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小偃60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2015-10-12杜佳林侯海鹏董家行卢东琪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播量播种量穗数

杜佳林,侯海鹏,董家行,卢东琪,李 冰

(1.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061;2. 静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 301600)

试验研究

小麦新品种小偃60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杜佳林1,侯海鹏1,董家行2,卢东琪1,李冰1

(1.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300061;2. 静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1600)

小麦新品种小偃60栽培密度试验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大其有效穗数随之增加,穗粒数及千粒重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应注意控制播种量,结合播期确定最科学、最经济的播量为17.5~20kg/667m2。

小麦;小偃60;密度;产量

中低产田小麦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大,产量往往低而不稳,选择适宜中低产田生产的小麦品种对提高中低产地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小偃60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旱、耐盐、高产、优质的特性,2013年在我市静海等地引种试种,表现突出。为明确小偃60在天津市中低产田的最适种植密度,2013~2014年进行小偃60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偃60植株与产量性状的影响,为小偃60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1试验设计

1.1供试品种及来源

供试品种:小偃60,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密度水平:播种量分别为10kg/667m2;12.5kg/667m2;15kg/667m2;17.5kg/667m2;20kg/667m2。小区自然对比,每小区宽5.4m,长270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2试验地点及主要管理措施

2.1试验地点

试验在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胡连庄村云峰农场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1.496%、

水解氮92.61mg/kg,速效磷9.38mg/kg,速效钾215.5mg/kg,PH8.8,全盐0.1333%。

2.2主要管理措施

上茬夏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播前旋耕2遍,2013年10月11日播种,行距30cm、播幅12cm、播深3~4cm,播后镇压。667m2基施有机・磷酸二铵复混肥(氮磷钾总量≥40%,比例:17-23-0;有机质20%、黄腐酸15%、有益菌0.2 亿/g)50kg,拔节期追施尿素15kg/667m2。病虫害防治参照当地大田生产。各小区农事操作均在同一天完成。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密度水平下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播种密度对小偃60株高影响不大,株高变幅为5.6cm。但有效穗数随播种量变化而变化。播量10kg/667m2的处理,有效穗数为26.7万穗/667m2,为5个密度水平中的最末位,播量15kg/667m2的处理,有效穗数为33.4万穗/667m2,有效穗数居中;播量17.5kg/667m2的处理,有效穗数38.4万穗/667m2,有效穗数最高。由试验可知,在试验设计范围内,随着播量增加,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大。

表1显示,播量增加,穗粒数增加。播量10kg/667m2的处理,穗粒数24.4粒,居5个密度水平的最末位;播量20kg/667m2的处理,穗粒数29.9粒,居参试密度首位。播量12.5~17.5kg/667m2的处理,穗粒数差异不明显。不同播种密度对小偃60千粒重影响方面,播量15kg/667m2的处理,千粒重45.0g,为最低;播量10kg/667m2的处理,千粒重46.7g,居中;播量12.5、17.5、20kg/667m2的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为48.4~48.8g。

表1 不同密度处理小偃60的农艺性状

3.2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播种量10kg/667m2的处理,产量为258.6kg/667m2,产量最低;播种量17.5kg/667m2的处理,产量为398.1 kg/667m2,单产最高,比播种量20kg/667m2的处理增产16.3%,比播种量为15kg/667m2的处理增产23.7%。4结论

本试验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大,有效穗数也随之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应注意控制播种量,结合播期,确定最科学、最经济的播量为17.5~20kg/667m2。

小偃60在天津地区越冬期为11月20日,返青期为3月8日,抽穗期为5月10日,成熟期为6月14日,全生育期共246d,生育期适中,可以在天津地区种植。

[1]赵永萍,张保军,张正茂,朱翠林,王玉玲,韩思明.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9,06:107-111.

[2]仲延龙.密度和耕播方式对小麦栽培生理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淮贺举,陆洲,秦向阳,李奇峰,于莹,臧辰龙.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09:1-4.

[4]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李明兵,胡森琦,董召荣.小麦新品种‘皖麦68’的密度和行距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27:158-162.

S512.1

B

1002-0659(2015)01-0009-02

2014-11-4

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渤海天津增粮技术集成与示范 (项目编号:2013BAD05B08)

主要作者简介:杜佳林(1984-),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等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992710@qq.com

猜你喜欢

播量播种量穗数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