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5-10-11吉海霞
吉海霞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湖南 吉首 416000)
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吉海霞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湖南 吉首 416000)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他们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是衡量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较高的幸福感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抑郁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完善感,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选取湘西、鄂西农村320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检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社会支持在精神质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主观幸福感;人格;社会支持;农村老年人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针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都停留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描述阶段,或采用单个量表进行研究,探讨单个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较少研究人格等个体内部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旨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选取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些关键变量,从社会支持、人格两方面来探讨各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实现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从“描述”走向“解释”,为下一步的干预研究奠定基础。
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社会因素已经得到了研究者广泛的承认,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一般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Takahashi等人(1997)的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是以家庭为主要情感支持,还是以朋友为主要情感支持,这两者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差异,但是缺乏情感支持的人,与同时具有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的人相比,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1]。Yeung和Fung(2007)做了一项关于香港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大于朋友支持,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尤为重要[2]。而Phillips等人(2008)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它们都与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相关,同时主观支持被证实是心理幸福感的一个尤为重要的预测因子[3]。郑宏志(2005)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且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大[4]。李幼穗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退休老人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系[5]。王大华等人(2004)调查了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接受子女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大于给予子女支持,亲子支持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感、孤独感、恩情感等心理状态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接受支持对自尊、孤独感、恩情感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而给予子女支持只对老年人自尊感产生积极的作用,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6]。邬俊福(2010)研究结果发现,亲子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接受经济支持、接受情感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7]。
但同时很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心理保健功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质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社会支持的心理保健功效直接受被支持者的个性特点所影响。首先,人格因素会影响个体对所受社会支持的感知(宫宇轩,1994)[8]。在同样的社会支持条件下,具有较高社会支持感的人对他人的评价比较积极,对支持有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较高的利用度,因此比较容易获得社会支持;而具有较低社会支持感的个体则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消极,对外界提供的社会支持的敏感性和利用度不够,从而导致其社会支持不良。其次,个体的个性倾向也会影响社会支持,个性外倾的人比较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并加以利用,而个性内倾的人则不易从外界获得社会支持并加以利用[9](李强,1998)。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McCrae和Costa(1980)系统考查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某一组特质(如社会性、社会活动、充满活力)易产生积极情感或生活满意度,而某些特质(如焦虑、担心等)则易产生消极情感和对生活的不满足感,它们分别构成了外向性和神经质。同时,人格的差异可以预测10年后的主观幸福感[10]。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于人格特质,相比客观因素(如健康,财富等),人格特质更能成功地预测主观幸福感。Diener(1984)指出,人格因素如果不是幸福感最好的预测指标,那么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11]。Kristina(1999)指出,人格特质,尤其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12]。Hagberg (2002)的一项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与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存在相关[13]。我国研究者也发现,人格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相关[14][15][16][17]。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样
随机选取湘西、鄂西农村的320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要求年龄在55岁以上,性别不限。入选标准:(1)愿意接受调查;(2)没有重大的精神疾病与智能损害;(3)能够独立或者在调查者帮助下对问题做出自主回答。发放问卷32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被试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状况(N=306)
(二)研究工具
1.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年龄(55-59=1,60-75= 2,75岁以上=3);性别(男=1,女=2);民族(汉族=1,土家族=2,苗族=3);文化程度(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或中专及以上=4);居住方式(与子女同住=1,与配偶居住=2,独居=3);婚姻状况(已婚配偶健在=1,离婚=2,丧偶=3);自评健康状况(很好=1,较好=2,一般=3,较差=4,很差=5);年收入 (小于5000元=1,5000元-10000元= 2,10000元-20000元=3,20000元以上=4);子女孝顺(不孝顺=1,一般=2,孝顺=3)。
2.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它是比较常用的用于评定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自评量表,由Kozma和Stones编制而成。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其中反映正性情感(PA)和负性情感(NA)的各5条,反应正性体验和负性体验的各7条,计分范围0-48分,以幸福度总分作为衡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幸福度总分等于PA-NA+PE-NE+24,该量表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全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3,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PA量表0.81、NA量表0.82、NE量表0.81、PE量表0.82,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此量表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年增订版。该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并于1990年进行修订。该量表包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其重测相关系数为0.9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由于本研究对象为农村老年人,原量表中部分题目不适合农村老年人,故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即将原量表中所有带“同事”的项改为“同村村民”。 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77。
4.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此量表由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于2000年修订。EPQ-RSC由外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4个分量表构成,每个分量表各12个项目,共48个条目。该量表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国人群。本研究中除了P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低外(为0.46),其余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E量表 0.87、N量表 0.81、L量表0.78。
(三)数据管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输入、管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运用农村老年人数据对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人格、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人格的三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主观幸福感均相关显著,内外向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
(二)社会支持在农村老年人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1.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假设精神质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会受到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则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基于此,可以建构精神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图1)。
图1 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2004)推荐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包括依次检验和Sobel检验)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其中的结果为标准化解,采用小写字母来代表相应变量的标准化变量。
表3 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当精神质作为自变量时,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显著(F(1,304)=5.954,p<0.05),精神质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90%。引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后,回归方程显著(F(2,303)=118.228,p<0.001),精神质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43.80%,变异增加量显著,主观幸福感对精神质的回归系数由0.139下降到0.012,此时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了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2.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假设内外向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会受到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则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基于此,可以建构内外向、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图2)。
图2 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采用温忠麟等人推荐的方法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其中的结果为标准化解,采用小写字母代表相应变量的标准化变量。
表4 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当内外向作为自变量时,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显著 (F(1,304)=140.463,p<0.001),内外向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31.60%。引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后,回归方程显著 (F(2,303)= 143.307,p<0.001),内外向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48.60%,变异增加量显著,主观幸福感对内外向的回归系数由0.562下降到0.269,此时内外向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了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93,总效应为0.56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2.22%。即内外向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有52.22%由社会支持的影响来解释。
3.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假设神经质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而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会受到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则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基于此,可以建构神经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图3)。
图3 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图
本研究对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的结果是标准化解,采用小写字母代表相应变量的标准化变量。
表5 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当神经质作为自变量时,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显著(F(1,304)=235.848,p<0.001),神经质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43.70%。引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后,回归方程显著(F(2,303)=214.868,p<0.001),神经质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58.60%,变异增加量显著,主观幸福感对神经质的回归系数由0.661下降到0.442,此时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了社会支持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18,总效应为0.66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2.98%。即神经质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有32.98%由社会支持的影响来解释。
四、讨论
(一)农村老年人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人格的三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相关显著,内外向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精神质和神经质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个性外倾的老年人较易获得社会支持,并且对支持有着较好的情感体验、较高的满意度和利用度,而对于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倾向的老年人,其获取的社会支持则较少。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18]。
(二)农村老年人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Kristina(1999)指出,人格特质,尤其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张艳(2003)对西安国有企业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人格因素中的神经质、精神质两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而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显著正相关[19]。这说明情绪稳定是农村老年人保持较高幸福感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情绪稳定的老年人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从而对生活境况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也就易于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三)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农村老年人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评价越高,主观幸福感也就更强。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Phillips等人(2008)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它们都与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相关,同时主观支持被证实是心理幸福感的一个尤为重要的预测因子。李幼穗等(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退休老人的社会支持各维度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均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外界提供的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四)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表明,精神质通过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即精神质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它只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内外向只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即内外向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同时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说明内外向一方面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外向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幸福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内外向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神经质也只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即神经质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同时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这说明神经质一方面对社会支持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情绪稳定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幸福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神经质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
五、结论
(一)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二)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三)社会支持在精神质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1]Takahashi K,Tamura J,Tokoro M.Pattern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the Elder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7;3∶417-430.
[2]Yeung GTY,Fung HH.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older adults∶family first?[J].Eur J Aging,2007;4∶219-227.
[3]Phillips DR,Siu OL,Yeh AGO,etal.Informal Social Support and Older Persons’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Hong Kong[J].J Cross Cult Gerontol,2008;23∶39-55.
[4]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05;15(5):83-85.
[5]李幼穗,赵莹,张艳.退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591-593.
[6]王大华,佟雁,周丽清,等.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4;36(1):78-82.
[7]邬俊福.城乡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22-824.
[8]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2(2):34-39.
[9]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1):67-70.
[10]Costa PT,McCrae RR.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Happy and Unhappy Peop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0; 4∶668-678.
[11]DienerE.SubjectiveWell-Being [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3∶542-575.
[12]DeNeve KM.Happy as an Extraverted Calm?The Role of Personal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9;5∶141-144.
[13]Hagberg M,Hagberg B,Saveman BI.The significance of personality factors for various dimensions of life quality among older people[J].Aging and Mental Health,2002;2∶178-185.
[14]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73-78.
[15]冯海英,黄鑫.彝族地区老年人人格及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1875-1877.
[16]李佳.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Luo Lu.Personal or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Happiness∶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9;1∶79-90.
[18]孙莹莹.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4):74-76.
[19]张艳.西安国有企业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编辑:崔月华
C91
A
2095-7327(2015)-05-0100-05
吉海霞(1984-),女,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13JD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