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师工作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015-10-13刘俊张敏杨丹
刘俊+张敏+杨丹
1.
教师是什么人
教师是多重社会角色的组合。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眼中,教师身份有不同的重点。在当代中国中小学生心目中,教师至少有以下三重身份:首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承担传播知识的任务,这似乎仍然是社会上的共识。其次,教师是社会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表教育系统直接与教育对象打交道的人。最后,教师是成年人,却又或多或少有些神秘色彩,是只能私下而不能公开讨论的对象。
知识的传授者、社会组织的代表与多少有点神秘色彩的普通人,这就是中国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主要特点。
2.
怎样理解“师生平等”
师生平等是当前流行的对师生关系的解说。教师应以平等之心对待教育对象,做学生的朋友。然而,以上三重身份、三种角色,却又直接决定了师生无法真正“平等”。
教师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负责。师生关系,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在这一层面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实际存在不平等却要追求平等对待的态度,在平等对待时又必须坚守教育责任,这或许是“师生平等”的主要内涵。
3.
教师态度与学生学习
既然师生实际并不平等,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象征或符号意义,那么,学生当然会在乎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也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般来说,教师有三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忽视、轻视与偏爱。忽视和轻视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对象关注不够,了解不够;偏爱则是教师对一些学生创设了不正常的发展环境。
因教师态度不当而引发或加剧学生的学习障碍,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有关,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有关,并不能全部归因于教育者。关键是要引导教师及时察觉此类问题,并尽可能在行为中加以纠正,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发展。
4.
怎样对待学生的“逆反”
“问题学生”都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似乎是“成心”与老师作对,常常使教师左右为难。
学生的逆反表现,大多数是非理性行为。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教师能够冷处理,能给学生时间,在尽早判断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并尽力消解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自行解决。在冲突过后,许多学生会后悔。这时,教师就应该淡然处之,做出宽容大度、毫不在意的表示,尽量消解萌发中的矛盾。
逆反心理是引发或加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认识、巧妙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重要方法。
5.
关注的价值
教师的工作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成熟,不稳定,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地关注。为此,要强调关注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真心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关注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关注来自责任心,来自科学与求实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教师,相信“只有准确把握变化中的对象,才能施行有效教育”的理念,就一定会去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学生,也一定会在这种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
6.
表扬与批评都要恰当
表扬是鼓励、肯定学生行为的一种方式,它是正面的,会使学生感到高兴和愉悦。批评是否定、禁止学生行为的一种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沮丧。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纠正他们的错误,促使其尽快走向成熟,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权利所在。但是,不恰当的批评或表扬,是使师生关系疏远和紧张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了解、观察与研究中去,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很辛苦的工作。
7.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
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学习困难,可能是由老师工作方法不当而促成的,但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教师创设的条件下学生的主观努力。
那么,教师怎样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呢?首先,宽松的学习环境是第一要素。学生只有感到安全,知道不会被嘲笑,才会不怕露怯,不怕幼稚,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才会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其次,学习的任务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学任务要切合他们的知识准备,既不能过难又不能太简单。再次,要加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提供有区别的帮助。只要教师的指点帮助是切合学生需要而又及时的,学生的学习困难就会逐渐得到克服。最后,及时提供反馈。反馈是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重要方式,表扬是反馈,批评也是反馈,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更是重要的反馈。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可能存在着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教师的态度与方法,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正确把握师生关系,实施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也是教师从教育实践中获得提高、收获成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