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力犯攻击行为与焦虑的关系:CU特质的调节作用

2015-10-12杨金科肖玉琴杨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2期

杨金科 肖玉琴 杨波

摘要: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以山东省某中型监狱341名成人暴力犯为被试考察两类攻击、CU特质水平和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CU特质水平与两类攻击正相关,与特质焦虑呈负相关,特质焦虑水平能够预测成人暴力犯的冲动性攻击。(2)个体的CU特质水平能够调节特质焦虑与冲动性攻击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特质焦虑水平对低CU特质个体的冲动性攻击影响大于高CU特质个体。

关键词:暴力犯,冲动性攻击,预谋性攻击,特质焦虑,CU特质。

分类号 R849

1前言

攻击行为及暴力犯罪一直是刑事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极高的发生率和危害性,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都面临和关注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Barratt(1993)将攻击行为分成冲动性攻击(im-pulsive aggressive)和预谋性攻击(premeditatedaggressive)。这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其成因及神经心理特点进行的分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类方式(Vitaro,Brendgen,&Barker,2006)。

冲动性攻击是指主要由痛楚、威胁或挫折所诱发,如受到挑衅或侮辱而导致的杀人和伤害等,以高水平的应激性冲动和生理唤醒为特征,常伴随愤怒或恐惧和不稳定的情绪。自我控制力低、具有抑制控制问题(Berkowitz,1993)。而预谋性攻击是指有计划或有意识的攻击行为,其目的通常是达到某个目标,预谋性攻击者在实施攻击时,通常出现很少的生理唤醒,主要表现为情感功能失调、缺乏罪恶感、反社会行为和目标导向性攻击(Dodge,1991)。

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焦虑能够驱使人们产生攻击行为。Cleckley(1976)把焦虑描述为“懊悔、心神不宁、忧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处于压力和紧张状态下的感觉”。已有研究支持了攻击行为与焦虑存在正相关,Loudin(2003)认为具有焦虑障碍的个体最容易将负性情绪转换为攻击行为。根据已有研究,冲动性攻击者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如冲动性攻击儿童较容易具有童年被虐史且具有情绪管理障碍,这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焦虑障碍(Dodge,Lochman,Harnish,Vitaro,Brendgen,&Tremblay,2002)。相反,预谋性攻击者主要表现出操纵他人和情感浅薄为等特征,而较少具有内化的症状(internalizing symptoms)如情绪反应性等问题(Hubbard,et a1.,2002)。Seah和Ang(2008)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发现冲动性攻击与焦虑显著相关,而预谋性攻击与焦虑之间则没有明显关系。因此,冲动性攻击者很可能伴随着高水平的焦虑。而预谋性攻击者则没有这种症状。Cattell(1958)用因素分析法将焦虑区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由外界情境引起的个体暂时的一种心理情绪状态,是个体对其身体状况和所处生活环境变化产生的即时反应;特质焦虑是在焦虑易罹患性上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是一种把外部环境知觉为存在危险或者威胁的倾向。许多研究认为后者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受外部刺激影响较小。在面对同样的情景时,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

关于暴力犯罪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冷酷无情特质(callous unemotional trait,CU),它是精神病态的一个首要维度(Hare&Hart,1993),被表述成“情感因子”或“情感体验缺失”,指对他人冷漠、缺乏罪责感、低共情的一种人格倾向(Frick,2004)。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其特征为自我中心、操纵他人、欺骗、情感冷漠、缺乏共情、缺乏罪恶感等,精神病态倾向的罪犯表现出更高的再犯率,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再犯率很高(王绍坤,杨波,2011)。CU特质者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皆表现出更严重、更稳定、更具攻击倾向的反社会行为,在成人期易演变为暴力犯罪并最终发展成终身持续犯罪人。CU特质者的攻击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预谋性攻击水平更高(Kimonis,et a1.,2008)。已有研究表明,罪犯中的预谋性攻击者在精神病态量表上的得分更高(Cornell,et a1.,1996;Dempster,et a1.,1996),Patrick(2001)认为精神病态群体中的预谋性攻击者远高出冲动性攻击者。也存在结果不一致的研究。Enebrink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高CU特质的青少年不仅表现出更为严重和普遍的攻击行为,而且他们的攻击行为同时具有冲动性和预谋性攻击的特点;与此相反,低CU特质的反社会青少年不仅攻击行为更少,而且他们的攻击行为主要以冲动性攻击为主。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多集中在焦虑与攻击行为之间,而对焦虑与不同类型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则比较少,且主要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由前人的研究可知,两类攻击行为在成因和神经心理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两者与焦虑的关系可能也有所不同,CU特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就可能不尽相同。本研究以成人暴力犯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特质焦虑与两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CU特质的调节作用,一方面为以往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可为成人暴力犯的分类矫治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根据以往的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CU特质与特质焦虑水平负相关,与两类攻击正相关;(2)特质焦虑水平能正向预测暴力犯的冲动攻击,而对预谋性攻击则不能:(3)CU特质对两类攻击与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特质焦虑水平对低CU特质个体冲动性攻击的影响比对高CU个体的影响更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被试

选取山东省某监狱暴力犯360人,剔除19份无效问卷,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容量为341人,有效率为94.7%。所有被试的年龄在18-55岁之间(M=31.45,SD=7.02)其中小学文化占30%,初中文化占55%,高中文化以上占11%。初犯占78%,累犯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