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塔山下的自然科学院

2015-10-14袁和平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工爱国人才

□ 袁和平

宝塔山下的自然科学院

□ 袁和平

抗日烽火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燃起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代表的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延安及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也成为当时最吸引爱国青年、知识份子投奔的地方。

对于大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投奔延安,中共中央万分欣喜。毛泽东于1936年12月欣然赋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故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这首词表达的正是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投奔延安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从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出发,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各根据地在加强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同时,充分发挥爱国青年、知识分子之所长,大力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尤其是军工生产技术的发展。

194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即今天蜚声中外的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她的诞生,标志着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开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科技知识分子的培养和教育。

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是我党第一次把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综合大学,是具有一定武器装备科研能力的军工高等学府。

当年的陕甘宁边区,实际上孕育了新中国诞生时人民政权的最早因子,对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和专业技术人才,相聚在宝塔山下之时,中共中央拟定的安排方案,初显出为新中国诞生培养、储备各类人才的“建国方略”。对这些知识份子、技术人员和爱国青年,根据他们的年龄、学历和专长,分别由三个渠道安排。

一是进入于1940年2月成立的西北自然科学研究会。以后又建立起医药、农学、地质矿冶、生物、机械电机、化学等专门学会,前后有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二是到军工局。周恩来说,“中央的意图是集中更多的智力人力去搞军工生产,发挥这些技术人才的特长”。他们中有搞机械的、化学的、炼铁的、印刷的、纺织的、烧炭炼焦的……可谓人才荟萃。

三是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让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爱国青年继续学习深造,掌握从事自然科学和武器装备研制的技能。他们中间有一批人后来又送到苏联军事工程院校深造。

延安自然科学院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与毛泽东、周恩来的高瞻远瞩密不可分。

1940年8月,中央决定李富春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后来,由毛泽东亲自出面,聘请自己的老师徐特立担任院长。

1944年6月,中央决定继陈康白之后由李强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第四任院长。这时,延安自然科学院已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矿4个系,学制3年,生源是从各单位抽调的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青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建立了化学、生物实验室,机械实习厂和化工实验厂。

毛泽东、周恩来选择李强以军工局长身份兼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主要是让他把培养技术人才与军工生产实践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推动边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周恩来知道,当年在白区创建我党第一部无线电台时,李强就是个“无线电迷”。周恩来选择李强,还认为他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尊重人才、长于培育人才等显著特点。

李强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他并不满足于以往在无线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早日成为军工战线上的内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当他得知伍修权有不少俄文版的军事技术书籍时,就借来认真阅读。除了向书本学,李强还十分注重向专业人才学习,尽快丰富自己对军工生产技术知识的了解,提高自己统领全局的能力。

李强出任院长后,大胆提出将学院和工厂结合起来,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经常带领军工局的技术专家给学生上课,结合斗争实际,先后开设了兵器学、爆破学、炼铁原理、工艺学、金属学以及制图、炸药、爆炸等课程。

为了让同学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巩固和深化学到的专业知识,李强有计划地安排同学们去工厂实习,让机械系制造专业的同学到炼铁高炉旁,实地了解高炉、送风机的制造及燃料的烧结原理,并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参加炼铁的全过程。

当第一炉质地优良的灰生铁冶炼成功后,同学们欢呼雀跃,兴奋之情也感染了李强。他对同学们说:“通过参加高炉冶炼的实践,你们既学习了知识,又为我们解决了军工急需,这收获不是一点点啊!” 李强要求同学们在动手动脑上多下功夫,尽快成长。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先后不到5年的时间内,培养了500多名科技干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自然科学院毕业的莘莘学子中有相当多的人物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岗位,他们中间有曾经担任过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有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叶选平。

据统计,在军工局工作过和在自然科学院学习过的人员中,有40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延安自然科学院以其贡献在共和国发展史上留下了一笔。

(作者原为国防科工局机关党委巡视员)

猜你喜欢

军工爱国人才
人才云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爱国学·晒佳作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