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理念在宾川县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2015-10-10孙艳红等
孙艳红等
【摘要】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理念,将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自身特色与中医药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形成重视“医者仁心”、融合“白族风俗”、开展“专病专科”及“治未病”工作等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使之符合医院实际,彰显医院特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因地制宜;中医药文化;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自身特色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57-0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则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1]。为此,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指导下,坚持“因地制宜”理念,探寻一条将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自身特色与中医药文化特色有机结合的建设之路,以体现医院的基本特征,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1区域特色下的中医药文化建设重视“医者仁心”
宾川县中医院坐落在“灵山佛都”鸡足山脚下。鸡足山是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南传、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2],距离宾川县城西北方向30公里[3],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宾川县中医院正是处在如此浓郁的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佛教氛围之中。而宾川县中医院首任院长李伯藩先生,一生淡泊名利,退休后数十载以“一点灵心通素问,满腔热忱为人民”的无私情怀,悬壶济世,无偿为广大群众义诊[4],大爱无疆,汗洒热土,成为“医者仁心“的忠实践行者,为宾川中医院全体职工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标杆。在此区域特色下,宾川县中医院始终坚持把“仁、和、精、诚”作为医院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尤其重视发扬“医者仁心”的道德理念。医院以“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确定了“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术、中医药特色、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以达到病人相信我们”的发展战略;以“厚德博爱,传承创新”为院训,编制了院歌《桔乡杏林之歌》,倡导全院干部职工发扬“仁爱、敬业、务实、进取、奉献”的医院精神,时刻将中医“仁者爱人”的思想放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医院还编印了《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医院员工手册》等,将“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在医院环境形象建设中,专门开辟中医药文化墙,将院训、宗旨、医院精神书写于上;并将代表医德医风最高境界的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1086个字以竹简形式雕刻,呈现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医生要以古人为榜样,“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树立“医者仁术”的职业信仰,“发大慈恻隐之心”以“普救含灵之苦”,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同时,还用橘井泉香、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中医药文化故事向人们展示中医救死扶伤,济世救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2民族特色下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合“白族风俗”
宾川县地处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为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5]。因此,宾川县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较多地受到白族风俗的影响,特别是在环境形象建设方面,将白族的建筑特点融入其中,成为一大亮点。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将雕刻、绘画艺术融于民居建筑中,形成极具装饰艺术的建筑特色。白族的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其中“雕梁画栋,粉墙画壁”是其建筑装饰中尤为突出的特色。白族崇尚白色,以白为美,因此,白色也成为白族建筑中着重追求的色彩,建筑墙面一律用石灰粉白,形成白墙青瓦的建筑风格, 再以水墨基调的图案装饰山墙屋角,更显典雅大方[6]。
宾川县中医院在环境形象建设方面,借鉴了白族的建筑风格。医院的主体建筑采用体现大理白族民居特色的青瓦白墙。门诊医技楼、住院大楼和办公楼形成了老中医的太师椅,也暗合白族传统民居“一正两耳”的布局。医院大门右边所建的中医药文化墙,更是白族民居组合形式“三坊一照壁”中“照壁”的体现,并且选用了民居普遍采用的“三滴水”照壁,即将横长而平整的壁画直分成三段,左右两段大小对称,形似牌坊,中段较高宽。照壁是白族建筑中最讲究的艺术构筑,它既是整个院落的自然采光的反射墙,又是建筑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示,照壁中心的题字,可以彰显主人姓氏和心理追求,被称为白族家庭的名片[7]。医院借用这一建筑形式,做成中医药文化墙,正中照壁以竹简形式雕刻孙思邈《大医精诚》全文,以彰显医院追求“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远大志向;左右两端照壁上书写中国古代医药发展简史和橘井泉香、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六味地黄丸等中医药文化故事,以及院训、宗旨、医院精神和常见中草药图谱等,使之更好的发挥医院名片的作用。医院还沿袭了白族喜好装饰的特性。在院内塑有古代五大名医雕塑,中央塑有医圣张仲景全身站立像,高365米,寓意365天陪伴着我们,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塑12米形态各异的半身像,寓意一年十二个月和我们在一起。院内还有橘井泉香小景等特色景观。同时,医院还充分利用每栋楼过道、走廊的墙壁,或悬挂镜框,或张贴宣传画,以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知识,使得整个医院处处充满中医的古朴味道,中医药氛围极为浓郁。此外,种花爱花也是白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医院在建设中也大量实施了中草药绿化,正大门后,按照中国“二十八星宿”的文化理念种植了28棵银杏树,院内采用清香木、紫薇、杜英、厚朴、肉桂、香樟树、黄连木、灯台树、重阳木等60多种中草药绿化,树木长大后,院内四季可现中草药花开花香,使得整个医院环境既优雅整洁,又不失中医药文化韵味。endprint
总之,在以白族为代表的民族特色下,宾川县中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合了大量的“白族风俗”,尤其是在环境形象建设方面,将白族的建筑特点融入其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3“自身特色”下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专病专科”和“治未病”工作
宾川县中医院在确定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要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立足。而专科专病是中医药保持特色和发挥优势的最好载体,因此,医院认真调研本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结合疾病发展趋势和本院设备技术人才优势及中医药优势病种确定专科专病建设科室和疾病,最终建成三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骨伤科、老年病科、脾胃病科,三个州级重点专科(专病)——外科(结石病)、脾胃病科、妇科,以及两个院内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科。在专病专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彰显中医药特色,积极应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热熨、敷贴、熏洗、坐浴等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制剂,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建设,使之成为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医院,成为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单位。
医院积极开展“治未病”工作,使之成为一大特色,2012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试点单位。医院成立了“治未病”科,积极开展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和养生保健工作,加强“治未病”工作宣传,让“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使之贯穿于预防、保健、诊疗、养生各个环节。医院印发了《宾川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资料汇编》、《宾川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手册》,用以指导中医药人员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工作;向群众发放“治未病”健康宣传小册及各种健康宣传材料,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及讲座,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对到医院体检或就医的人员开展了体质辨识,进行“治未病”知识一对一宣传,因人制宜地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以开展“茶饮、食疗、酒疗”等方式的个性化服务;运用针灸、推拿及传统非药物疗法开展中医特色诊疗,以及配置适合慢性病使用的药枕处方,为患者提供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无形中展示了中医药独特疗效和精深文化。
4小结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宾川县中医院坚持“因地制宜”理念,将区域特色、民族特色、自身特色与中医药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形成重视“医者仁心”、融合“白族风俗”、开展“专病专科”及“治未病”工作等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内涵,使之符合医院实际,彰显医院特色,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EB/OL].[2009-8-4].http//www.gov.cn/gong bao/content/2010/content_1574203.htm
[2]王艳钧.浅论儒释道伦理学说与鸡足山文化的融汇贯通[J].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 (3):2227.
[3]释惟圣.禅门圣地云南鸡足山[J].佛教文化,2009,(6):2830.
[4]张寅鹏.悬壶济世写仁心记宾川县中医院首任院长、名中医李伯藩.云南党的生活,2014,(7):40.
[5][JP3]桑爱英. 大理地区白族习惯法研究[J]. 学术探索,2014,(7):2733.
[6]孙丹婷.议白族民居建筑装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8):55-59.
[7]米满宁,范鹏,王尽遥.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J]. 民族艺术研究,2013,26(3): 115-120.
(收稿日期:2015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