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基于对河南省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的调查
2015-10-14高顺成
高顺成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探讨——基于对河南省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的调查
高顺成1, 2
(1. 河南工程学院 纺织企业低碳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191;2. 河南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451191)
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与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及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结合企业现实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了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实施四大工程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和基本建设方案,以帮助企业早日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整体竞争力。
信息化;低碳经济;中小棉纺织企业
减少纺织污染物排放、降低纺织企业环境成本是纺织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薛敏等(2014)研究指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1]。朱北娜(2014)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棉纺织行业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2]。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小棉纺织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纺织品碳含量,信息化建设成为最佳选择。早在2000年纺织行业就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行业,黄斌(2012)研究发现: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一定幅度提升,但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单项应用水平,覆盖面窄,生产过程管理及信息化应用促进节能降耗水平低,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3]。中小纺织企业占中国纺织企业总数的99.4%[4],如何借助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中小棉纺织企业运营管理各个领域,提升企业管理精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能耗和纺织品碳含量成为业界面临的新课题。
对纺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相关成果较多,周镭等(2010)从企业价值链视角探讨了棉纺织企业信息化问题[5];姜延书等(2011,2012)探讨了评估纺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基本方法[6][7];周镭等(2011) 分析了棉纺织企业价值链构成及特点,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棉纺织企业价值链[8]。上述成果尽管多数从信息化视角研究纺织企业管理问题,可是对于棉纺织企业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棉纺织企业,如何借助信息化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成熟的成果更少。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实地调研,力图从低碳经济视角探讨中小棉纺织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路径,借助信息化建设助推纺织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与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
施永兵(2010)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纺织企业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纺织品碳关税壁垒和新贸易壁垒,生产符合低碳纺织品标准、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9]。赵妍,苏玉召(2014)搭建的基于信息化的棉纺织企业物联网可有效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效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10]。实际上,发展低碳经济与实施信息化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推进。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可有效推动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低碳经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棉纺织企业信息化进程。
(一)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信息化
低碳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最基本的形式是低碳生产。众所周知,棉纺织企业是耗能大户,从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分析,纺织企业能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11]。实现“低能耗”,要求棉纺织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数据采集技术,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棉纺织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实时监测、采集、分析和管控企业各车间、各工序、重点能耗设备的能源消耗数据,在线监测和自动调控车间温度、湿度、棉花回潮度等,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效能实时诊断。通过企业云平台数据和云计算,实现能耗管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纺织品碳含量。全面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在出口纺织品上显著标识碳足迹,绕开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提升棉纺织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更离不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在棉纺企业的推广应用。通过纺织品碳足迹核算与管理系统可有效测算单位纺织品碳含量,标识纺织品碳足迹,达到降低纺织品单产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工程,可以帮助棉纺织企业减少无谓的成本投入,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计算机自动配棉系统在纺织企业的推广实施既稳定了纺织品质量,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棉纺织企业引入水电气行业管理和分析软件、智能计量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智能测控终端等,可帮助企业实现水电气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人均能耗、吨纱或万米布能源消耗等实施智能测控。各种自动数据扫描和采集设备、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新一代通讯网络(NGN)、物联网(IOT)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化管控系统在纺织企业的推广应用为纺织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开拓了无限空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国内一些知名纺织企业如无锡一棉集团、安徽华茂集团、山东魏桥集团、山东如意集团、江苏悦达纺织集团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0年起,无锡一棉逐年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目前已组建了由传感网、ERP 、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模块构成的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感知生产、空调、电能消耗、生产过程等方面在线实时监测管控。在国际上,无锡一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对棉花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与信息化工程实施以前相比,无锡一棉产品残余疵点减少60%,电耗降低7%,万元产值能耗2010年比2009年降25%,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12],2013年该集团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认定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先进企业。基于低碳经济目标的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使得无锡一棉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声誉占领了国际和国内市场制高点。为应对世界绿色纺织品贸易壁垒,江苏悦达纺织集团以企业信息化为推力,大力发展纺织低碳经济,逐步建设了电能监测、质量监测、棉纺设备监测三大在线监测系统[13],在降低纺织品碳消耗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09年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动向,绿色贸易壁垒、环境壁垒、技术性壁垒、纺织品碳关税和碳标签等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阻止中国纺织品出口有效而隐蔽的举措。产业生态化和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发展新趋势。为适应这一趋势,有效绕开各种新贸易壁垒,计量纺织品碳消耗,标识纺织品碳足迹,提升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要求棉纺织企业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对于中小棉纺织企业而言,普及低碳经济理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借助企业信息化工程减少纺织品能源消耗、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势在必行。
二、河南省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尉氏县纺织产业园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土质肥沃,20世纪90年代一直是河南省重要的产棉区。充足的棉花资源加上当时地方优惠政策和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县城周围的棉纺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两三年时间里数量接近50家。进入21世纪,由于棉花价格偏低,棉花种植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棉花种植比较收益逐年下降,该县棉花种植面积急速减少。截至目前,该县及其周围乡镇几乎很少有农户种植棉花,取而代之的是玉米、大豆等饲料或油料作物。众多棉纺企业失去了廉价的原料来源,纺织用棉花需要从新疆或其他地区购进,这大大增加了原料成本。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园区棉纺织企业的影响至今未能完全消除,规模较小的棉纺织企业无法承受危机的影响,有的关门歇业、有的停业整顿。能勉强开工、维持运营的企业只有十几家。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实地调研,对园区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初步了解。
本次调查涉及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园区10 家棉纺织企业的100多名中高层管理者、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与10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要求他们对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面临的问题等内容给出自己观点和看法,并做详细记录。其次,结合访谈,针对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信息化这一主题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在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6%。
(一)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式不乐观,低碳观念淡薄,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由于生产品种相对单一、高精尖纺织品生产能力受限,传统纱线订单量日趋下降,多数企业能够维持基本生存、保证50%的开工率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对国家大力倡导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纺织品碳核算、纺织品碳标签等低碳发展理念,企业管理者十分清楚,也很想在自己的企业推广实施。但是,行业疲软、河南乃至周边兄弟省、市纺织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中小棉纺织企业林立,无形中加大了棉纺织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争取到有限的订单,缺乏规模优势的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费力拿下的订单,利润往往微乎其微。企业管理者整天忙于寻找订单、开拓和维持已有市场、支撑企业运转,对低碳经济、纺织品碳核算等碳经济概念无暇认真学习,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如何在员工中普及低碳经济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用企业管理者的话说就是:没精力、更没财力顾及此事。对于信息化建设,多数受访企业都很清楚信息化的威力,也很乐意实施信息化工程、实现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但正如一些受访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所言:当前环境下,我们厂能够活下来已经很困难了,投资几十万实施信息化工程,进行纺织品碳核算估计老板暂时不会考虑。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
尽管多数受访者普遍赞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和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争取到更多订单。但是,由于近年来棉纺织行业整体疲软,多数企业效益不景气,信息化建设投资偏低,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明显滞后。被调查的多数企业对日常生产数据、原材料、能源和动力消耗等生产运营原始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整理主要靠手工完成。屈指可数、接近淘汰的计算机和针式打印机,肩负厂区安全、稀稀疏疏地安装在厂区关键部位的监控探头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设备。多数受访企业没有设立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统计工作的员工大多是企业老员工,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计算机知识贫乏。个别员工仅仅懂得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只会利用计算机做相对简单的运算和制表,对于复杂一点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要么不会,要么是缺乏基本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调查中发现,虽然一些企业的相关设备不能算是全球最新的,但是在很多领域已经是比较好的了,例如:某企业使用的是进口德国的单眼并条机、全自动络筒机等,各个单机都具备数据采集、信息统计功能,但由于没有实现信息联网,无法自动采集、传输生产数据,对生产的自动实时监控也就无从谈起。
(三)企业低碳经济意识薄弱,节能减排整体效果欠佳
调查中发现,多数员工对纺织品低碳经济、纺织品碳消耗、碳足迹、碳交易等概念了解不多,至于如何对棉纺织品进行碳消耗的核算,了解更少。虽然一些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较为关注低碳经济,实施了一些节能减排工程,但是由于整体布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加上自身节能减排意识薄弱,工程完工通过专家评审就算项目完成。至于该工程能否与其他项目有机配合,提高企业整体节能效果则无人顾及。例如:某企业在硬件上对空调风机进行了节能风叶改造,推广采用热能和循环水回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节能照明等等。在软件上也建立了节能降耗责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和实施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按基本生产用能、辅助生产用能分解落实管理责任。为了实现各自的责任目标,各车间、各部门各自为政,仅考虑部门和个体利益,缺乏整体协调性、系统性,企业整体节能效果并不理想。
(四)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发展低碳经济持乐观态度
对于实施信息化工程、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问题,多数受访者均持乐观态度。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企业竞争最明显的还是生产成本的竞争,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仍有很大空间。只要本企业想办法提高节能减排工程的整体协调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以节能减排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效果至少可提高30%,企业生产成本至少可降低10-20%,争取更多的生产订单、摆脱经营困境也就不成问题。实施信息化工程,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选择。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内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雾霾天气日益增多,加快内地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员工纺织品低碳理念迫在眉睫。结合实地调研及与企业管理者座谈,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应集中在如图1所示内容。建设一个中心:即“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能源在线管控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实时监控工程、环境在线实时监控工程和物流在线实时监控工程。四大工程借助企业有线或无线网络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对企业能源消耗、生产线运营状态、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物流配送实现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实时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动态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借助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水电气行业管理和分析软件,全面实现对能源消耗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生产运营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自动生成各种数据报表、核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准,核定单位纺织品碳含量以及企业其他各种经营管理活动。
图1 中小棉纺织企业低碳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框架图
(一)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中小棉纺织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首先要建设一个“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中心”,专职负责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企业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企业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实时、动态监控和管理等。数据中心负责采集、存储的数据包括能源及水电气动态消耗数据、生产动态变动数据、原材料动态消耗数据、企业及产品数据、物联网数据及员工产量及碳消耗数据等。
图2 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中心框架图
(二)实施四大工程
(1)中小棉纺织企业能源在线管控系统工程
借助该系统(包括移动客户终端如手机),公司将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对全厂的风、水、电、气和各种设备的电力消耗进行集中监控、记录与调度,可持续地应用基于模型优化的节能和能源管理技术,建立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分析和评价体系,改变传统分散的能源消耗计量、管理方式,采用以公司为主导的集中、扁平化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确保企业能源系统从输配到使用的全流程、多介质的综合管理。全面代替现行的人工抄表、人工计算等落后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2)中小棉纺织企业生产系统实时监控工程
生产系统实时监控工程重点采集生产动态变动数据、原材料消耗动态变动数据、产品种类与品种在线数据、员工生产绩效考核等四个部分。该监控网络是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搭建生产系统实时监控网,可以实现总经理办公室、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及企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双向传递、互联互通。如发送公文,生产数据实时动态采集、存储,各种生产报表、能耗报表的自动生成,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的网上传阅审批,企业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公司各类文件、各种生产报表、生产数据及其他各种数据资料等信息。
如图3所示,机台1、机台2等装置的监测器主要负责采集、传输、处理、计算、存储机台对象按通信协议接收上层基站监控系统的各种指令,并为基站监测系统回送相应的生产数据,及时将数据传输到总部数据中心,实现对车间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控。
图3 中小棉纺织企业生产系统实时监控架构图
(3)中小棉纺织企业环境在线实时监控工程
环境在线实时监控工程重点监测车间内外部环境变动数据。纺织车间保持合适、稳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速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残次品率、维持纱线质量的稳定、减少纱线断头等生产故障有着重要意义。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对车间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温湿、风速的自动调节。纺织车间生产环境在线实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空气质量因子浓度、流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指标及厂区视频监测和厂区噪音监测与控制等。
如图4所示,借助该系统,用户系统管理终端(如:电脑、手机等)可进行网络实时监控、自动调整车间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车间管理人员无需再像往常那样需要随时跑到车间监测环境。
图4 中小棉纺织企业环境在线实时监控架构图
(4)中小棉纺织企业物联网工程
通过物联网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升级是当前中小棉纺织企业实现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在前述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信息化工程,构建中小棉纺织企业物联网在线实时监控网络工程,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功能、提升中小棉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如图5所示,中小棉纺织企业物流在线实时监控应包括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及原材料采购物流四个基本部分。通过生产物流,实现对纺织物料实物形态、位置场所、存储数量、产品生产周期、设备运转负荷和运行状态、承担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生产事项动态变动的实时监控。通过销售物流,重点监控产成品存储情况、完成品入库情况、出库品市场销售情况等。条件允许,企业可以将客户销售终端链接到企业物流在线系统,实时监控客户销售进展,并对客户需求做出正确预测,以指导企业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实现生产与需求完全对接。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系统重点监控企业生产过程对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可再生物质的生成数量和回收利用情况。原材料采购物流系统可实现对物流需求计划、原材料订单配置、在途及入库情况、原材料库存情况等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力图达到在完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零库存”或库存成本的最小化。
图5 中小棉纺织企业物流在线实时监控架构图
四、结语
中国棉纺织协会副会长高骅(2014)说:我们一直被各种税负压得透不过气来[14]。作为地方政府不能仅仅为发展纺织产业喊口号、定调子,要切实为当地中小棉纺织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不能把目光紧紧盯在引进外资上,在土地出让、税收减免、发展低碳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要为本土棉纺织企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中小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普及低碳经济基础知识,实实在在地支持本土中小棉纺织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在本地企业尚未发展好的情况下,不顾环境污染而一味地盯着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来本地投资,这样做的现实结果也许是成功引进了一些沿海企业,但这些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浪费、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一些外商占地而不开发,坐等地价上涨而渔利)、对当地中小企业的挤压等等不良后果值得政府管理者关注和深思。
发展低碳经济和实施信息化作为中小棉纺织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管理层应给予高度重视,在资金和技术层面给予全力支持,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使低碳和信息化成为中小棉纺织企业第四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薛敏,陈英明,罗汉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2):76-79.
[2] 朱北娜.棉纺织行业的低碳发展探讨[J].纺织导报,2014,(1):33-36.
[3] 黄斌.棉纺织企业信息化应用整体架构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2,40(10):613-616.
[4] 沈锂鸣.浅析纺织企业信息化规划[J].中国纺织,2013,(6):119-120.
[5] 周镭,鲁力,狄彦波.基于信息化的棉纺织企业价值链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24(2):230-233.
[6] 姜延书,张倩倩,陈跃雪.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纺织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5):57-60.
[7] 姜延书,张倩倩.基于灰色聚类评估理论的纺织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2,(2):23-25.
[8] 周镭,刘铁岩,狄艳波.陕西省棉纺织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其价值链重构[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9(4):138-143.
[9] 施永兵.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20-21.
[10] 赵妍,苏玉召.基于物联网的棉纺织企业数据采集方案[J].上海纺织科技,2014,42(2):61-63.
[11] 张辛欣,曹宇辰.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EB/OL]. [2012-09-18].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 2012- 09/18/c_ 113123396.htm.
[12] 王雯.无锡一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深度感知[N].中国纺织报,2011-06-07(006).
[13] 吴迪.信息化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N].计算机世界,2014-02 -24(024).
[14] 毛吉元.棉纺织企业盼政策甘霖解困局[N].中国纺织报,2014- 04-02(0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tton Textile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Lowcarbon Economy——A Survey of Textile Industrial Park in Weishi County Henan Province
GAO Shun-cheng1,2
(1. The Low-carbon Economy Institute of Textile Enterprise,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1191, China;2.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1191, China)
Based on low-carbon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otton textile enterprises, we surveyed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sue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tton textile enterprise in textile industrial park Weishi County Henan Province. Furthermor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grams are issued, including building a data center, implementing the four majo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help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tton textile enterprise realize informatization and upgrad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Low-carbon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tton Textile Enterprise
F272
A
2095-414X(2015)01-0001-06
高顺成(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创新及创新能力评价.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A630012);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343);201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研究课题(2013B081);河南工程学院研究机构计划资助(YJJJ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