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和死亡原因分析
2015-10-13孙晓峰李风英山东省昌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昌邑6300山东省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昌邑6300
孙晓峰,李风英(.山东省昌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昌邑 6300;.山东省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昌邑 63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和死亡原因分析
孙晓峰1,李风英2
(1.山东省昌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昌邑 261300;2.山东省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昌邑 2613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死亡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3年~2014年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死亡的原因。结果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有很大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ⅡAVB等一般资料与死亡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循环支持治疗,尽快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原因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有数据显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要明显高于单纯的AMI患者的病死率[1]。心源性休克与左室心肌大面积损害以及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针对其情况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病症患者5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死亡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77%),女13例(23%);年龄39~88岁,平均年龄(61.7±8.7)岁;≥75岁8例;合并高血压病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
1.2 方法
(1)一般治疗: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观察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给予吸氧。对有心绞痛的患者给予吗啡3~5 mg或给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同时给予患者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应做好主动脉内气囊置入准备。
(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置入:AMI并发机械性缺损或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休克,经内科治疗疗效不理想时,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早考虑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IABP能够有效降低收缩压,同时明显增加舒张压,减低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氧耗、减轻后负荷。IABP可显著改善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本文选择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采取局部麻醉,经腹股沟向动脉插入导管,并对患者持续应用肝素治疗。当患者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后再根据情况减少多巴胺的用量并逐渐停药。
(3)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①对于非多支血管病变或非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单纯的PTCA或PTCA+支架置入术。②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多次进行腹膜透析。
(5)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本研究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了呼吸衰竭,通过给氧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仍不达标,12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2例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各因素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关系见表1、2、3。
表1 患者再血管化治疗情况
表2 患者死亡情况
表3 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情况
所有患者进行IABP辅助循环治疗,其中采取再血管化治疗的有48例,占85.7%,44例是在IABP和药物治疗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血运重建。
56例患者中有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4例,死亡14例,急性呼吸衰竭20例,死亡10例,占50%。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有很大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ⅡAVB等一般资料与死亡无显著关系(P>0.05)。
3 讨 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应根据其情况给予有效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循环支持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梗死血管的血流;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应用呼吸机、IABP、PCI或CABG。虽然能够有效治疗,但患者的死亡仍不可避免,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两点:①心衰方面,患者的心肌受到极大损伤,严重者发生坏死,导致心功能下降,不能有效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从而发生心源性休克;②非心衰原因:主要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极大损伤心肌,出现心衰而死亡[2-3]。目前,迅速开通闭塞血管(血管再通:溶栓或/和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策略,也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因此,一旦发生AMI,有效的治疗就是血管再通,能在AMI确诊后90 min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首选的方法为PCI治疗。
总之,导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循环支持治疗,以尽快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4-5]。
[1] 陈志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05):123-124.
[2] 李 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08):147-148.
[3] 刘保夫.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02):142-143.
[4] 赵明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1):210-213.
[5] 李雪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6):189-192.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1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