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2015-10-14任祖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视阈信息化政治

任祖云

(云南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663000)

引言

在信息化视阈下,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也受到了网络影响,致使其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大大影响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既是一次契机也是一种挑战。对于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相应的工作者应予以及时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在社会主义先进性方面有所体现,而且同时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应当密切联系时代特点,从而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

一、信息化视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1.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1]

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教育内容往往具有同样的主题,并且时间和地点也相同,会受到时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信息化视阈下,开放的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样信息资源就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能够进入到更深一层。借助于网络,促使学生借助各种传播手段来实现与教师、同学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对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共同讨论,如此便丰富和扩展了原先的小空间,使其更加灵动,而学生也获得了自己喜爱的开放教育空间。与此同时,还大大缩小了时空的限制。面对这样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就能以匿名的方式来到公共交流平台,从而了解清楚学生最真实的思想状态。

2.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是看报纸、听大会报告等。而信息化背景下,这样的现状发生了改变。并且从根本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了封闭条件下被动接受式教育的学生,促使过去的被动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这样就能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也有效解决了教育者由于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的问题。信息化视阈下的网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贡献了基于交互沟通与双向选择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环境。而传统教育环境下,“一刀切”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此外,还更加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大大节省了教育成本,提高了工作绩效。

3.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信息化视阈下的网络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主要是由于其快捷的速度和较大的信息量等特点。学生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相关信息,并且还能与外界实现自由沟通,在家里就能知尽天下事。除此之外,学生对网络的喜爱主要是因为通过网络他们就能肆意地张扬个性,借助博客等载体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此同时还能实现与网友的彼此交流。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将信息化平台引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后,将会促使这方面的工作内容趋于科学化,而且手段将更加现代化。除此之外,信息网络还能将文本给出,借助多媒体系统和知识技术来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更好地整合了各方力量

在信息化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一种新型教育,并且实现了和时代特征、要求的完美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教育合力的形成。这就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同时也实现了对资源的随时共享,这就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提供了很多的方便。而家长也能借助网络这一平台来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我们知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也需要通过一些有利条件的创造来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促使其积极参与这方面工作,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信息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视为一种扩展。与此同时,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功能得以深化[2]的一项有力手段。面对新形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一定要把握机遇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3]

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最关键的因素——“人”,一定要将一支对网络十分熟悉的队伍建立起来。在信息化视阈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到一起。为了能够顺利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将更多的学生吸引进来,鼓励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公共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就校内外的相关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此项工作若缺乏良好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就很难有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实践经验表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师资队伍,将非常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一群有着活跃思想的大学生,所以要求这支网络思想队伍的综合素质要相对较高。如此才能有效开展工作;才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力度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相继出现了许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信息。面对这一现象,部分高校将与之相对的“红色网站”建立了起来。然而,实际上在高校建立起这些网站之后,未能进一步完善它的后续管理。从网站的具体运行来看,还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这就导致这些网站作用未能发挥出来。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看,网站的主要内容便是其灵魂,在选择和提炼方面,需要多从学生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内容的选择要围绕学生最为关心的东西。建立网站主要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让大学生们汇集思想,因此,设计的内容务必要与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理解和考虑网络传播的特点。在正确导向大学生的思想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应当是以一种比较平等的姿态来与其交流和沟通;与此同时借助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选好恰当之细微处,充分结合起灌输和疏导,从而真正意义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3.将校园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建立起来

要确保信息传输通道的畅通,这样就打好了牢固的基础,为高校顺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此外,高校能够更好、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此再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部分高校大学生已经根据这方面将办公系统开发了出来,借助这一办公系统就能够有效地融合和联系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总结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正确解决好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可获取许多一手资料,这就为高校辅导员掌握一线学生思想动态给予了很大帮助,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方便。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高校将学生处信息小组建立起来,成员以学校骨干力量为主,其在学生群体中都较为活跃,能够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知道学生真正关心什么样的问题,这一点充分保证了信息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与以往的所有时候相比,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这就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牢这次机遇,尽可能地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而努力。

[1]宋振超.新凸显的话语权:信息化视阈下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分析[J].黑河学刊,2013,(12).

[2]李霞.政治社会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14,(4).

[3]李寿其,兰军,肖勋龙.基于网络阈下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国防科技,2013,(4).

[4]苗存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综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视阈信息化政治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