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模服务精细化
——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育明谈劳模服务

2015-10-12白青锋黄仕强

工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黔江区劳模总工会

文_白青锋 黄仕强

劳模服务精细化
——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育明谈劳模服务

文_白青锋 黄仕强

探索新形势下劳模服务新模式,为劳模群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用劳模精神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工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此,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出“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新模式。初步实现了劳模服务工作由常规性向创新性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由集约化向精细化的转变。

日前,重庆市黔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育明接受了访谈,介绍“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的有关情况。

重庆市黔江区

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张育明

问:请谈谈谈到黔江区劳模群体的基本情况。

答:我区现有各级劳模和先进生产(工作)者159名,占全区总人口的0.02%。其中,全国劳模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省(市)部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54名,区级先进生产(工作)者97名。

近两年来,黔江区总工会以调查研究在基层、政策宣传在基层、重点突破在基层、助推发展在基层、关爱职工在基层、化解矛盾在基层、改进作风在基层的“七在基层”为载体,把劳模群体作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特殊对象,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最终形成了以“八分八有”为内容的劳模精细化服务新模式。

问:“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的具体做法?

答:一是分片调查,情况有档案。组织各级工会干部携《劳动模范信息采集表》,分乡镇街、企业、行业开展劳模普查工作,全面采集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工作简历、先进事迹、荣誉称号、需求建议等6大类21个小项综合信息,建立纸质档案装订成册,同步建立“电子管家”,实现劳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劳模群体分成“示范引领”、“帮扶救助”和“疏导关怀”三类建档,动态掌握全区劳模的各方面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劳模精细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分类管理,服务有侧重。我们针对“示范引领”、“帮扶救助”和“疏导关怀”三种类型劳模的特征和需求,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帮扶。示范引领型劳模是劳模群体的主体,主要特征为在职在岗,仍是本单位本行业的骨干。对这类劳模侧重于塑造“标杆”榜样,激励引导职工;帮扶救助型劳模主要特征为老弱多病或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帮扶救助。对这类劳模侧重于经济上“输血式”帮扶救助;疏导关怀型劳模主要特征为已离开工作岗位,经济富足,精神空虚,身体健康,心理“亚健康”。对该型劳模侧重于身心上“化疗式”人文关怀。主要措施包括:随时有互访,建立起工会干部与劳模“互访会晤”良性机制,不定期电话联络或上门拜访;节日送温暖,利用“五一”、重阳节等节庆走访慰问劳模,化解“人走茶凉”的心理落差……

三是分级联系,关爱有机制。根据劳模表彰层级,将全国、省(市)部、区级劳模分别落实区领导、区总工会领导和基层工会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制作发放“劳模联系卡”,利用“六大节日”、劳模生日等有利时机上门慰问,让劳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是分线走访,工作有考核。创新联系基层、联系劳模方式,区总工会落实“领导分线职工包人”走访调研制度。按照全区交通布局,将30个乡镇街分成6条线路分别落实到班子成员,各条线路所属劳模的走访慰问分包到各部室,区总工会职工每年至少走访劳模1次以上;基层工会干部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联系辖区劳模,每年走访2次以上。

五是分区建室,引领有载体。在职工服务中心开设“劳模接待室”,将每周二确立为“劳模接待日”,区总工会领导定期到服务中心接访劳模;在每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召开劳模座谈会,组织劳模参观区内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全区各乡镇街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在提升素质、科技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是分类扶助,常年有关爱。制定出台关心关爱劳模的政策措施,预算资金对困难劳模开展节日慰问;对困难劳模实施日常生活、医疗救助,通过全区30余家爱心连锁超市、爱心医院、爱心药房,根据劳模经济状况分别享受10-20%的购物、医疗优惠。

七是分头宣传,行行有标兵。广泛开展劳模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四进”宣讲活动,在区总工会门户网站和区内新闻媒体开设劳模风采专栏等。

八是分层集资,运行有保障。为避免资金掣肘,我们采取“上级划拨一点、本级预算一点、基层配套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给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在宽敞明亮的黔江区总工会劳模接待室,笔者与张志祥、戴滔等5位劳模进行了座谈。他们一致认为,黔江区总工会就像自己的“娘家人”,“他们周到细致的服务真是没得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书明指着墙上挂着的《黔江区劳模精细化服务公示栏》说:“上面有全区所有劳模的名字和基本概况,每人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也标得清清楚楚,真正体现了精细关怀。”

问:“八分八有”精细化劳模服务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答:首先,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基础、长久工程,不能仅靠工会组织单打独斗。需要党政从政策上顶层设计,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更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变过去那种重劳模评选,轻劳模服务的现象。

其次,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机制、增强实效。“八分八有”劳模精细化服务模式,“分”是实现劳模基本情况、个体差异、服务载体、帮扶措施的“细分”;“有”是实现劳模服务有主体、有责任、有内容、有实效,做到劳模服务工作有的、有矢、有序、有情。但毋庸置疑,作为初步探索的模式,还需要简化形式,增强实效。

其三,劳模服务管理是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分内职责,必须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特别是各级工会组织,将劳模精细化服务工作融入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范畴,在服务中精细管理,在管理中优质服务,不但要充分体现对劳模群体“精神”层面的重视和关爱,还要有效解决劳模群体的“物质”层面的具体困难,让劳模切实感觉工会就是自己的家,让劳模精神永放光彩。

猜你喜欢

黔江区劳模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