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2015-10-13
“体育老师教数学”,真的可以吗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在“包班制”课堂上,语文课上能学数学,教画画还能教写诗……
“全科教师”不是个新鲜事物。早有重庆、河南、广西等地开展“全科教师”免费培养计划,以缓解农村师资难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能包治百病吗?
全科教师培养是师范教育改革新方向
童富勇(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来说,语文、数学、绘画、音乐其实是不分家的,就是一门课。通过唱歌学语文,在识字中学画画,从画画中学数学,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生活就是需要整体知识的运用。
所以培养犹如孙悟空般多变的全能手、精英式全科教师是今后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
现在师范院校中就存在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的痼疾。所以我们提出“U-S-S”(大学、学校、学科)实践类教师教育课程的协同共建模式。
即大学教师、学科教学专家与小学一线名师名校长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专家团队。把大学课程直接搬到一线中小学课堂中,也会将中小学一线教师请到大学课堂。
比如班主任工作研究等课程内容由大学教师讲三分之一,小学教师讲三分之一,学生到小学实践锻炼占三分之一。而整体的课程考核以在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主,评价活动主要由小学名师负责。
未来英语可以不列在全科教师的学习科目内,因为公办小学的英语教学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由于发音等要求较高,我们崇尚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担任教学会更好,让孩子学得更扎实。
在精英式全科教师招生时,要倾向于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比如对学生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即综合成绩由高中会考成绩10%、学校综合测试成绩30%、高考成绩60%组成的招生方式),要求学生高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历史4个科目成绩全A,在面试时注重他们的才艺与专业精神。
丰满的“外国月亮”可能是虚胖
余风(美国纽约公立小学华裔学生家长)
借鉴优秀的教育理念倒也无过错,但看上去丰满的“外国月亮”也可能是虚胖。
我的孩子曾就读于美国纽约一所公立小学,学前班及一年级时“包班”老师(类似国内的班主任)教授英语(阅读和写作)、数学和社会学三科,体育、艺术等课程由专科老师教授。但到二年级时英语写作、社会学就分出来了。
一个容易被国内教育“取经团”忽略的现实是,小学教育阶段美国学校开课的多少,跟所在学区的税收直接挂钩,有钱的社区开课就多,相应地,聘请到更多、更好老师的几率就大,而一名教师包班多久也更有弹性。我女儿到二年级才开始学竖笛,就是因为一年级时学校财政无力聘请音乐老师。
而有些科目是要进行全州统考的,比如社会学始于二年级,科学始于三年级,如果学校排名靠后,学生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所以,大部分学校对于主课相当重视,不会随意搞“打包”“团购”。
2005年前后曾有一项教师职业调查显示,十年内全美大约会短缺两百万名各类教师,这样看来,尽管“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包班制”舶来经验被国内舆论进行了许多美好的解读,但在美国,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不是个案。前不久,英国学校联盟及高校领导者协会在其官网上发布教师岗位空缺情况调查,数据显示44%的英国中小学表示英语教师岗位空缺、52%的学校数学教师岗位空缺、50%的学校科学教师岗位空缺,并且超过86%的英国学校表示难以招到主课老师,62%的学校表示副课老师也难招。
虽然全科教师的“国外经验”部分来源于被动原因,但是理性地移植到中国也可能得到无心插柳却成荫的效果。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事实,定向培养“全科教师”以解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匮乏的燃眉之急,未尝不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江湖规矩不改,教育实验难破题
田汝辉(山东省中学化学老师)
有学者把教育比作江湖,鱼在其中可以游得快一点,也可以游得慢一点,全看它的欲望。但现在的教育常常是逼着鱼在某个底线速度之上,并且必须越游越快。
然而,快不一定好,慢不一定不好。2014年菲尔兹奖获得者曼纽尔·巴尔加瓦从小跟着爷爷读梵文诗歌,后来在韵律节奏中发现了某种数学规律,也是这位数学家数葵花籽的排列方式发现它与菊花的花瓣分布规律一致,从而发现一个重要的数学级数。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在识字时学画画和让体育老师教数学产生大期待,说不定横、折、弯、钩就能启蒙未来一代艺术大师呢?其实,只要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改革,能更好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就绝对值得尝试。
但课程融合是关键。能将高深的数学规律同鲜艳的花朵、优美的诗歌融合的综合理念如何兑现?谁来编写教材?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吃透教材?教材是全国统一还是学校自主编订?这些都是“全”与“专”的争论之外更需解决的问题。
师资配备也是问题。曾有媒体报道说,有小学曾试点全科教师包班制,但最终“夭折”,原因之一是因为多学科在身,这位老师每周要上20节课,压力实在太大。
而且目前高校师范生专业划分很细,导致不少老师对自己专业以外的学科并不熟悉,硬要“赶鸭子上架”进行全科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
更大的压力可能来自家长。谁愿承担让孩子“全面平庸”的风险来配合教育实验?一个可预见的可能性是对体育老师教的数学不放心,课后多跑几节奥数培训班。
变现“全”的好处需综合改革配套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培养“全科教师”,从理论上看有很多好处,比如对于教师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全科教师”有利于学校开齐所有的课程。毕竟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短短三年时间内,乡村教师流失率达30%。
但要落地,还需面对诸多挑战。包括,全科教师的培养,是否真能做到把教师培养为各科教学能力都突出的“全能教师”?会不会因为强调“全科”,而让教师各个学科的水平都相对平庸?
再就是,如果我国小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分语文、数学、外语等具体学科,那么,全科教师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要发挥全科教师的作用,需要小学的课程体系按全科格局重建。
这又提出一系列新问题,学校有没有办学自主权?这样的课程体系,与未来的初中学科学习对接吗?用什么来评价全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成绩,还是用各科学习成绩吗?如果用学科成绩,这和专科教学有何差别?如果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谁来评价综合能力?
毕竟我国小学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目前还大多采用简单的考试分数评价。这也是培养全科教师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要让“全科教师”改革尝试走得更远,必须在保障“全科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其他改革,包括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学特点,改革课程设置,实行教师专业同行评价;改革升学评价制度,从关注学生几门核心学科的成绩,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离开了综合改革的配套,“全科教师”很可能在很多地区、学校,会理论上很美,却好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