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上山土地置换及房屋建设成本与收益指标研究

2015-10-11崔红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工程费收益房屋

崔红茶,刘 华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城镇上山土地置换及房屋建设成本与收益指标研究

崔红茶,刘 华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城镇上山过程中土地置换与房屋建设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有利于找出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本文首先指出土地置换与房屋建设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指标,并进一步说明其含义与核算方法,最后构建出土地置换的相关指标。

城镇上山;土地置换;房屋建设;成本与收益;核算

1 引言

城市建设用地研究,既是地理学者也是规划学者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地理学者主要从城市人口与用地之间的关系着手,研究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异速增长情况。曹春华(2003)提出了当前山地城市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葛丹东等(2009)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进行评价;赵子瑜(2004)也提出类似的划分方法,指出开发间接费主要是管理费、利息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朱云东(2006)提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费用大致分为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税费,同时对这3项费用进行了更详细地划分;杨倩诗、关胜学(2007)认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主要由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税金3部分组成,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施工、销售5个阶段的成本;张茹(2006)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房地产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土地成本、规划设计等前期费用、建筑安装成本、税赋、融资成本、销售管理成本等。以上研究或者根据项目开发的流程,或者按成本性质,或者从财务管理角度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进行大致划分。本文的研究按成本性质把房屋建设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和税费3个部分。

但过去的研究中并没有具体到城镇上山的过程中,山坡土地的利用所节约的坝区耕地带来的土地置换收益方面,本文通过构建土地置换的相关指标,以及指标的差异性分析,来具体研究城镇上山过程中所带来的土地置换收益和成本,找出城镇上山在土地利用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政策制订提供决策支持。

2 城镇上山土地置换和房屋建设成本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2.1 土地置换成本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2.1.1 经济产出机会成本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经济产出机会成本的定义。经济产出机会成本是指如果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其产出的食物、原料和林木的货币度量。

(2)经济产出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式中:Vc为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Qti为第t年第i种作物的年产量;Pti为第t年第i种作物的价格;m为耕地的使用年期;n为作物种类;Cti为第t年第i种作物的所有成本;rt为第t年的贴现率。

2.1.2 生态服务机会成本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2.1.2.1 生态服务机会成本的定义

生态服务机会成本是指如果土地作为农业用途,则土地及其中的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这些功能价值就是生态服务机会成本。

2.1.2.2 生态服务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1)土地生态系统调节大气价值的评估方法。土地生态系统的调节大气功能主要就是,土地上农作物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和释放O2,从而起到净化大气、供应O2的作用,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植物吸收CO2的量,根据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可得:QCO2=Qcs×1.63

式中:QCO2为每年土地上植物对CO2的吸收量;Qcs为每年土地上农作物的生长总量。

②将计算出的CO2的吸收量折合为纯碳,根据CO2分子式和原子量,得:

式中:Qc为折合纯碳量。

③将纯碳量换算为市场价格,国际上一般采用碳税法来计算CO2的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Vea为土地调节大气价值;fc为碳税率。

(2)土地生态系统保持土壤维持土壤养分价值的评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ser为现实土壤侵蚀量;Qsep为潜在土壤侵蚀量;Qsm为土壤保持量;R为降雨侵蚀力指标;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S为坡长坡度因子;C为地表植被覆盖因子;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降雨侵蚀力指标R的值,可通过周伏建等根据实测数据提出的R值计算公式来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年降雨侵蚀力指标;Pi为第i月的降雨量。

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值,可通过我国各类土壤质地及其有机质含量实测资料,查找美国Wischmeier等建立的土壤可蚀性K值诺模图获得。

坡长坡度因子LS可根据黄炎和建立的方程式获得:

式中:α为坡长;β为百分比坡度。

土壤保持量估算出来之后,即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地生态系统维持土壤养分的价值:

式中:Ves为土地生态系统维持土壤养分的价值;Qsm为土壤保持量;Qei为土壤中 N、P、K 的含量;Pei为 N、P、K 的价格。

(3)土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土地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其涵养水源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ew为土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价值;Qwm为水源涵养量;Pw为水价;R为平均降雨量;E为平均蒸发量;Sa为区域面积。

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

2.1.3 社会保障机会成本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社会保障机会成本的定义。社会保障机会成本是指如果土地用于农业用途,则耕地资源将提供两个层次的社会保障功能,一是国家层次的粮食安全功能,二是农民层次的社会保障功能。

(2)社会保障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b为基本生活保障价值;Ee为失业保障价值;An为耕地资源总面积(hm2);Aa为人均耕地资源面积(hm2/人);Ea为每人平均生活保障价值(元/人);Ym为男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Yw为女性公民保险费趸缴金额基数;b为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c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M1为农民基本生活费(月保险费领取标准);M0为月保险费基数;Ec为单位耕地资源的失业保障价值 (元/hm2);m为单位面积耕地资源承载的人口数(5 人 /hm2);f为单位劳动力的培训费(元 /人);A 为人均每年培训费(元/人·年);r为还原利率,取20年长期国债利率。

2.2 房屋建设成本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2.2.1 土地出让金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土地出让金的定义。土地出让金是指土地出让金总价款,包括地租(土地净收益)、征地费用和土地开发费用。

(2)土地出让金的核算方法。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c为土地出让金;Sd为地租;Sz为征地费用;Sk为土地开发费用。

2.2.2 前期工程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前期工程费的定义。前期工程费是指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所需费用和“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其中“三通一平”是指地上原有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费用、场地平整费和通水、通电、通路等的费用。

(2)前期工程费的核算方法。

前期工程费=规划设计费+地质勘查费+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费+“三通一平”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费+施工图审查费+勘查成果审查费+监理费

2.2.3 建安工程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建安工程费的定义。建安工程费是指直接用于建安工程建设的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建筑、特殊装修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给排水、电气照明、电梯、空调、燃气管道、消防、防雷、弱电等设备及安装)以及室内装修工程费等。

(2)建安工程费的核算方法。

建安工程费=直接费+间接费+利润

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间接费包括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是指施工企业的盈利。

2.2.4 基础设施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基础设施费的定义。基础设施费又称红线内工程费,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绿化、排污、排洪、电讯、环卫等工程费用。

(2)基础设施费的核算方法。

基础设施费=室外给排水系统费+室外采暖系统费+室外燃气系统费+室外消防系统费+绿化建设费+道路广场建造费+室外照明建造费

2.2.5 公共配套设施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公共配套设施费的定义。公共配套设施费主要包括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水塔、锅炉房、居委会、派出所、消防、幼托、自行车棚等。

(2)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核算方法。此部分核算需要根据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具体情况,参照建安工程费计算方法进行核算。

2.2.6 不可预见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不可预见费的定义。不可预见费是指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2)不可预见费的核算方法。

不可预见费=(建安工程费+前期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3%或以上

2.2.7 开发期间税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开发期间税费的定义。开发期间税费是指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负担的各种税金和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征收的费用。

(2)开发期间税费的核算方法。

开发期间税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印花税+交易管理费

其中:营业税为销售收入×5%;城市维护建设税为营业税×7%;教育附加税为营业税×4%;印花税为销售收入×0.05%;交易管理费为销售收入×0.5%。

2.2.8 管理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管理费的定义。管理费是指开发经营单位为组织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需发生的费用。

(2)管理费的核算方法。管理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管理费用=(建安工程费+前期工程费+配套设施费)×3%

2.2.9 财务费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财务费的定义。财务费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为借款利息和其他财务费用(如汇兑损失等)。

(2)财务费的核算方法。该项费用会随着总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总成本和当前市场利率进行估计。

3 城镇上山土地置换和房屋建设收益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3.1 土地置换收益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3.1.1 经济产出收益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经济产出收益的定义。经济产出收益是指节约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其产出的食物、原料和林木的货币度量。

(2)经济产出收益的核算方法。核算方法同经济产出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一致。

3.1.2 生态服务收益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生态服务收益的定义。生态服务收益是指节约土地用于农业用途,则土地及其中的生物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

(2)生态服务收益的核算方法。核算方法同生态服务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一致。

3.1.3 社会保障收益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社会保障收益的定义。社会保障收益是指节约土地用于农业用途,则耕地资源将提供国家层次的粮食安全功能,及农民层次的社会保障功能。

(2)社会保障收益的核算方法。核算方法同社会保障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一致。

3.2 房屋建设收益指标定义与核算方法

房屋建设收益包括城镇上山过程中所节约的坝区土地的土地出让金,以及搬迁上山后坝区原有房屋的残值。

3.2.1 坝区土地出让金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土地出让金的定义与核算方法同房屋建设成本。

3.2.2 原有房屋残余价值的定义与核算方法

(1)原有房屋残余价值的定义。原有房屋残余价值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已经使用了t年,在城镇山上后虽然企业或者人员已经搬迁,但原有房屋还要继续使用;另外一种情况是搬迁后原有房屋将被拆除。两种情况下的残余价值不尽相同。

(2)原有房屋残余价值的核算方法。采用直线折旧法假设建筑物的经济耐用年限期间每年的折旧额相等,其每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建筑物的年折旧额;N为建筑物经济耐用年限;C为建筑物的重置(或重建)价格;R为建筑物的残值率。

设年利率为r,建筑物已使用t年,则房屋的残余价值Z为:

上式适用于原有房屋还要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其残余价值的计算。如果在城镇上山的过程中原有房屋不再继续使用,而必须将其拆除,则其残余价值为CR。

其中各类建筑物的经济耐用年限如下:①钢结构生产用房70年;②受腐蚀的生产用房50年;③非生产用房80年。各类建筑物的残值率如下: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为0;②砖混结构一等为2%;③砖混结构二等为2%;④砖木结构一等为6%;⑤砖木结构二等为4%;⑥砖木结构三等为3%;⑦简易结构为0。

[1]曹春华.西部山地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思考[J].规划师,2003,19(7):72-74.

[2]葛丹东,华晨,王纪武,等.基于多维集成与适宜性视角的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3(2).

[3]赵子瑜.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体系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05.

[4]朱云东.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合理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5]杨倩诗,关胜学.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费用控制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1).

[6]张茹.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实践[J].安徽建筑,2006(3).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098

F293.30

A

1673-0194(2015)13-0174-04

2015-04-16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CA024)。

猜你喜欢

工程费收益房屋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小型水利工程临时工程费测算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房屋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基于Excel的建设项目建安工程费估算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