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日报》:办有见识有情怀有担当的报纸

2015-10-14李春林

传媒 2015年20期
关键词:光明日报光明情怀

文/李春林

《光明日报》:办有见识有情怀有担当的报纸

文/李春林

《光明日报》和旗下的《文摘报》同时登上2015年中国“百强报刊”,这是带着鞭策的肯定,是写着责任的荣誉。

几页纸的榜单,却有沉甸甸的分量。这里面,从活泼的儿童读物到严肃的学术研究,从人文期刊到科学杂志,几乎每一个都耳熟能详。过去的几十年间,这些优秀的报刊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哺育着不同年代的读者,滋养着中国社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汇聚成了托举时代主题的浪潮。如果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都要面对“纸媒存在价值”的追问,那么笔者相信,这份榜单上的报刊,已经部分地给出了答案。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宣部代管的全国性报纸,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思想文化为宣传报道特色。它因知识分子而诞生,起源于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主要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它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赓续了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和人格的光荣传统,呼应了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对知识界力量的巨大需求。在1949年6月这个风云激荡的历史关口,《光明日报》迎着黎明的曙光诞生。

创刊66年来,《光明日报》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与特色,走高端路线、抓精品建设、办人文大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塑造光明品格,努力成为一张有见识、有情怀、有担当的报纸,努力成为一张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报纸。

报纸要有见识

见识,来自于对历史的科学认识、对现实的深入研究、对趋势的准确把握。见识、方法、功夫,是办好报纸的三大法宝。对于一张以思想文化见长的报纸来说,有没有见识,有多大多高的见识,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光明日报》一直要求自己的编辑记者学者化、专家化,更有学养、更有素养、更有涵养。这样,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的报道,才能组织有高度、有深度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团结联系各类专家学者,才能提高报纸的舆论引导水平。近两年来,《光明日报》把编辑记者学者化、深度报道课题化、报纸智库化,作为提高质量、扩大影响的努力方向。

《光明日报》曾发出中国思想解放的振铎之声。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一版下辟栏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我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夯实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舆论准备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光明日报》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发挥与知识界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报纸智库化,在国家决策和社会发展中体现资政启人的作用。今年六七月份,《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章,引发了广大读者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核心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光明日报》曾引领文化心理与社会观念的革新。1955年,《光明日报》率先由竖版改为横版,开启了中国报刊横排版的时代;1988年,《光明日报》跻身首批电脑激光照排和胶印行列,参与中国媒体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之旅;1998年,《光明日报》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设立新闻网站的报纸,开始迎接新世纪的传媒风浪。

现在,《光明日报》在媒体融合建设上先声夺人,率先提出了“融媒体”概念,创办了《融媒体》专刊,并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融媒体中心”。作为媒体融合发展工程的技术平台,融媒体中心在社内外建设了3个机房,形成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中心的百余个工作卡位,可以容纳《光明日报》所有采编部门、直属报刊社的值班编辑,以及音视频、动漫、网页的制作人员,可以现场进行视频采访和直播。在媒体融合一周年之际,《光明日报》于今年9月29日成功举办了融媒体成果发布暨合作签约仪式,向社会各界交出一份“年度答卷”:“光明校园传媒”正式上线开播,“光明云媒3.0版”正式发布,并与14家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媒体融合的积极推进,擦亮了新时代的“光明”品牌,增强了《光明日报》在教科文卫理等领域的舆论引导能力,形成了在新媒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越是信息爆炸,越需要披沙拣金;越是多元多样多变,越需要主见和定力。有见识,才能有启发、有威信;有见识,才能有因有革、固本开新;有见识,是传统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有见识,是《光明日报》的核心竞争力。

报纸要有情怀

报纸要有情怀,这个情怀,是人文情怀,是在时代中看到人、在集体中关注人,是心怀人的命运、呵护人的尊严。人文特色是《光明日报》66年的文脉,也是《光明日报》66年的命脉。作为一张面向知识分子、以思想文化为特色的报纸,《光明日报》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温度,始终拒绝冷漠与无趣,始终以人文情怀与读者同道同行。

办报要心中有人,报纸要见人见事见精神。关注与扶持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生态,就是要关注和扶持那些在相关领域长期坚守、默默耕耘的人们,这是“光明”的定位所在,也是“光明”的价值所系。创刊以来,《光明日报》不断为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鼓与呼,不断拓展和创新精神文明宣传的渠道和载体,笔端常带感情,用心把中国的人文故事讲好、讲精彩,用心把中国的思想故事讲好、讲精彩,用好故事构筑精神高地,用好故事塑造美丽心灵。

《光明日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作为报社的核心任务,作为报纸的底色和基调,通过一系列栏目和活动,讲故事、立典型,使核心价值观报道直抵人心。从2011年起,《光明日报》每年都会盘点当年本报推出的十大典型,他们犹如闪耀的明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他们以平凡的故事奏响了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华美乐章。在2014年中宣部向社会公开发布的19名“时代楷模”中,《光明日报》率先发现或重点推出的就有4名。

在中宣部召开的“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交流会”上,《光明日报》作为唯一的央媒代表发言。从《校训的故事》到《中华文化溯源》,从《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家风家教大家谈》,从《新乡贤·新乡村》到《让医生说说心里话》,从开设《国学公开课》到参与《乡村儒学建设》,从《百城赋》到《寻找最美地名》,《光明日报》刊发了一大批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报道、好文章,实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广泛覆盖。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中,王蒙等几十位名家作了精彩演讲。这项活动广受欢迎,被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标杆性活动。《光明日报》还开展了年度生态英雄和年度文化产业人物评选,并连续5年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2015年又将其主题扩展为“寻找最美教师”。这些都是人文情怀的自然流露。

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著名的“横渠四句”,就是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我们就要用这样的情怀来办报纸,通过我们的报纸,来净化和提升世道人心。因为共同的人文情怀,《光明日报》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报纸要有担当

有担当,是《光明日报》的品格。蒋筑英英年早逝的报道促进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报道掀起了汉字印刷革命;小学女教师被殴的调查直接促成了“教师节”的设立;“韩琨事件”的报道发出了为科技工作者松绑的改革呼声……讲责任,敢为先,有担当,在一代又一代光明日报人中间以心传心,心心相印。

不断推出先进人物典型,坚持立德树人;精心办好评论版和理论专刊,坚持以理服人;下功夫经营好文艺副刊,坚持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理服人,完整体现了《光明日报》作为一张人文大报的责任担当。

副刊之于报纸,犹如未名湖之于北京大学。创刊66年来,《光明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办好文艺副刊,当年的《东风》副刊在新中国的文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光明日报》每周都有8个版的《光明文化周末》,还有《人物》《阅读》等副刊,在中央媒体中副刊最多。特别是星期五的《光明文化周末·文荟》和星期日的《光明文化周末·艺萃》,秀外慧中,文质彬彬,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收藏。2014年3月15日,光明日报文化艺术中心暨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吸纳了刘大为等近20名文艺界的著名专家,使《光明日报》的文艺作者队伍更加壮大。

《光明日报》在中央媒体中第一家创办《观点·评论》版,对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正确引导,所刊发的言论被各类媒体广泛转载。《观点·评论》版上的《光明时评》和《光明论坛》,双双成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光明日报》拥有众多的理论专刊,几乎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治、统战等各个领域,成为专家学者奉献智慧、知识报国的重要平台。每到重大改革出台,都有重量级智库和专家的理论文章推出,解析改革难点,梳理改革思路,观察改革进程,纾解改革焦虑,凝聚改革合力,努力把千钧之力用在最有建设性的发力点上。理论宣传一直是《光明日报》的强项。当年,毛泽东主席就十分爱读《光明日报》的文史哲类专刊。如今,《光明日报》的理论专刊仍然是学术界的重镇。近年来,在办好理论专刊的基础上,《光明日报》还加强了理论报道,并在一版开辟《光明专论》栏目,专门刊发重点理论文章。《光明专论》已成为宣传主流价值、进行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坚持开门办报,开展了丰富多样、影响广泛的社会活动。《光明日报》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评论研究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科普专家委员会、文学遗产研究院、明政智库等机构,延伸和扩大了主流媒体的作用。《光明日报》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其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已成为全国寻找“最美”活动的标志性工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展的“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和“城市文化发展指数”发布,已成为文化产业界权威性的评选和发布活动;“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法国图书”和“在法国最有影响的中国图书”的评选活动,成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文化亮点。

在《光明日报》66年的历史中,能看到传媒革命、文化嬗变,看到思想浪潮、政治风云,看到改革行进、社会转型,更能看到我们的历史如何大浪淘沙、滚滚向前。《光明日报》既是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忠实记录者,也是新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正因为狠抓精品建设,努力做到有见识、有情怀、有担当,从2011年到2015年,《光明日报》的发行量连续5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后,我们将向获奖的兄弟报刊学习,不辜负广大读者的厚望,继续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把《光明日报》办得更加精彩、更加好看。

作者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光明日报光明情怀
遇见光明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光明日报》法律顾问黄晓:什么时代都是内容为王
《光明日报》融媒建设实践分析
走向光明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