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我们共同的风筝

2015-10-13陈超

江西教育B 2015年7期
关键词:刘老师风筝理想

陈超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放过风筝,每当看到文章中描写放风筝带来的欢乐,我都无法理解:一个人拽着一根长长的线,自己在前面用力奔跑,只为把一个小小的风筝放上天空,最后心满意足地看着那个风筝在天上飘荡。这种喜悦我体会不到,在我看来那无非是一种机械运动。

今天在课堂上,我即将跟学生们一起学习《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身体残疾的老师,面对现实,始终能够保持乐观、坚毅的生活态度,并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最大的能量。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聆听他的教诲之余,更被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打动,甚至影响到许多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一般上课我都习惯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前一天的预习情况,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此作为对预习的检查。可是今天还没等我检查,居然就已经有学生开始主动发问。“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要叫‘理想的风筝啊?‘理想我能懂,可‘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呢?”馨莹举手起来提问。上课之前主动提问,这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而且这个问题又能直接指向文章的核心,这让我多少有点小激动。我预料,这节课上起来应该不会很困难了。

“老师,我知道。文章当中都已经写了,”正当我思索着该如何把话题引向文章核心时,平时就很积极的路举手发言了,“文章第二自然段和倒数第二自然段都写了春天,春天可以放风筝,因此题目就取名‘理想的风筝。”果然又是让我哭笑不得的答案。这帮孩子思考问题时总是无法准确捕捉课文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词语,往往只能在周围打转转。关键还是平时阅读训练太少,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足导致。好在这次的答案已经给了我一点点把他们引向核心的线索。

“如果说春天揭示了可以放风筝,那理想在这里是什么用意呢?”路眨眨眼睛,我知道他回答不上来,只好让他坐下来。其他学生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我很高兴,虽然表面上课堂看起来沉静得像一潭死水,但我知道,此时孩子们的脑海里一定波涛汹涌。这种有思考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

果然,最近表现比较好的小尹举手了:“因为第二自然段写到柳枝和连翘,这些植物在春天开放。春天代表生命的复苏,生命又跟理想有关系,所以……”我知道他很难再把思路续接下去了,但是我很高兴地听到了他提到的“生命”这个词。“怎么又讲到生命了?不是‘理想和‘风筝吗?”我故作不懂,希望他们能再进一步想到点什么。

“老师,生命的绽放就是指刘老师身残志不残的精神啊!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同学们,这就是帮助同学们放飞了他们的‘理想的风筝。”班里一直非常能说的小胖还没等我批准就又忍不住地说了出来。看来只要他们能够用心地去思考,其实很多问题是难不倒他们的。可是我总觉得有哪里还不是很满意,索性再吊一下他们的胃口:“那谁能把刘老师、同学们、理想、生命和风筝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这句话就能很好地解答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了。”

课堂再次陷入沉寂,我喜欢这种沉寂。

“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刘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放飞了同学们的‘理想的风筝。”

应该算是非常完美了,同学们也纷纷点头。虽然用了将近一整节课的时间,看似没有讲出很多,但我觉得很值。全班同学在整节课中,大部分人都能跟随课堂的发展不断自己动脑、自主思索,这样的课堂才是我期待中的课堂。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去理解他们自己找到的答案。为什么说刘老师是用自己的生命?孩子们从课文中刘老师风趣、幽默地讲出自己落下残疾的往事看到了他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说放飞了同学们的理想?孩子们关注到了刘老师在课堂上、生活中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为什么一定要是理想的风筝?孩子们道出了风筝的寓意,关注到了刘老师身残志坚,以身作则地“放飞风筝”。原本这节课就应该到这里结束了,然而课堂总是在每分每秒中变化着。当讲到刘老师放飞同学的理想时,我们关注到刘老师面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甚至比学生还紧张。我随口一问:“刘老师为什么比学生还高兴,同时又比学生还紧张?”

这个问题让他们活跃的思维再度平复下来。孩子们大多认为是因为刘老师身为教师,出于工作的原因自然会非常紧张。在他们回答的同时,我也不断思考。如果仅仅是出于工作,刘老师就一定要这么紧张吗?甚至比学生还紧张?我也是一名教师,可我怎么很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跟孩子们聊着聊着,我想到了“放飞理想”。与其说刘老师在他工作的每一刻都在放飞着学生们的理想,不如说他其实是在放飞着自己和同学们共同的理想。因为同学们的理想在刘老师看来其实就等于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他为什么如此紧张,甚至能比学生自己还要紧张。

虽然最后孩子们知道了刘老师的这层心思,但我想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这节课学生学到的可能是理想与风筝,刘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幸运的是,我从这节课中体会到了一名老师的幸福。当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时候,那是一名老师最幸福的时刻。就像这节课,孩子们用自己的思考一点点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看着他们开心地笑,我也非常满意。

可能,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根理想的风筝线,都希望能把那架风筝放得高,放得远。(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

猜你喜欢

刘老师风筝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