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2015-10-13郑耀群杨欢欢胡新
郑耀群,杨欢欢,胡新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郑耀群,杨欢欢,胡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论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陕西省1990至2013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测算了陕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陕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根据陕西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陕西省应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推动经济增长,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继续保持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地位。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升级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的需求,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对象,配第、克拉克、钱纳里、刘易斯、库茨涅茨、罗斯托等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增长过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产业结构,由于部门间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率存在差异,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水平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所产生的“结构红利”,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方面,包括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Timmer、Szirmai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东亚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检验了产业结构红利假说[1]。段利民、杜跃平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1985-2007年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产业的结构调整与高度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没有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2]。李东军等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明显因果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3]。郑若谷等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检验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实证分析了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动不仅对本国经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改变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4]。刘小利、刘定祥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5]。
本文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陕西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陕西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后提出陕西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进
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三个方面来分析陕西省2000年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状况。
(一)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演进
如图1所示,陕西省三次产业产值占比由2000年的14.3%、43.4%、42.3%变化为2013年的9.5%、55.5%、35%。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一定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最高,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已形成“二三一”的格局。与全国相比,陕西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与全国的比重相差不大,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高于全国的比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全国的比重,服务业发展缓慢。
图1:全国和陕西三次产业产值占比
数据来源:历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演进
从图2中可以看出,陕西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比从2000年的55.7%、16.5%、27.8%变化为2013年的49.40%、20.4%、30.2%,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则显著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缓慢,而且在2009年后出现小幅下降。可见,陕西省的经济增长规律与克拉克定律一致,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再向第三产业移动。但是陕西农业劳动力比重仍偏高,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偏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缓慢,吸纳就业能力有限。
图2:陕西省三次产业从业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均处于上升期,说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陕西2000年以来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已形成“二三一”的格局,而三次产业中劳动力结构却是“一三二”的格局,陕西省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不同步。
(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当两者偏离度越高,说明二者越不对称,产业结构效益越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以下简称偏离度)通过结构偏差系数E确定,产业结构偏离度公式为:
A等于某次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a等于某次产业吸纳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当E等于0时表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均衡状态;当E大于0时,表示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保持一致;当E小于0时,该产业劳动力已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劳动力应该从该产业转向其他产业。E的数值距离0越远,表明偏差越大。本文对陕西三大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2000年至2013年的偏离度进行计算,E1、E2、E3分别代表三次产业偏离度,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来看,第一产业的偏离度历年都是负值,表明第一产业劳动人口增加要快于产值增长速度,劳动人口应该从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偏离度始终为正值而且偏离度较大,2006年达到峰值1.74,随后开始回归,2012年以来又开始上升,说明产值增长速度要快于就业增量,该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提高较大,产值的增量主要由资本的增量增加造成,这与陕西省的工业主要是重工业有关;第三产业偏离度从2000年都小于1,偏离度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中,说明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较多的第一产业转出劳动人口,而且很好的吸纳了新增加的劳动人口,陕西省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向均衡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效益比较高。
表1: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陕西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三、陕西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避免“伪相关”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具体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双向影响的因果关系。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为了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指标作为产业结构的代表指标,分别以X1和X2表示,X1和X2具体表示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结构和就业比重结构;选取陕西省生产总值指数GDPI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用Y表示。其中1978年的生产总值指数为100。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论文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分别表示为LNY、LNX1、LNX2。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0-2013年。
(二)相关检验
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变量是平稳的;如果非平稳则必须是协整的,而协整的前提是两个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的。因此,应用该检验之前必须对采用的指标进行一系列检验:首先检验变量是不是平稳的,这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做到;如果变量是平稳的,就可以直接进入Granger检验,如果是不平稳的,则需要进行协整分析;如果通过协整分析,则可以进行Granger检验,否则无法进行检验。因此在实证检验之前要先检验产业结构变动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平稳性。
1.平稳性检验
由于非平稳序列可能会产生虚假回归现象,所以首先应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LNY、LNX1、LNX2的平稳水平。我们对LNY、LNX1、LNX2三个时间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应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7作ADF单位根检验,滞后期长度根据Scharz Info准则自动选择。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时间序列LNY、LNX1、LNX2为非平稳序列(ADF值大于临界值),所以三个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则接受原假设,即序列不平稳。进一步对其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变量单位根的ADF检验
附注:LNY表示LNY的一阶差分
LNY一阶差分的t统计量为-6.229056,小于-3.644963,相伴概率为0.0003,表明LNY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序列是平稳的;LNX1一阶差分的t统计量为-4.820325,小于-4.440739,相伴概率为0.0045,序列平稳。同样的,对LNX2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也可得出序列平稳的结论。
因此可知,尽管LNY、LNX1、LNX2非平稳,其一阶差分LNY、LNX1、LNX2为平稳序列,即三个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I(1),因此可进一步检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非平稳序列如果要进行Granger检验,各序列必须是协整的,因此要对各指标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经济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是各变量必须是单整的,且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由以上结论可知,LNY、LNX1、LNX2都是一阶单整,具备协整检验的前提。设RE为回归模型的残差,利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7,LNY对LNX1、LNX2进行OLS回归估计,选择无截距、无趋势,可得到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对残差的估计值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残差检验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序列LNY与LNX1、LNX2进行OLS回归后,得到的残差序列的ADF统计量小于1%显著水平,即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残差序列平稳。也就是说,LNY与LNX1、LNX2之间均存在着协整关系,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3.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在长时期内,LNY与LNX1、LNX2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应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7对LNY与LNX1、LNX2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选取滞后阶数为3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根据表4中的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在滞后期为3时,LNX1和LNX2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分别为0.0457和0.0415,均小于0.05。也就是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陕西产业结构变动引起了经济增长。同样的,LNY对LNX1和LNX2不产生影响的概率均小于0.1,即LNY的变动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说明陕西省经济的增长也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可以得出,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由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出,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GDP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变动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三)陕西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根据刘伟等给出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模型[6],
(1.500301) (17.76535) (22.46923) (8.35792)
R=0.983472 F =642.3621 DW=1.635891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83472,说明模型的拟和度很高,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很好地解释意义。同时,D.W统计量值为1.635891,接近于2,说明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在统计意义下是可置信的,该回归方程的残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方程整体显著,三次产业与陕西经济增长线性相关性显著。从回归方程来看,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导致GDP增加0.262%;第二产业产值增加1%,会导致GDP增加0.459%;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会导致GDP增加0.295%。由此可见,对陕西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陕西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已形成“二三一”的格局,而劳动力结构却是“一三二”的格局。
陕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处于快速上升期,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中期。陕西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不同步,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第一产业结构效益差,劳动人口增加要快于产值增长速度,劳动人口应该向其他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偏离度最大,吸纳就业人数少;第三产业偏离度小,吸纳就业人数多,结构效益最高。当前由于陕西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对劳动力有巨大的吸纳能力还未被充分挖掘出来,直接阻碍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更大程度转移。
(2)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同互动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经济增长刺激了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水平。
(3)第二产业仍然是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产业对陕西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陕西省工业发展过度依赖能源重化工产业。全省超过工业利润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采选及压延业四大行业,而这些产业具有投资多、产出大、耗能高等特点,不利于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
(二)政策建议
根据陕西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陕西省目前仍应该遵循“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推动经济增长,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继续保持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1)继续推动工业化进程,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产业是带动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陕西经济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应该发展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第一,对已有的能源重化工产业要延伸其产业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和增加附加值,使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第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第三,培育壮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
(2)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稳定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第三产业对产值和就业的贡献,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层次和效率。首先,发展与主导制造业产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服务、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化、专业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其次,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与现代文化产业。
(3)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达到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生产,实现农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进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总之,陕西省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立足于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内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要素配置功能得以长期发挥作用,才能够维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1] TIMMER MARCEL P,SZIRMAI ADAM.Productivity growth in Asian manufacturing:the structural bonus hypothesis examined[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0(11):371-392.
[2] 段利民,杜跃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Granger检验研究[J].生态经济,2009(7):101-104.
[3] 李东军,张辉.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原因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13(2):138-153.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58-67.
[5] 刘小利,刘定祥.重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3)122-124.
[6]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Economic Growth---A Case Study of Shaanxi Province
ZHENG YAOQUN,YANG HUANHUAN,HU XIN
Based 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3. Meanwhile,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ree industrial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balanced relation and a mutual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economic growth. It shows that the secondary industry has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Given its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advantages, Shaanxi province shoul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largely by second industry,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maintain the foundational posi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ausality Test
F264
A
1008-472X(2015)03-0068-08
2015-02-23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西部大开发中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问题研究”(10xjy0003);2.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2014D36);3.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资源环境双重约束西安承接产业转移研究”(SF1408-1);4.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产业和空间双维度下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7214473601)
郑耀群(1978-),女,陕西礼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杨欢欢(1988-),女,陕西兴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推荐专家:
周新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
杜跃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