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忆恩师
2015-10-13陈润生
在石狮这座小县城,如果有人在春寒料峭之时,穿着短袖,胳膊下夹着几本书,疾步行走在大街上,那这个人必定是我的老师——李逢元。
(一)慧眼识人 ——“就你来当班长!”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初一新生入学时,任命班长往往是比较谨慎的,但李老师给我们选班长却是几分钟的事,只记得当时他面对全班说:“就林某某来当班长!我看中的就是他第一次与同学见面就敢于担当,主动表态可以把学费交给他。”诚然,林某某同学当了我们三年的班长,工作非常出色,自己也已成名成家,现为心脑血管专家,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但我相信其中不仅有老师的慧眼识人,更重要的是一种信任!
(二)甘于平凡 ——“过河之卒有何不可?”
在一次语文课上,李老师拿来了一本笔记本,要求全班同学逐一给他写一条期望或建议,然后由他逐一念出来,并逐一评析。只记得当时的氛围非常好,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也点评得非常到位!当念到我写的“希望你能像过河之卒一样!”全班一片哗然,在大家都想当“帅”的年代,怎么能希望我们的老师去当“卒”,这在热爱李老师的同学们眼里,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我以为要糟了,没想到李老师却坦然一笑:“做甘于平凡,且又能勇往直前的过河之卒,很好!很好!”李老师就是一直坚持做这样的卒子,这也成了我后来的人生观之一。
(三)听听不同之声 —— 美国之音知美国
有一次上语文课,他不带课本,不带教案,双手抱着一台小收音机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来自太平洋另一边的声音。”接着收音机就传出:“现在是美国之音时间……”从此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跟中国不大一样的国家——美国!现在想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敢于这样教语文,是何等的胆量!
(四)到生活中去 —— 雨中觅错别字
那天天公不作美,淫雨霏霏,在两节连排的作文课时间里,我们班全体同学撑着伞,走出校门,走上石狮街头。那时的石狮已经是“无街不经商”,但小县城就是小县城,到处都是错字和别字,李老师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并纠正石狮街头的错别字!现在想想此举颇有张伯苓、徐特立等教育大家之风范!
(五)歌咏比赛的最后一名 —— 输得开心的班级
在那个年代,学校举行的元旦歌咏比赛时,蓝裤子、白衬衫是必须的服装,这可愁煞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李老师却别出心裁地说:“我们班可以与众不同,可以凸显个性,可以百花齐放,大家只要不穿没领子的上衣即可,颜色不限、新旧不限,裤子也不限!”那场比赛大家自信地走上舞台,自信地唱着我们的歌,大家都很开心。虽然比赛结果是全校最后一名,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失败或遗憾,反而是一种自得其乐!多年以后想起这件事,依然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六)备战中考 ——“学习绝不是为了中考!”
初三的备考总是那样紧张而充满战斗气息!学校是那样的重视,有一次开全年级的大会,分管的校领导做了充满激情的动员:“我们要以中考为动力……”会后李老师第一次拖课留住我们:“你们知道今天校领导的讲话有什么错误吗?”大家相顾愕然,还是一个蔡姓女同学心细:“是不是‘以中考为动力的说法不对?”“那为什么不对?”李老师继续追问:“如果中考过后不就没有动力了吗?”大家恍然大悟!李老师显然有点激动,大声地说:“学习绝不是为了中考,中考备考也不应该是受苦受累、疲惫不堪的!而应是有序、有效、充满激情和憧憬,且让人愉悦和满足的!”在初三的备考期间,李老师还带着我们观看以学生备考为背景的电影《没有纽扣的红衣裳》。那一年我们学得很快乐,那一年中考我们班的成绩依然很优秀!
再后来,李老师因病护理不及时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送别的那一天,各届同学几千人自发地到墓园为他送行,为他流泪。追悼会临近结束时,有一位同学走到我身边,问我:“陈润生,你现在已经是副校长了,几十年后,当你走的时候,能否像我们的李老师一样?”我愣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应该可以吧!因为我是李老师的学生……”(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甜
E-mail:14095441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