学生铺路搭桥,解难排忧;⑤要教会学生纠错的方法;⑥对学生的胡思乱问不能横加指责,要善于引导;⑦要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

参考文献:

[1] 吴效锋.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 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2.

[2] 董洪亮. 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 吕洪波. 教师反思的方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