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研究
2015-10-11刘陆
刘陆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810007)
2013年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研究
刘陆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810007)
2013年湟水河流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是较理想的,但是局部流域的生态环境还是十分严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治理。本文从政府、企业、民众三个方面阐述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资源现状和污染程度,并对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希望能丰富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研究经验。
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环境;水污染
引言:湟水河是贯穿西宁市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在西宁段汇集了北川河、南川河及沙塘川河三条支流。其中西宁段总长96公里,流域面积为7200平方公里,自西向东贯穿市区,最终经小峡口出境。2013年西宁市共有7个水源地供水。除七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外,其余6个水源均属于地下水水源。但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干涸、地形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水资源被污染后恢复周期长、影响范围大、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等原因,水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西宁市水源污染与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丰富西宁市环境治理研究。“坚持‘天人合一’的科学发展观,保障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西宁市水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
(一)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现状
2013年,西宁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0463吨,比2012年上升0.9%。如表1所示工业废水2798万吨,占排放总量的26.7%,其中氨氮污染物西宁市区总排放量高,湟中县甘河滩工业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一般;生活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产生废水7665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3.3%。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由于其客观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许多西宁市重型工业所排放的工业废水都经由北川河、南川河及沙塘川河,最后汇入湟水河。
表1 : 2013年西宁市工业企业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情况表
(二)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现状
从政府方面来看,如表2所示,西宁市环保局地表水断面例行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水质分析,全年监测频次为12次,共计24个监测项目。另外,国控断面扎麻隆和小峡口每月监测一次,全年监测频次为12次,通过对水质的检测掌握湟水河流域水质情况。此种检测方法为总量控制方法。
“总量控制是我国水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根据水体的自净能力,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总量,把污染物排放负荷总量控制在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的管理方法。”
表2 :西宁市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汇总表
2.从企业方面来看,许多重污染的企业纷纷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改善向河流排放的工业废水质量,同时也有许多企业通过搬迁工厂地点等方法来保证城镇饮用水不被污染。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湟水河西宁段的主要污染企业。西宁市环保局与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一致,分两个方向来改善湟水河流域的水源质量。一是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量购买国际先进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将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湟水河,这种方法是企业自身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能够达到的;二是西宁市政府通过统筹规划,将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搬迁至距离饮用水水源较远的地区,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进一步防止城镇饮用水被污染的效果。
3.从民众方面来看,湟水河流经西宁市中心,坐落在湟水河畔的中心广场一年四季都是西宁市民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是西宁的母亲河。民众的感受也是对湟水河水源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的软指标。近几年,随着西宁市产业结构逐渐转型,以夏季的湟水河与中心广场为主的城市旅游圈也正式纳入夜游西宁的重要景点之一。
二、西宁市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西宁市周边的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使得经济发展缓慢,农牧业结构形式都比较单一,工业化水平对比发达地区来说相对很低,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也出于探索阶段,同时许多无良企业钻政策的漏洞、心存侥幸的做法,不断加剧西宁市周边的水资源的污染。
(一)从政府治理角度看,一是西宁市环保和水利部门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能没有完全理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协调机制不健全,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地下水管理等环节上的职责不清,机制不畅,管理分割,工作交叉,利益冲突,规划难协调,调度难统一、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西宁市周边的水环境情况虽有改善,仍十分严峻。近几年,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环境有较大改善,水质明显提升,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得到保护,但是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人为破坏的水环境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周期相对发达地区长,建设水利设施的难度大、成本高、利用率小、收效甚微。三是青藏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可使河流含沙量增多,降低河流水质,加大政府改善水环境、治理水污染的难度。同时水土流失引发的次生灾害破坏力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
(二)从企业治理角度来看,一是西宁市客观地理条件和多年来落后的产业结构,许多重型工业选择在西宁市周边建厂,西宁市周边主要的地表径流成为其排放工业废水的唯一场所。二是由于产业技术落后和小型企业资金的不足,没有专业的工业废水收集和净化设施,导致工业废水大量超标超量排入河流。三是工厂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许多重金属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四是心存侥幸,利用夜晚能见度低,人流稀少等因素,向河流大量排放工业废水,这种情况加大了政府监察监督的难度。
(三)从公众治理角度来看,节水意识不到位没有使民众建立节水意识,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被大量浪费。参考大气污染治理中对机动车提高油料税费的办法,一是适量增加生活用水单位使用价格,提高公众节约用水意识
三、西宁市水污染治理对策
西宁作为西北地区青海省内的偏远城市,对于水质基准测量方法的应用比较落后,我国对于水质基准的研究相比国际上发达国家而言也相对十分滞后。总量控制概念由美国环保局提出,美国通过10多年终于将水质标准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紧密的衔接起来。如何把握和驾驭西宁水资源快速健康发展,需要统筹政府、企业、民众的关系,结合总量控制,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入手,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一是西宁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在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多听取相关行业和地区的意见,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总量控制规律,确定发展的方向、规模、进度、预期效益等。二是西宁市环保局应协同其他力量增大治污力度,水环境的管理应该从最早的对排污口污染物监测逐步扩大到对污染源实行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三是西宁市环保局坚持对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质进行监测,运用总量控制实行最大总日负荷来控制污染。四是从良心企业入手,对坚持环保为先的企业实行奖励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收集和净化设备,对无良企业加大惩罚力度,有奖有罚,奖惩分明,鼓励企业树立环保优先的原则。五是应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力量,将公众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组织和宣传节水治污的理念,多开展面向公众的节水治污理念讲座,使公众树立“湟水河——母亲河”理念。
[1]韩永荣.青海水安全与水效益之评说[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10-15.
[2]孟伟,张远,郑炳辉.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与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2006∶1-6.
[3]杨芳.青海黄水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4(6)∶57-62.
[4]苏容.我国政府环保角色地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5]袁晓玲,李政大.中国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和影响机制[J].经济科学,2013(6)∶59-76.
[6]傅伯杰,陈利顶,于秀波.中国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2000(9).
编辑:冯惟榘
TV85
A
2095-7327(2015)-05-0042-02
刘陆(1989-),男,四川成都人,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