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研究
2015-10-13蒋受文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影像科广西桂林541001
蒋受文(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影像科,广西 桂林 541001)
・基础研究・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研究
蒋受文
(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影像科,广西 桂林 541001)
目的 分析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应用脑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断,治疗组给予脑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治后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治疗组采用脑CT诊断,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74.36%,治疗组诊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脑CT检查应用于脑部器质性精神病诊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脑CT;脑器质性精神病;放射
脑器质性精神病在临床上较多见,病因诸多,病机复杂,主要由脑部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恍惚、焦虑、抑郁、意识模糊等,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1]。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根治措施,传统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治疗疗效不佳,而且在诊治过程中,漏诊或误诊发生率较高[2]。因此,在脑器质性精神病诊治过程中应用积极有效检查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脑CT检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0.31±5.89)岁,病程1.5~7个月,平均病程(3.54±2.6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诊治:首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评估,如果不能确诊则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神经功能测试、脑电地形图等。治疗组患者给予脑CT(GE Healthcare公司,型号BRIVOCT 325螺旋CT诊断),常规拍摄脑部组织窗及骨窗片进行观察,检查结果主要表明患者颅骨结构、脑池以及脑沟等脑组组织结构位置及形态,并反映脑组织密度。检查时,需从颅底颅顶进行连续16层逐一扫描。其中,扫描基线为OM线,扫描设置层厚为7 mm,扫描层距设置为7 mm。根据诊断及相关鉴别诊断发现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对患者增加了3 mm薄扫或对患者进行了3D扫描重建再或者增强CT扫描。脑CT检查全程由两位资深、经验丰富放射科医生负责,核查医生要求职称至少是副主任医师[3]。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意识模糊以及精神恍惚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有效;意识模糊以及精神恍惚等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判定为改善;意识模糊以及精神恍惚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和变化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采用脑CT诊断后,有效与改善例数共37例,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治后,有效与改善例数共29例,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疗效 [n(%)]
3 讨 论
脑器质性精神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障碍、精神恍惚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一般来说,脑部疾病引发的精神病究分为器质性及功能性,主要鉴别诊断要点在于出现精神症状的同时是否出现脑部器质性疾病,进而引发病理生理改变。脑器质性疾病种类诸多,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均可在脑部器质性疾病存在的前提下发生谵妄、焦虑、抑郁、躁狂等不同症状。脑部器质性精神病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恢复期及急性期[4-5],其中焦虑、抑郁、痴呆等症状在恢复期及急性期均可发作,而谵妄症状则多见于急性期,且需要注意其余诸多综合征症状出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应用脑CT诊断较为广泛,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发现,治疗组患者采用脑CT诊断,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94.8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断,其诊治的总有效率为74.36%。由此可见,行脑CT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且诊治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诊断。笔者认为不同种类脑部器质性精神病可引发相同的临床表现,相同脑部器质性精神病可造成不同种类的精神症状综合征,本次研究支持此观点。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等诸多优点,能够较好被患者接受,同时密度分辨能力较好,可有效反应脑部不同部位的解剖关系,其摄片为机体横断面图像(无重叠组织),可辅助进行矢状面或冠状面,甚至三维立体病变部位的重建,能够清晰反映病灶部位情况,对于脑部肿瘤、脑血管病、脑积水、脑损伤等颅脑疾病具有比较可靠的诊断价值。脑部CT作为检查脑器质性精神病的检查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1] 温 健,刘维刚.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及脑CT特征[J].继续医学教育,2014,(12):110-112.
[2] 叶春梅.住院精神病患者653例颅脑CT表现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908-1909.
[3] 陈文胜.脑外伤引起精神异常的CT研讨[J].医药前沿,2013,(22):388-389.
[4] 于晶妮.精神病患者残疾鉴定5654例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4):376-377.
[5] 张洪勇,安 伟.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9):139-140.
R749.1+1
B
ISSN.2095-6681.2015.12.1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