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国际竞争之路
2015-10-10霍海龙
霍海龙
【摘 要】山西省是煤炭大省,煤炭行业在生产总值及进出口业务中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国内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成为山西省政府和经济金融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煤炭 ;进出口 ;竞争
煤炭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能源,在国际贸易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作为煤炭生产第一大国,煤炭的进出口状况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煤炭产业的进出口状况可谓一波三折,煤炭的国际竞争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储量与产量的不匹配,决定了煤炭在国际贸易中的基础性地位
受煤炭储量、产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全球煤炭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较大。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3》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煤炭储量总计为8609.4亿吨,其中美国煤炭储量为2393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27.6%;俄罗斯煤炭储量为1570.1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8.2%;中國煤炭储量为1135亿吨,占全球储量的13.3%。2014年世界煤炭总产量81.65亿吨,其中,中国煤炭产量为38.7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7.4%,将近一半。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的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近八成,也就是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需求大多需要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来获得。相关数据显示,煤炭贸易总量约占全球煤炭生产总量的13%左右。
二、净出口到净进口,煤炭进出口形势一波三折
200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煤炭出口大国,其中,2003年我国煤炭出口量高达9388万吨。2008年之后,随着国内煤炭需求的较快增长和国际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国煤炭进口量开始快速增加。
到了2009年,我国首次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2011年至2014年四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量连续超过2亿吨。2013年煤炭进口量更是达到峰值3.27亿吨,是2003年我国煤炭出口总量的3.48倍。
2014年,受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煤价下降以及《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通知》等一系列限制政策因素影响,煤炭进口略有回落,全年进口2.9亿吨,下滑10.9%,但仍占到国内煤炭消费的8%。2015年1-5月份,我国煤炭累计进口8326万吨,同比减少5147万吨。
从进口来源看,我国煤炭主要进口来源是: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蒙古、朝鲜和越南,从这6个国家的进口量占我国煤炭全部进口量的九成。其中,澳大利亚是我国进口煤最大的来源国,2014年我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约9405万吨,占比达41%,占我国进口煤炭总量近一半。
在煤炭进口量大幅波动的同时,煤炭出口量却显得相形见绌。据海关统计,2014年全国煤炭出口量仅为574万吨,同比下降23.5%。
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煤炭进出口形势变化
1.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煤炭进口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中高速水平,相对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以钢铁、电力为代表的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高曾达到七成,而在钢铁、电力等行业的能源消耗中煤炭占各类能源消耗的比重也近七成,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工业总产值需要煤炭产业的支撑,快速膨胀的煤炭需求造就了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局面。
2.国际煤炭价格的比较优势是进口增加的直接原因
受煤炭开采成本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税费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与其他煤炭主产国相比,国产煤炭的劣势进一步凸显。一是煤质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资源含硫量低于1%优质煤仅占到全部储量的17%,而含硫量在1%~3%的中硫煤占全部储量的58%,含硫量大于3%的高硫煤占全部储量的25%。为达到相关环保标准,部分发电厂只能从国外进口煤炭来减少煤灰、硫、磷排放。二是开采成本高。受自然条件影响我国煤炭大多为矿井式开采,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仅占全部储量的7.5%,而美国为32%,澳大利亚为35%。此外,我国煤矿中高瓦斯和瓦斯危险程度较高的矿井占全部矿井的40%,安全成本较高。三是运输成本高。相对于巨大的煤炭需求而言,我国的煤炭铁路运输体系并不发达,煤炭的运输量低和成本高,据测算,一吨580元的煤,铁路运输费为133元,相当于一吨煤中23%的价格为运输费用。而国外进口煤炭大多为海运煤,海运价格较低,加之我国用煤量较大的地区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中国煤炭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的局面。
3.相关政策的调整助推了煤炭进出口结构的变化
为保护国内煤炭资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放开了煤炭进口关税,将炼焦煤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2008年又将所有除褐煤以外的煤炭进口关税暂定税率下调为零,2012年,我国将褐煤的进口关税也取消了。
与此同时,煤炭也出口受到一定限制。2004年出口煤炭正式实行配额制,全年出口配额仅为8000万吨,较前一年实际出口额下降15%。同年,我国开始执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动力煤、无烟煤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降到11%,下降2个百分点;炼焦煤和焦炭的出口退税率分别由13%和15%下降至零,出口退税全部取消。
四、提升我国煤炭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1.限制产量,严控隐性产能的扩张
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性因素,控制产量、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是提升煤炭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3.3%,产量却占到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涸泽而渔”的开采方式,使得煤炭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步显现,限制煤炭产量是实现供给平衡的当务之急。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关于煤炭限产一直存在“虚”“实”之说。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816对矿井,煤炭年产能合计31.26亿吨,这与全国近40亿吨的煤炭年产量相距甚远,隐性产能的存在影响煤炭产业发展的一大至酷。从企业的角度讲,追求单体利润最大化是其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没有强有力的限产措施的情况下,没有企业愿意真正限产,隐性产能的存在也将成为必然。煤炭限产的实现,必须要加强市场指导与调控力度,进一步提高国有大型的煤矿的引导、示范作用,在压缩产量的同时,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借鉴国际组织“欧佩克”的相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限产力度。
2.发挥优势,建立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实现煤炭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我国煤炭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是无法仿替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发挥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借鉴国际先进的产煤国家经验,引导煤炭生产向大功率、重型化、自动化、简约化、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细化生产安全措施、提升煤炭生产效率。二是发挥煤炭品种多样化的优势,抢占国际煤炭贸易细分市场。我国煤炭品种丰富,从褐煤到无烟煤都有分布,挖掘不同煤炭品种市场潜力,做大、做强煤炭细分市场是增强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3.转变理念,实现由“卖煤炭”向“卖技术”、“卖管理”的转变
作为产煤第一大国,多年积累的煤炭生产经验与管理办法是我们实现煤炭行业升级换代的基础,同时也是扩大煤炭行业境外收益的出发点与立足点。要改变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的被动局面,就要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行业经营管理软实力,在扩大煤炭产品贸易总量的同时,实现管理的输出、技术的输出,全面提升煤炭产业附加值。
4.重视资本运作,助推煤炭行业全面复苏
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没有产业运作,资本运作就没有基础;没有资本运作,单靠产业运作就无法实现快速发展。产业与金融的联动,是实现煤炭产业的全面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积极探索、尝试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努力实现煤炭资源证券化。二是建设国际化的企业集团,以产业运作为基础,资本运作为重要手段,提升企业资本实力。充分利用海外金融市场,建立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利用各类金融工具融资扩股,为产业国际化奠定基础。三是重视汇率变动对煤炭进出口状况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商品出口的影响较为明显,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贬值3%,煤炭进口成本就增加20元。目前国外进口煤炭相对国内煤炭的价格优势基本在20元左右,未来一段时期的汇率变动,可能成为改变煤炭进出口状况的重要因素。
5.布局国际化,发挥我国煤炭产业后发优势
从全球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看,国际化布局是实现其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关数据显示,全球10大煤炭跨国公司中有6家的业务涉及世界各大洲,其生产企业所在国一般也在10—20个之间。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煤炭产业的国际化布局,一是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发挥地缘优势,整合市场资源,扩大煤炭相关产品出口;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煤炭资本原始积累,提升资本投入的杠桿效应,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实现煤炭产业国际化、多元化布局。