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2015-10-10崔莉
崔莉
【摘 要】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体现出其日常工作经营管理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公立医院一般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搞好医院经济效益的审计,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本文从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着手,分析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开展现状和建议对策,希望对医院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对策分析
一、引言
作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公立医院肩负着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密切联系的重任。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的高低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同时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好坏与其自身能否可持久发展关系重大。
二、经济效益审计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经济效益审计”这一概念,国家审计署也提出“两个延伸”,即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同时将其作为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分析指标,并向内部控制评价延深。随后虽然在1994年出台的《审计法》中对国家审计规定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总体受权。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从广义上讲,是对医院运营收入、支出相关的全部管理环节和职能领域进行检查、分析、对比和评价,从而加强认识当前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潜能及现状,并以促进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审计监督活动。狭义的经济效益审计,仅指在对经济数据深入整理、医院经济指标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医院运营活动进行评价,寻求医院经济运行潜在问题和结果的效益分析过程。
三、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医院,从自身性质上讲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承担着医疗、保健、教学、科研等诸多任务。医院内部业务部门繁多,业务种类广泛,收支项目多,数量大、频次高,为保证经济活动和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医院安全、稳健和有序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运营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使医院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资金方面的效益审计
围绕单位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效益评价审计,是考核医院资产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资产经营效益和业绩情况,从而揭示其中存在的立项是否科学、决策是否正确、损失浪费是否存在、效益低下等问题。
3.经营决策的审计
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经营决策权,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挥其监督、评价经营经营决策可行性和合理性的作用,如在决策前对合同的商务条款进行审计,帮助完善合同条款,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和经营风险,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起到规范医院经济秩序,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4.管理效能方面的审计
对医院的各项管理机能进行审计,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高提。
5.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在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中,要把握四个内容:一是对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进行论证和评价;二是对项目资金管理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和评价;三是对建设项目价格及成本核算进行评价和审计;四是对项目造价进行审计,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和投资上的损失浪费,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益。
6.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
主要内容包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决算审计;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制订及其有效执行情况;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管理职责及经济目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及决策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情况。
四、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不健全
内部审计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断建立起了一系列相关的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但具体的行业准则和种类还不够完善,这给行业内部审计的具体操作带来了不便。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操作经验,更是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医疗卫生行业本身,还缺少一系列与行业相关的、行之有效的相应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体系。
2.内部相应制度的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医院缺少相应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一些单位在资金、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论证、使用、管理、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或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缺少明确的经济效益审计的规章制度,缺少查错纠弊机制和为院长及相关决策者提供长期发展规划决策的依据,致使尝试开展的新型审计项目如科室经济效益审计等工作的审计评价和判断大大依赖参与人员的工作水平,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和依据极大的削弱了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应用效果。
3.对资产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在进行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投资项目产出的效益分析评价,盲目购置,缺乏购置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导致更新固定资产方式或投资项目工期长,投资效果差,资金回收慢,造成资金浪费,如在对某初始投资成本为2370万元的高档CT审计时发现,购买前的可行性分析仅有对年总收入和总接待人次的预计,缺少对设备后期运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使得对该设备经济效益的可行性分析几乎成了“纸上谈兵”。
4.业务数据存在多口径统计
因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大量的数据信息不能完全实现在系统上自动调取、統计。那么就存在不论是财务数据、经济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在统计口径上往往因时间跨度、或者统计方式不同,出现了口径不一致情况,如对某科室经济效益审计时发现,单在业务收入的统计上就存在有至少三种不同的统计口径,会计入账和预算分析、考核预算收入完成率、对科室经济运营的考核分别运用不同口径下的数据来分析,这种不一致不仅造成审计人员对经济效益审计分析的诸多不便,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5.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很多医院都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在人员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和不足之处,缺少专门的审计类专业人员,在审计工作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五、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对策
1.大力完善制度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从经济活动立项、论证、采购、使用、管理等全过程审计多方面促进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保证相关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使经济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实现经济活动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2.进一步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效率
针对医院资金流动性大,频次高的特点,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类似资金支付的周期和特点,科学地进行年度资金预测和安排。对不同类别和项目的资金支出,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尽可能科学地确定资金支付时间。结合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使用效果。
3.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效益审计并不神秘,只要认真思考,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可以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也可以与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还可以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同时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统计体系,以便能够及时、全面的、准确的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整合审计资源
效益审计是系统工程,综合性强,做好效益审计工作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在开展效益审计时,一是可以通过医院财务部门的经营助理的工作成果,提前了解各临床科室经营状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二是可以聘请外部专家予以支持。这不仅是当前审计部门开展效益审计的一条好路子,而且是弥补审计部门工程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不足的好办法。
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全体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尽快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开展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要抓好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宣传,以扩大工作影响,争取医院各部门的了解和支持。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定期进行在职人员的再培训,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到医院建设中等,大力宣传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社会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是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准绳。在具体实践操作中,要求不仅是对公立医院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和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发挥防范风险、加强管理的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冰清.公立医院筹资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1(14):43-44
[2]楊丽丽.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初探[J].现代商业.2010(29):81-82
[3]杜彦扉.目前公立医院财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