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反思学习绽放美丽

2015-10-12顾光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

顾光云

[摘 要] “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通过反思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关键词] 反思学习;学会自主;学会学习

我们知道,牛的胃有四部分,当牛进食以后,要经过不断地反刍,把食物进一步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所能利用的营养. 其实学习亦如此,要经过不断地反刍——反思,才能慢慢地领悟新知识,进而熟练地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时减少了,而教学内容没有改变,课堂时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那么,我们教师就应着眼于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培养反思习惯能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呢?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

生反思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纠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习惯,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浓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验.

1. 图文结合,激趣唤起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智慧,明确反思内容是实践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实施的对象是低年级儿童,如果用成人化的语言表述,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且达不到反思目的.

怎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反思点作为反思内容呢?我想,一定要在语言表达和呈现方式上进行调整,并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图文结合,直观生动;二是语言亲切,富于童趣. 于是,在刚开始进行反思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反思表中可出现大量的图片,这些生动直观的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能使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需要反思的内容,能拉进学生与反思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反思表,学生特别喜欢,这同时也体现出了“以学论教”理念中提出的“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老师如何教”这一内含.

2. 典型剖析,样板指引

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我们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乐于反思、勤于反思的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对这些典型进行剖析,为其余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思想和方法的范型,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

3. 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

反思涉及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行. 学生要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必须让他们对自己已有的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求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以及在学习中检视自己是否表现了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调整反思时机,学会选择反思

方法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正常的偶然生活习性,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

1. 调整反思时机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比较困难. 正因如此,选择最佳反思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刚开始实验时,我们总是在课后请同学来填写反思表,例如,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多种口算方法,于是,笔者在课后反思表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几种口算方法?”但学生已不能准确回忆当时的情况,只能随意填写,数据不够准确,这大大降低了反思的真实性. 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在课中随教学环节的层层展开,随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特别是计算课,这种反思由于时机准确,效果尤其明显.

2. 选择反思方法

反思在心理学中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属于自我评价体系. 反思表更多体现的是学生本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所以反思表的填写还应以学生个体为主,以达到自我认同、自我觉醒、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和自我袒露.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能力差,所以学生在进行反思时,有时不知如何下手,或者反思得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反思过程中,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发挥监控和调整的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要求,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策略,监督认知活动过程,减少认知活动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这些都需要较好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性学

习的操作运用

1. 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结论上,应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探索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促使学生提高反思能力,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教师应在增强学生反思意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反思方法. 例如,2+3=5,5+4=9,2+3+4=9,做了这三道练习题后,可让学生想想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 在掌握这三道题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 此外,还可以再给学生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组成相关的连加算式.endprint

2. 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反思性”学习提纲:(1)具体操作;(2)对具体操作的反省与反思;(3)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转换或重组. 此过程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使学生学会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接地反思,会解释描述性资料,能对探究结果的意义作出判断等,进而懂得怎样去反思,以及反思什么. 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可让学生主动触摸圆柱和圆锥,感知它们的特征,说说自己发现了圆柱的什么特征,再通过小组小结,将原有自己对圆柱和圆锥的感知特征和同学的意见相结合、归类,从而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3. 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共同体”,是师生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 通过数学交流,能启示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变换课堂教学空间形式,能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反思每时每刻伴随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在交流中表现主体性,学生主体的发挥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便建立了互动的反思关系.

开展数学反思学习活动,逐渐

养成反思习惯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有依赖性强和可塑性强的特征,教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进行认真反思的行为,这样就会反复思考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不少问题他们已自行解决或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自行解决或似是而非的问题,上课时学生便带着问题听讲,学生则会品尝到听课效果事半功倍的成功体验,从而更加激发反思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反思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

人都有一个遗忘周期,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总之,引导学生培养其反思的习惯,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慢慢地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让他们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读法”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巧用现代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