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经济学”效果研究

2015-10-13张洪波

时代金融 2015年27期

【摘要】为重振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循环,安倍晋三二度出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一些列激进的经济刺激措施,外界称为“安倍经济学”,包括非传统的激进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旨在鼓励私人投资的经济成长战略(即经济结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安倍经济学推出的背景,然后说明其主要内容与措施,最后对其政策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 通货紧缩 质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一、“安倍经济学”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等国存在巨大贸易逆差。为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1985年9月,美国、西德、日本、英国、法国等西方五国签署广场协议,规定各国应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以扭转国际贸易失衡。协议签署后,日元大幅升值,股市与房地产泡沫迅速形成。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紧缩政策,资产泡沫破裂,此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于长期的萧条状态,被外界称为“失落的20年”。近二十年来,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基本处在低于1%的水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GDP更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为重振日本经济,推出“安倍经济学”。所谓“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以来所推出的一系列非传统的激进经济刺激政策,其由三支箭构成,第一支箭是非传统的激进的货币政策,第二只箭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第三支箭是旨在鼓励私人投资的经济成长战略(即经济结构改革)。日本政府希望以此摆脱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达到百分之二的通货膨胀率目标,走出“失落的20年”,重振日本经济。

二、基本内容及政策措施

(一)激进的货币政策

安倍晋三内阁认为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乃日本经济困境的根源。因为长期通缩下,国民收入不断减少,物价水平全面下降,导致国内投资及消费不断萎缩,社会总需求日益萎缩,从而形成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

因此,安倍晋三上台不久,即在2013年1月22日宣布,从2014年起实施无限期金融宽松政策,每月购买大量国债等金融资产,以使通货膨胀达到设定的2%的水平。其购债规模,堪比美国,宽松政策力度之大,可见一斑。随后任命前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为日本央行总裁,并推出远超市场预期的激进的质化与量化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QQ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加速压低日元汇率,刺激日本出口。并冀望通过提高资产价格,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以此改变市场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实现经济的复苏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刺激经济最直接和见效最快的手段。因此安倍内阁上台仅半个月的2013年1月11日即推出“面向日本经济再生之紧急经济对策”,通过了1170亿美元的政府投资。资金主要用于,灾后重建与减灾对策;经济增长创造财富政策;安心生活与搞活区域经济对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在日本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GDP的200%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政府举债支出,风险比较高。

两阶段提高消费税,原本是扩张财政的配套措施,但安倍为了平息民怨,不顾以麻生太郎为首的内部反对声浪,决定将消费税二度提高日期推迟至2017年4月。

(三)旨在鼓励私人投资的经济成长战略(经济结构改革)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并不只是周期性问题,更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日本社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低效率,经济增长的活力不足,在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中,日本企业并没有走在前列,而廉价信贷却让低效企业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唯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让日本经济走向复苏。鼓励私人投资包括长期战略模式之转换,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

三、政策效果及评价

(一)仅短期内效果明显

日本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高达3.5%,成绩远胜其他发达国家,消费支出和出口增长都有不错表现,证明安倍为发展经济所射出三支箭中的两支,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初见成效。一时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安倍经济学前景乐观。但是201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零,2015年第二季度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日本实际GDP减少0.3%,GDP数值再度成为负增长,因此日本经济目前仍然面临窘境。

(二)消费并未显著增加

原本安倍三支箭,试图透过宽松货币、积极财政及开放改革策略,引导日本经济由通缩消极氛围,转成通膨积极态势,当汇率贬值,无论是因为出口增加或汇兑收益,都可使企业获利增加,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或分配利润给员工,员工因此增加消费,并产生经济乘数效果。但在这样的连锁经济链中,发生企业获利却未分享给员工的断链情形,以致日本民众在没有显著加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物价上涨压力,反而造成消费意愿更低。量化宽松刺激房地产和股市,同时也压低了日元;这有助大出口商,但许多小企业和家庭却不觉得自己有获益。

(三)汇率贬值并非挽救经济关键

日本超级宽松货币政策易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对我国经济也会产生相当影响。近20年日元汇率的浮沉表明,汇率贬值或可舒缓产业竞争于一时,但绝非解决产业结构积弊的关键。日元贬值引发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令安倍贬值救出口的成效下降,也引来“以邻为壑”(begger-thy-neighbour)的批评。与此同时,借由贬值制造输入性通膨的努力,也被国际原油油价的下跌所抵消。因此,日本政府既无法提高拉抬通膨,消费者也无法享受油价下跌的好处。

安倍晋三为刺激日本经济所射出的三支箭在短时间内起到一些提振经济的效果,而且一些措施对日本走出通缩很有必要,但日本国内积弊已久,需要在削减赤字与刺激经济间取得平衡,内阁与央行对刺激措施的步调也不一致,在实践中并未如预期般乐观。因此,未来成效如何依然有待观察,其可行性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iyazawa K,Yamada J.The Growth Strategy of Abenomics and Fiscal Consolidation[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5.

[2]易宪容.“安倍经济学”效果及影响的理论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14-23.

[3]张季风.“安倍经济学”及其经济效果分析[J].日本学刊,2013:87-105.

[4]王志刚,周永刚,钱成济. 经济刺激计划能否将日本带出通货紧缩泥沼——基于安倍经济学的政策效果评价[J].教学与研究,2014.

[5]任云.“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4:121-140.

作者简介:张洪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